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石油称将继续寻找合适LNG资源
2010-01-06 08:34:4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46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89214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8-07
主题:中石油称将继续寻找合适LNG资源

澳大利亚伍德赛德石油公司(Woodside Petroleum)网站1月4日发布声明,该公司2007年与中石油签订的价值400.5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初步协议于2009年12月31日到期,中石油未与其进一步签订正式协议。

 对此,中石油相关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对于中石油全球购买资源没什么影响,“我们仍然在继续寻找合适的LNG资源。”

 分析人士称,与2007年比,中石油手握的天然气资源已经今非昔比,对资源和价格的谈判能力大大提高,因此该项目无果对公司影响应该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日前指出,中国将利用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上的过剩供应加速海外液化天然气购买的谈判,今年将在珠海、深圳和青岛建LNG接收终端。

 布劳兹项目开发遥遥无期

 对于双方未签署进一步正式协议的原因,伍德赛德公司一位发言人称,由于布劳兹(Browse)项目的开发被推迟,伍德赛德公司无法按原计划供应天然气,原定的天然气供应时间表已不切实际。

 早在2007年9月,中石油曾与伍德赛德公司签订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协议,计划在未来15-20年,每年从拟建中的澳大利亚西部布劳兹项目购买200万-300万吨LNG,从2013-2015年间开始供气。初步估计协议总价值约450亿澳元,约合400.5亿美元。

 当地报纸指出,伍德赛德公司与其合资伙伴至今未能就布劳兹天然气项目选址达成一致,导致该项目向后拖延,澳大利亚联邦和西澳大利亚州政府希望各方最迟在2010年4月底前作出一致决定。而该项目总共需要300亿-500亿澳元投资,伍德赛德公司面临资金压力。

 伍德赛德公司持有布劳兹项目约46%股份,其他投资伙伴还包括:必和必拓、皇家壳牌有限公司和雪佛龙公司。

 分析师认为,此举可能不涉及当地政府对中国海外购买资源的抵制态度,在此之前,2009年8月澳大利亚政府已经批准了高更(Gorgon)项目,中石油2009年与埃克森美孚签署协议,未来20-25年获得其在高更项目225万吨LNG。

 价格环境逆转

 分析人士认为,从2007年到2009年国际天然气价格环境的变化也可能成为中石油没有进一步发展该项目的考虑因素之一。

 从2009年以来,国际天然气市场供需形势开始发生逆转。国际能源机构(IEA)发布预测称,受主要用气国需求萎缩和主要供气国天然气项目集中投产影响,未来几年国际天然气供应将极大过剩,进入买方市场。

 易贸资讯分析师卢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07年正处于全球LNG产业曲线的高峰,不论现在是否已经是买方市场,现在来看2007年的价格中泡沫较多,而当年三大石油公司中只有这个澳洲项目签署了意向协议,当时就有议论认为购买LNG价格会偏高。

 伍德赛德公司称,双方已同意就各自的LNG进出口项目保持及时的信息交流,而伍德赛德和中石油都会及时得到关于该项目进展情况的最新消息,在此过程中双方将一直保持良好协商。分析师表示,这表明双方未必已经“一拍两散”,未来是否有可能重新走到一起还需观察。

 卢庆分析,如果伍德赛德公司放弃中石油转而寻找日韩等其他购买国,他们也未必能够提供比中石油更高的价格,重新寻找新的买家成本可能会提高。而全球主要LNG产地集中在澳大利亚和中东,如果排除了这个大项目,中石油可选项目将减少。

 中石油“底气足”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石油如今所掌握的天然气资源与2007年时不可同日而语,无论该项交易未来是否有机会达成,中石油都有更多的余地和把握寻找性价比更高的资源,并进行价格谈判。

 中石油2008年天然气量为615亿立方米,2009年可能达到670亿立方米。除此之外,中石油试图建立管道枢纽,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每年将从中亚地区获得350亿-400亿立方米天然气;从2013年起,中石油未来30年每年可获得缅甸100亿立方米天然气;未来有望每年从俄罗斯进口700亿立方米天然气。海上LNG方面,中石油未来25年每年将从卡塔尔天然气四期项目购买300万吨LNG;高更项目和壳牌液化天然气供应组合将在20年合同期内每年供应中石油200万吨LNG。

 经粗略计算,中石油未来每年已经掌握在手的天然气资源总量将接近2000亿立方米。

 分析人士指出,中石油与日本等东亚买家不同之处在于,其自身的天然气生产能力还在不断扩大,这将使其积累更多的谈判资本。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