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明天涨停 |
发帖数:20129 |
回帖数:1193 |
可用积分数:98351 |
注册日期:2008-03-23 |
最后登陆:2010-12-27 |
|
主题:农业迈出新步伐
“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海南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农业巨变:建成全国人民的‘菜篮子’、建成全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成为全国农作物优良种子的‘摇篮’。”提到海南农业,一直关注着海南改革发展变化的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很兴奋。 今天的海南农业,正在成为我国热带特色农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南繁基地被称为我国农业科研的“绿色高地”。每年冬春两季,许多农业科技工作者来到海南三亚的全国南繁育种基地,在这里育种、试验。多年来,从各地到海南育种的科研人员超过30万人次,面积累计超过300万亩,近5000多个优良农作物品种在这里培育成功并走向全国。 海南热带特色农业处处给人留下强烈印象。今年4月,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方好村的一片山洼地里,记者见到美丽的白色雏菊在迎风摇曳。菊园主人陈汝方说,菊花一般在农历9月前后才会开花,他现在种的是反季菊花,每年4、5月份采收,刚好和内陆菊花开放形成季节差,出口到日本、韩国行情很好。据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一季度,海南仅鲜切菊花出口货值就达33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 这种由“冬季农业”引发的海南“特”字农业,促成了海南农业的快速发展。但海南特色农业的繁荣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走过了一条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道路。”海南省农业厅厅长肖杰清楚地记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前,海南粮食、肉类产品等都要从岛外大量调进,虽然有“天然大温室”的称号,但热带农业一直没得到开发。“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海南的发展战略逐渐清晰,1996年确定把海南建成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海南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在,海南农业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菜篮子’和‘果盘’,人们的冬季餐桌离不开海南瓜果菜了。”肖杰自豪地说。 他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些数字:2007年,海南出岛瓜菜400多万吨,其中冬季瓜菜产量达到300万吨,出岛230万吨,农民人均瓜菜收入600元。三亚市崖城镇领导告诉记者,今年春季每天都有200多名从广东、上海、山东、四川、重庆等地过来的瓜菜收购商在崖城收购反季节瓜菜,每天从崖城运出的豆角就有350吨左右。 反季的“冬季农业”成为海南特色农业的一部“重头戏”。海南农业厅的人告诉记者,这部“戏”是在海南建省之后开始的。农业专家通过改革传统耕作制度,把早稻播种推迟20天,晚稻播种延后20天,这样既提高了粮食产量,也为“冬季农业”腾出了4个月时间。海南冬季瓜果菜生产由此从南向北迅速扩展,种植品种也由瓜类几个品种增加到茄类、豆类等200多个品种。推行初期,全省冬季瓜果菜面积只有100万亩左右,1996年就增长到200万亩。 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对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9年,海南成为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经过8年的努力,建立健全了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实现了畜产品从岛外调入到出岛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与此同时,海南投入1.4亿元建设了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技术中心、区域分中心和覆盖全省的流动检测服务站,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将主要农产品、农业投入品、规模化生产基地、主要农贸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并提出了以农产品出岛出口、直接进超市进宾馆的目标要求,推动海南绿色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在2007年的海交会上,海南共签订农产品销售订单424.9万吨,订单总金额从1998年的48亿元增长到110亿元。 在海南许多乡村,可以看见醒目的“海南省农业科技服务110”标识牌。村民说,生产中有了疑难就打这个电话,农技员说到就到了。“农科110”,是海南省从2001年开始试点推出的服务新举措,除了现场治病解难,还进行测土地配方施肥、良种良法等技术推广和培训。现在,海南省农业科技110已建成156个服务站、84个标准服务站、366个服务点,覆盖了80%的乡镇,累计受益农民达500多万人次。 科技进步推动着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也带动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方才和是乐东黎族自治县农民,他通过自己种植哈密瓜、与美国都乐公司合种哈密瓜以及给别人提供技术服务,年收入达到几十万元,与他同村的福塘村村民也差不多都盖起了楼房。据统计,海南省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由建省初期的502元增长到3842元。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