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新长安的难题
2009-12-27 14:24:3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86
回帖数:21880
可用积分数:9990166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11-07
主题:新长安的难题

品牌、车型开发及人员安置是棘手问题

2009年11月10日,中兵装和中航工业正式宣布重组长安集团。中航工业下属的昌河、哈飞等企业并入新长安,重组后的新长安集团具有9大生产基地,拥有21个整车工厂和27家直属企业,整车及发动机年产能力220万辆,并建有海外基地,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之一。

新长安的目标是建成国际化的汽车集团,即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并以全球视野制定战略。如何解决两大国有车企合并后的管理难题,势必决定这一目标的实现。

品牌亟待梳理

长安原来的品牌战略建立在三大品牌上,即长安品牌,包括微面和轿车业务,以及长安福特马自达和长安铃木轿车业务。哈飞有自主品牌,昌河和铃木合资。但是,长安、哈飞和昌河的产品,大部分聚焦在小型车和微车,产品结构类似。如何调整新长安的品牌战略,包括理顺4S销售网络将是很大的挑战。

比如铃木一直主张昌河铃木、长安铃木以及铃木进口车同网销售。在新长安的大框架下,单一的铃木品牌及销售渠道似乎将更有可能。重组前中航还在和PSA集团谈判合资,但该项目今后的前途似乎并不明朗。

长安的自主品牌建设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起色。而哈飞方面,虽然其微面业务不错,但轿车业务可以说是惨淡经营,如何整合两家的自主品牌势必受到两方股东利益的牵制。

车型开发需要规划

重组后的第二个挑战是车型开发规划。重组之前,长安就以低价优质的产品、全面的产品线,直接杀入奇瑞、吉利和比亚迪掌控的传统市场。另一方面,重组后我国微车市场将出现新长安和上汽通用五菱的双寡头格局。为增强竞争力,新长安势必将拓宽产品模式。

新长安的新车型开发计划,涵盖A00到B级车市场。长安研发实力雄厚,国内外都有设计研发中心,还积聚了一批海归人才。新长安势必以己为主,整合三家研发体系。这种整合还应包括零部件系统的整合。但是,当初同为中航系的哈飞、昌河之间推动联合采购尚困难重重,何况如今分属两个母公司的三家企业,这又牵涉到各方利益。

而原属中航的东安动力,之前一直和三菱合作,其成熟的1.6升4G18发动机被广泛运用在包括比亚迪、海马、华晨等一些自主品牌的汽车上。但未来这几家自主公司都在自己研发发动机,而长安又有自己的发动机研发、生产体系,如何处置和东安动力的关系,似乎也是个棘手的问题。

人员调整安置困难

由于中航工业集团只参股不参与具体运营,昌河、哈飞、东安动力的管理层势必会有较大变动。涉及更为广泛的问题,还包括大批军工背景的工人的去留安置。由于国企军工转型的背景,员工数量庞大且多数年龄偏大。新长安要与合资企业抗衡,要与大量雇用廉价年轻劳动力的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企业竞争,必定需要注入年轻血液。如何实现有效的新陈代谢成为新长安必须直面的问题。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