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发审委委员:创业板初期发行定价应恢复窗口指导
2009-12-17 08:43:2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主题:发审委委员:创业板初期发行定价应恢复窗口指导

12月16日,创业板再迎发行定价泡沫洪峰。

  当日,创业板第二批8家上市公司网下申报询价结果显示,发行市盈率平均83.59倍、市净率11.33倍。与首批创业板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55倍、市净率10.81倍相比,分别增长51.98%和4.13%。

  16日,深圳某知名风险投资机构董事长向记者表示:“超过100倍的发行市盈率太疯狂了,如果像网下配售机构那样疯狂,不知道我们已死了多少回。

  北京一家证券公司主管投资银行的副总裁直言不讳,“创业板上市发行定价狂躁愈演愈烈,发审委和监管部门应该深刻反思。”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创业板上市发行泡沫愈演愈烈,谁是泡沫沸腾的幕后推手?

  泡沫沸腾的推手

  “狂热有三个原因。”上述券商副总裁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全球创业板市场初期都经历过非理性疯狂,从狂热到理性恢复需要过程,而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值创立初期,加之目前投资者以中小散户为主,二级市场非理性助涨了一级市场发行定价狂热。

  截至12月15日,28家首批上市公司股价平均市盈率达92.11倍,市净率高达19.32倍。

  “二级市场如此畸高的市盈率,不仅推高了第二批创业板公司的发行定价水平,而且令基金、保险、证券公司等网下配售机构更无视投资风险,以获取更多套利筹码为目的,盲目虚高报价。”上述券商副总裁强调,二级市场狂热最大的危害在于,众多网下配售询价机构不负责任报价,令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彻底丧失。

  记者调查发现,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询价机构对第二批创业板上市公司报价的上下限价格普遍相差1-2倍,询价机构对公司报价相当离谱。

  其中,作为询价对象的30家基金公司对同花顺给出的申报价格区间为10-80元,价格上限与下限相差7倍;钢研高纳(300034.SZ)发行定价19.53元,一家财务公司给出的最高报价竟达38元,并申报认购600万股,若按该价格估值测算,其对应的2008年摊薄市盈率高达146.15倍,2009年预测市盈率126.67倍。

  8家第二批创业板公司询价过程中,有6家公司的最高报价出自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申购数量占网下配售的比例通常在40%-50%,动用的申购资金动辄数千亿元。

  毫无疑问,基金、证券公司、保险等询价对价对象对创业板公司高溢价发行具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但上述券商副总裁认为,深层原因在于创业板公司过会通过率太低。

  数据显示,证监会发审委对创业板公司发行上市审核的通过率不到50%,导致创业板市场供求的严重失衡。

  创业板癫狂求解

  “我相信,很多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被钱淹死!”上海某券商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如此评价第二批创业板上市公司实募资金超额的影响。

  数据显示,第二批创业板上市公司拟募资159780万元,实募493064万元,平均资金超额募集倍数为2.09倍。

  基于发行制度完全市场化的改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12月16日,某券商总裁、资深发审委委员向记者表示,“我国创业板正处于市场建设发展初期,相关公司的发行定价有必要恢复窗口指导,因为一级市场发行定价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二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上述资深发审委委员指出,创业板公司发行定价超高及超倍资金募集固然与市场供不应求有关,但其背后却和创业板发审委工作效率不高有关,一些创业板发审委员在项目发审过会时,经常会把小问题放大,人为延长发审过会周期。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几乎百分之百过会,但此后的项目发审过会率不足50%,说明创业板发审委尚不十分成熟,专业审核经验比较缺乏。

  前述北京券商投行副总裁表示,“过会率太低会给市场造成错觉,令市场误以为所有创业板公司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可以尽情的投机炒作。”

  深圳一家风险投资机构董事长建议,“市场狂热的根本原因在于供求失衡,发审委应该加快股票供给力度。”

  针对基金、保险等询价机构不负责任胡乱申报价格问题,该董事长提议,将所有网下配售机构获配股票的锁定期延长至一年,以遏制询价机构的胡乱报价行为。

  前不久,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公开表态坚持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多数受访业内人士表示,创业板上市公司发行定价持续高烧不退是对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的巨大挑战,发行审核机制未完全实行市场化前,单靠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无法解决中国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先天性缺失的矛盾。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