|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股票我为王 |
发帖数:74822 |
回帖数:5844 |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0-11-06 |
|
主题:江铃汽车:选择性的所得税率
2012年09月17日 14:08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通过“选择”所得税税率,江铃汽车(000550)可能平滑了2011年与2012年一季度的净利润,但就信息披露而言,江铃汽车又是值得赞赏的。
2012年上半年,江铃汽车(000550.SZ)销售收入87.22亿元,同比下降5%;净利润8.41亿元,同比下降2.37亿元或22%。据公司介绍,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商用车行业下滑带来的销量下降、为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加大的促销投入、策略性降价以及销售组合的变化。
不过,考查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与净利润几项指标不难发现,其减幅并非一致,分别为5.42%、17.22%、16.53%与22.01%。从中可以判断,按净利润比利润总额同比减幅更大的情况看,并非仅仅是管理层讨论所介绍的市场与竞争方面的原因,所得税费用的大幅提升也应该是一种影响,因为一般而言,市场与竞争因素对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与净利润都会产生程度相仿的影响。
选择税率
关于所得税问题,江铃汽车在7月18日发布的2012年中期业绩快报中曾经提及,2012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约为2.4亿元,同比上升约30%,主要是由于公司正在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过程中,企业所得税率暂从15%调整为25%。当时业绩快报列示的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24.18%。
然而,事实上,江铃汽车2012年上半年所得税的大幅提升并非是“由于公司正在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过程中,企业所得税率暂从15%调整为25%”的原因,而是正好相反,是因为所得税因复审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调整所致。
据江铃汽车2012年中报介绍,递延所得税资产较2011年年末下降约7943万元,下降比例约为32%,主要是由于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所得税率从25%调整为15%。正是因为这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使得江铃汽车上半年所得税费用大增,所得税率高达25.83%,从而净利润同比降幅远远超过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的同比降幅。
显然,对这种业绩快报与实际中报之间的不一致,江铃汽车管理层更乐于避而不谈,所以只是在涉及具体报表项目变化时才予以介绍。有趣的是,江铃汽车8月15日发布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通过公告,但中报已经按此文件进行了处理。
据介绍,江铃汽车此次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有效期为三年,系自2012年4月20日至2015年4月19日。通过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有效期内当年起可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企业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后,企业所得税按15%的比例征收。按此,很可能具体的文件通过该是在4月份。
我们暂不探究4月份通过复审,8月份发布公告,中报按复审通过及15%的税率来进行所得税的处理,这过程中在时间上的“不和谐”问题。但在2012年一季度,按理应该按25%的税率而非复审通过后的15%的税率来计算所得税费用的计提。然而,通过江铃汽车一季报实际所得税率15.62%来看,其一季度应用的税率应是后者。
如果考虑到江铃汽车2011年末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则2012年一季报的税率选择更显不合理。按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江铃汽车2011年末系按25%税率来计提,这样客观上减少了当年的所得税费用,从而增厚了当年的净利润。按此,2012年一季度亦应按25%所得税税率计提所得税费用。
综上,江铃汽车2011年年报按25%计提所得税递延资产,2012年一季度按15%计算所得税费用,从而产生所得税适用税率上的期间不一致;就一季度账项而言,资产负债表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按25%计提,但利润表所得税费用却按15%计算,亦出现报表间不一致。
我们不知道这种随意“选择”所得税税率背后的原因,是包含了对相关政策及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通过的预期因素,还是另有其他原因。不过,客观而言,如此处理的后果是,或导致虚增了2011年与2012年一季度的净利润,使得当时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不大。最终,于2012年中报(二季度)又将2011年年末计提的巨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拨回,从而使得净利润同比下滑较多,而此时正是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下滑之时。
追忆往昔
其实,对于江铃汽车而言,类似选择账项处理方法从而“调节”业绩的做法并非陌生。2011年7月14日,江铃汽车发布2011年中期业绩快报,其中介绍,上半年公司销售收入约为92亿元,同比增长约20%;利润总额约为13亿元,同比增长约4%;利润增长趋缓主要是由于降价、税的变化及持续高位的原材料价格。
同样,江铃汽车当时的业绩快报分析介绍与实际中报情况不符。2011年中报显示,如果扣除三包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利润总额与净利润同比已经开始下降。据当时江铃汽车中报“会计估计变更”部分介绍,为更好地反映公司产品的三包趋势以及更合理地保留三包应有余额,从2011年6月起,将从变更之前采用的根据历史三包费用趋势及三包期内总销量来确定三包余额的方法,变更为采用余额-支付倍数关系(将余额保留为过去四个季度的平均实际支付的某个倍数)来调整三包计提余额及计提标准的新方法。该项会计估计变更导致2011年6月底的预计负债减少6478万元,2011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加5573万元。
与前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处理类似,江铃汽车在当时的管理层业绩讨论中,对三包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亦只字未提。客观而言,江铃汽车预计负债余额的变化起到了平滑业绩的作用(见图)。
那么,事隔一年后,江铃汽车预计负债的余额情况怎样呢?中报显示,江铃汽车2012年6月末预计负债1.56亿元,较年初的1.41亿元增长不少,与公司未调整会计估计前的2010年末的1.72亿元也已相距不远。
根据公司所介绍的新方法,即采用余额-支付倍数关系,将余额保留为过去四个季度的平均实际支付的某个倍数,我们测算,其倍数约为过去四个季度平均实际支付的4.5倍。按此,自会计估计调整后,江铃汽车预计负债的季度实际支付数在逐步提升。我们判断,这种保修费用的逐季提升既有可能有销量上的原因,亦有包括人工在内的成本变化的因素。
按此趋势,在可以预见的数个季度内,江铃汽车的预计负债很可能重新回到甚至超过会计估计调整前的水平。抛开新旧方法合理性的探讨,预计负债这一账项在其余额的轮回变化过程中,无疑起到了平滑业绩的作用。
意欲何为
探讨江铃汽车通过预计负债调整及选择所得税率来平滑业绩的背后动机,是个有趣的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在股权结构方面,江铃汽车的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接近,其中江铃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江铃控股”)持股41.03%,福特汽车(微博)公司(下称“福特”)持股30%。
尽管福特持股比例少于江铃控股,但江铃汽车在年报中却介绍,公司控股股东为江铃控股和福特。我们判断,将两大股东并列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在董事会安排上体现;二是江铃汽车经营依赖于福特的技术。
2011年年报显示,江铃汽车与福特在技术方面的协议颇多,其中包括VE83全顺技术《共同开发协议》、《V348全顺系列整车技术许可合同》、《福特PUMA柴油发动机技术许可合同》与《关于中国V348国五标准及MCA工程服务选任协议》。
显然,在两公司共同控制的情况下,江铃汽车管理层的话语权便举足轻重了。自然,就经营管理与绩效考核而言,稳定的业绩更能够保障公司管理层的相关利益。
当然,从投资者角度看,在保持分红率不变的情况下,江铃汽车业绩的稳定可以提供同样稳定的现金分红收益,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下行及汽车行业趋冷的背景下。过去三年,江铃汽车现金分红率一直保持在40%的较高水平。不过,更确切地讲,这种相对稳定的分红只是预支了部分现金分红,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业绩与现金分红亦将回到真实的水平。
并且,与预支现金分红相比更为重要的是,投资者需要获得上市公司真实的业绩信息,进而在此基础上做出更为理性的判断与决策。同时,在诸多盈利管理手段中,有的可为,有的或不可为,尤其是关乎公司诚信与合规的情况下。
其实,就信息披露而言,江铃汽车是值得赞赏的。至少,前述所得税与三包会计估计变更的问题是可以有据分析的。比如2011年中报对三包会计估计变更的具体说明。
又如公司对保修费用的详细介绍:保修费用为本集团为出售的成品车辆在担保期内免费提供售后服务、产品保修等服务而预计产生的费用,商用车品牌担保期为客户购买之日起24个月内且行驶里程在50000公里之内,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先达到即为超出担保期;乘用车品牌担保期为客户购买之日起36个月内且行驶里程在60000公里之内,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先达到即为超出担保期。
再如,公司对预计负债的介绍:根据售后服务协议,本集团对出售的汽车承担售后修理或更换义务;管理层根据历史的售后服务数据,包括修理或更换的程度及当前的趋势,估计相关的预计负债;影响保修费用估计的因素包括本集团生产能力和生产质量的提升以及相关的配套件、人工成本的变化;预计负债的增加或减少将影响本集团未来的损益。
而对其他大部分汽车企业而言,这种分析尚不可为,更惶论发现其中的变化趋势与相关问题了。比如上汽集团(600104)(12.53,-0.28,-2.19%)(600104.SH),对于预计负债,只是在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中,用晦涩的会计准则式语言进行了原则与笼统的介绍,比如“当与产品质量保证等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是本集团承担的现时义务,且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以及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则确认为预计负债。”2012年6月末,上汽集团预计负债中的产品质量保证金高达65.02亿元,年初为62.24亿元。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