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算股神 |
发帖数:45382 |
回帖数:32109 |
可用积分数:6236234 |
注册日期:2008-06-23 |
最后登陆:2022-05-19 |
|
主题:借金融中心之东风 股指期货在沪起航
“金融体系越完善、越发达的地方,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越强烈。作为最基础的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谈及即将上市的股指期货时,全国人大“期货交易法”起草组顾问,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朱国华如是说。
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股指期货的上市,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创新迈出一大步;同时,也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大版图添上了关键的一笔。
集聚效应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期货大厦成立。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中金所的成立,将使上海成为各种金融要素集聚的市场,有力地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促进上海更好地参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国际竞争。
然而,在中金所成立后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股指期货的上市问题因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因素而搁置。从某种程度上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获批,令这一问题出现转机。
“股指期货或金融衍生品要成功上市,需要一个外围环境,即有一系列成熟完善配套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存在,各个市场之间又形成相互影响的体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大版图,为股指期货的交易创造有利条件”,朱国华说,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当的国际金融中心。其主要任务包括:建设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等。在朱国华看来,股指期货的推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相匹配。
朱国华表示,金融体系越完善、越发达,这个地方的信息流通就越充分,回避价格风险的成本就越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更有好处。
而国际经验证明,建立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话语权,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作为载体和支撑。正如纽约、伦敦,不但积聚了全球大量金融财富与资源,在国际金融较量中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肩负重任
不仅如此,目前包括纽约、伦敦在内的老牌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正通过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兼并融合,不断扩大全球金融影响力。而对于国际金融中心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不少专家认为,发展金融期货是抢占金融资产定价权的需要。
“在金融市场交易中,目前一些开放程度高的国家或者地区,正在依靠使用某些金融产品的设计来抢夺别国的金融资产定价权,建立更加牢固的领先优势”,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博士说。
而长期以来,中国在石油、铜等大宗商品领域备受定价权旁落的困扰,境外机构频频抢注中国金融期货也引起业内专家的担忧。对于堪称国民经济“命脉”的金融市场来说,中国若不能主导金融产品的定价权,其对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更甚于前者。
2008年底开始的金融危机再次生动说明,能否建立起发达完善的金融体系,能否掌握全球金融资源的支配权,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分工角色、综合竞争能力和国家安全。
朱国华指出,但凡国际金融中心,都存在许许多多成熟的金融衍生产品。这意味着,在上海推出股指期货仅仅是一块“敲门砖”,站在历史的高度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设可谓任重道远。
筹备充分
对于金融衍生品,业界普遍的共识是: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是发展过度,而是发展不足的。不过,监管部门也清醒地认识到,金融衍生品是为了对冲实体经济或者基础产品的风险而人为设立的,其保证金交易方式,必然会吸引大量的投机资金参与进来。
这就要求在发展金融衍生品时,必须把风险防范放在首位。与此同时,由雷曼兄弟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提醒监管部门,必须要把适当的产品卖给适当的投资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股指期货经历了长达四年的充分准备。
2006年2月8日起,围绕着“高标准、稳起步”的要求,股指期货开始紧张的筹备。一方面,监管部门加紧梳理各项期货政策法规,为股指期货平稳推出扫清障碍。此间,《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于2006年4月15日颁布实施,为金融期货的诞生获得了“准生证”。
随后,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成立,为期货市场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障。此外,期货公司分类监管制度实施、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成立、期货市场实行实名制统一开户制度、建立股市和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制度等等,系列工作为平稳有序地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提供了坚强有力的风险防控措施和严格监管手段。
“围绕股指期货的平稳推出,这四年来,期货市场的制度性建设工作从来没有间断过。经常会因为一项很细小法规修改加班至深夜”,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一位人士回忆说,“比如,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制定中,既要最大程度地保护投资者,又要考虑到市场的流动性问题,需要反复斟酌”。
而在中金所层面,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如何成功开展投资者教育,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成为中金所产品和制度设计的关键。“中金所的九大制度中,光是交易所的《风险控制管理办法》这一项,就来来回回修改了不下百次”,中金所一位结算部门人士介绍说。
作为股指期货筹备的重头戏,股指期货的投资者教育工作规模空前。在借鉴境外经验的基础上,中金所深入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投资者教育工作,其中工作量最大的当属仿真交易。
2006年10月30日,中金所启动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仿真交易除了资金是虚拟的以外,交易的合约、规则和系统与今后的真实交易基本一致,该举措对于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统计显示,截止2009年末,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日均成交金额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累计客户开户数超过80万户。
“通过仿真交易,一方面检验了股指期货交易结算系统,同时,也让那些想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投资者达到“练兵”目的;此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仿真交易,熟悉股指期货规则,了解股指期货的风险所在,他们可以衡量自己是否真正适合参与股指期货,此举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中金所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整装待发
客观而言,股指期货经过四年的筹备,确保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得以夯实。如此一来,股指期货的推出已经是水到渠成了。今年1月8日,国务院原则同意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消息令市场大为振奋。然而,在股指期货上市前的短短三个月,上市前准备工作再度考验着监管部门和中金所的神经。
一场由中国证监会主导,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各地证监局、期货公司等全力配合的上市前准备工作规模空前。
“全力奋战股指期货上市,三个月中基本没有节假日,就连春节长假也是提前三天结束的”,中金所一位员工介绍说,“一切都是为股指期货的平稳上市做准备”。
据介绍,自1月8日以来,中国证监会和中金所高密度地组织了大量培训,来自期货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几千名高管、营业部负责人、营销人员、开户人员、IB业务人员和相关岗位业务人员等参加了培训。
与此同时,中金所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各种媒体广泛传播股指期货基础知识和正确的投资理念,并根据最新制度和规则,修订、制作了包括书籍、海报、电视片等在内的7大类57项投资者教育产品,累计数百万字,共投放80多万份。
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股指期货适当性制度得以有效落实。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股指期货上市准备工作进入投资者开户阶段。“中金所向全国派出检查组,从开户第一天起就实地督导、全过程检查落实情况,深入贯彻落实了适当性度”,中金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随后,与股指期货交易相关的全网测试,在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的配合下紧锣密鼓地开展。3月13日、14日和3月20日、21日,中金所组织了两次股指期货系统全市场联网测试。顺利完成技术系统上线切换和各项测试演练,逐一协调落实分级结算业务,上市前的各项工作开局进展顺利,准备基本就绪。
“在上市初期,中金所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保证金标准、交割、市场监控等方面和环节将从严要求,切实防范市场操纵”,中金所有关负责人说。
2010年4月8日,股指期货启动仪式在上海东郊宾馆举行,此举标志着股指期货所有准备工作均已完成。16日,股指期货正式挂牌交易,中国资本市场翻开了新的一页。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