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石油产业扶贫模式解析
2009-12-08 07:58:3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明天涨停
发帖数:20129
回帖数:1193
可用积分数:98351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10-12-27
主题:中国石油产业扶贫模式解析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扶贫攻坚。中国石油对口帮扶新模式,为突破当前“帮扶—脱贫—返贫—帮扶”的扶贫怪圈提供了新经验。今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到中国石油定点扶贫的河南省台前县调研,要求研究评估中国石油在定点扶贫工作方面的创新做法并加以推广。

  虽然寒冬来临,但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台前县老百姓却感受到来自中国石油的温暖。由中国石油投资600万元援建的台前县中医院项目门诊楼、病房楼主体工程11月底落成,将解决台前及周边60万群众的就医难题。由中国石油提供的生产原料石脑油、碳五,通过铁路专运线,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台前县的龙头民营企业河南濮阳恒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恒润石化)精分装置的进料口。围绕恒润石化,中国石油对口帮扶的台前县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孙口乡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

  情系革命老区发展

  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现在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28个省区市。

  由于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山区或滩区,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发展相对滞后,不少老区群众生活是“苦在路上,难在水上,缺在电上,困在病上,差在文化科技上”。

  河南省的革命老区包括85个县,台前县就是其中一个。为进一步加大对贫困革命老区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07年4月,国务院扶贫办将河南省台前县、范县两个国家级贫困县确定为中国石油定点帮扶县。

  中国石油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继新疆6个县、西藏双湖、重庆开县之后,认真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承担台前县、范县的对口帮扶任务。正是因为有了老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才得以燎原,人民军队才不断成长壮大。“我们一定要承担好这项任务。”中国石油集团党组高度重视两县的对口帮扶工作,始终把贫困地区最关注、最急需、最迫切的问题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解决民生难题,帮助台前老区群众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中国石油不仅加快援建台前县中医院项目,还计划帮助培训医务人员。

  除了把改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中国石油紧紧围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助推扶贫攻坚这条主线,从创新帮扶模式入手,利用中国石油原材料、技术、人才密集等优势,积极帮助县域龙头企业发展,通过龙头企业的产业化拉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供就业岗位,形成县域经济的乘法效应,为老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中国石油创新的这一扶贫开发模式,正在台前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龙头企业成抓手

  中国石油多次派出调研组到两县进行调研,确定台前县的龙头企业恒润石化为中国石油产业扶贫帮扶支持企业。

  位于台前县孙口革命老区的恒润石化成立于2004年6月,是一家从事乙烯副产品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加工企业。在帮助恒润石化完成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基础上,中国石油为恒润石化提供混合碳五原料和石脑油生产原料,缓解了恒润石化原料紧缺的难题,使恒润石化后发优势明显增强。

  中国石油还积极帮助恒润石化理思路、定目标、保原料,在市场原料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中国石油削减其他外销量,保证恒润石化生产原料的供应,推动了恒润石化的快速发展,使恒润石化一跃成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和河南省重点后备上市企业。

  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特殊时期,中国石油为台前县唯一的支柱企业摆脱困境、稳定大局、化危为机、实现发展提供了巨大帮助。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恒润石化遇到较大困难,企业开工不足,处于半停产状态。中国石油得知情况后,及时为恒润石化把脉会诊,指导企业调整工艺路线,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中国石油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相关部门高效的协调落实保障恒润石化原料供应,使检停装置以最快的速度投入生产。

  在中国石油帮助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台前县乘势而上,依托中国石油对口帮扶的优势,规划建设了以恒润石化为主导的台前石油化工产业集聚区。

  目前,台前县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累计投资220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经完工,一批标准化厂房正在建设之中。

  围绕恒润石化台前县初步形成物流运输、产品包装、机械加工、餐饮住宿等行业,公司直接和间接带动当地2100名农民就业,人均年增收入4500元以上。

  恒润石化已成为安置农民就业,拉动县域经济,促进扶贫攻坚的排头兵,而中国石油开创的产业帮扶工作,变“授鱼”为“授渔”,改“输血”为“造血”,实现以点带面,促进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升级,如乘法效应一样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效。

  “帮助当地企业发展除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造福当地百姓,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纷纷返乡的大环境下,让更多农民工实现当地就业,也是有利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大好事。”台前县一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

  接力帮扶效应凸显

  台前县属革命老区,恒润石化所处的孙口乡张塘坊村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渡河之地。该村处在黄河的背河洼地,自然条件较差,农民人均七分田、十年九涝灾,老区农民脱贫十分困难。在恒润石化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村企关系不很协调。中国石油调研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向市县领导提出建议,将恒润石化党组织和张塘坊村党组织实施村企联建党组织,把企业发展与农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和乡村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和农村的发展优势。

  在中国石油的大力支持下,恒润石化与张塘坊村实施了村企联建党总支,党总支确立以“企业带动农村、创建和谐园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目标,达到“互为依托、构建和谐、助推发展、实现双赢”为目的的工作思路。党总支积极为张塘坊党支部谋划发展思路,并依托恒润石化铁路专用线,帮助张塘坊村成立台前县创亿煤业有限公司,成为张塘坊村第一家集体企业,每年创效达120万元。恒润石化还吸纳安排张塘坊村98名村民就业,年人均收入达1.5万元;组建张塘坊村土建工程队,仅土建工程一项每年就有20万元的劳务收入;公司为张塘坊村安装了25盏路灯,建设了自来水和排涝渠工程。截至2008年年底,张塘坊村人均年收入比2004年翻了三番,成为台前县有名的富裕村,被濮阳市委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通过村企联建党总支,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老百姓得到较多实惠。在张塘坊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自发组成义务清洁队、护厂队,极大改善了企业环境。恒润石化二期工程建设时,张塘坊村村民像当年支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那样,全力支持企业二期工程建设,有29户村民拆掉了几代人居住的祖屋,迁移了祖坟,推动了工程按期完工。

  张塘坊村周边有1100多亩非耕地,未能有效利用。党总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上级党委、政府提出“抢抓中国石油对口帮扶的历史机遇,依托恒润石化规划迁建张塘坊新村,置换非耕用地助推工业园区发展”的建议。目前,已完成张塘坊村的新村规划,在不远的将来,一个村企互动、联动发展、多业并举和充满活力的新企新村新园区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石油爱心帮扶的接力棒效应,在台前县已初步显现。“建设和谐社会,民营企业同样有责任。中国石油如能把爱心的接力棒,把发展的机会传递给恒润石化,最终的实惠我们一定传递到老百姓手里。”恒润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冯玉森告诉记者,“我们要对得起中国石油的帮扶,不能忘记中国石油的帮扶,要实实在在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致富、就业的机会,形成地方经济的乘法效应。”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