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惜售引发抢粮潮 夏粮收购“钱等粮”
2010-07-08 08:33:3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1
主题:惜售引发抢粮潮 夏粮收购“钱等粮”

原本是夏粮收购旺季,但这里的粮库静悄悄。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山东德州黄河涯国家粮食储备库看到,两台输送机停在院内,为今年准备的4个仓库,只有1个收满了,约70万斤,另外2个是空的,还有1个仓库收了不到10万斤,处于待收状态。该粮库工作人员说,今年收不到小麦,农民不肯卖。

  不仅粮库门可罗雀,一些粮贩子也抱怨今年夏粮收购难度很大。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德州郊区、陵县实地采访粮贩,他们普遍反映今年夏粮难收。不仅山东,江苏、安徽等种粮大省也存在“抢夏粮”与“惜售”的现象。

  惜售引发抢粮潮 夏粮收购“钱等粮”

  □本报记者 周文天 山东报道

  成本上升涨价预期导致“惜售”

  德州市黄河涯镇崔庄村粮农崔风全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今年种了5.5亩小麦,大约收了4500斤,单产800斤左右。“不卖,再等等。”崔风全说,按市场价1元/斤出售,可以“变现”4500元。但由于柴油、劳务等价格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去年40元/亩的收购价,今年涨到50元/亩,播种价也从去年10元/亩涨到今年15元/亩。

  崔风全粗算了一笔账:按1亩小麦计算,肥料大约300元,农药40元,种子大约30元,水电费100元,播种15元,收割50元,累计一亩地成本535元。而一亩大约收800斤,按1元/斤,一亩小麦一年下来净收入265元,还不包括劳动力成本。

  “现在玉米之类的农产品都在涨价,大家都预计夏粮价格还会涨,所以我也不着急卖,再等等。”崔风全说,村里有点能力的人都出去打工了,每天至少挣六七十元钱。虽然国家有补贴,三亩地一年能补两百多元,但种粮的收入只占家庭收入中很小的一部分。

  由于种粮成本普遍上升,农民对粮价存在上涨预期和惜售心理。部分农户的粮仓全部装满了粮食,他们认为粮价还会上涨,所以不会在近期卖。

  一粮农说,“玉米、绿豆、大蒜都涨得很快,小麦也有可能上涨。”在农村,如今农民对“炒”农产品现象并不陌生,甚至坐等小麦后市上涨行情,捂粮惜售现象今年特别严重。

  “抢粮”战打到田间地头

  一边是农民惜售,一边是收购方纷纷掀起“抢粮潮”。受低温天气影响,今年江苏、安徽等地小麦减产幅度超过先前的市场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市场采购主体入市抢粮。

  企业抢收成为推动粮价高走的源动力。由于新麦全面上市之前,部分地区小麦推迟上市10天左右,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心理预期,于是各收购主体纷纷先下手为强。

  除了中储粮、中粮、华粮及其他国有粮食企业,2010年参与夏粮收购的主体还有各类粮食贸易企业、粮食储备企业、农村经纪人、面粉加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等。

  往年这个时候正是夏粮收购高峰期,中国证券报记者来到一些粮食收购点,却很难见售粮农民的身影。个体粮食商贩和经纪人直接到田间地头,不等农民晾晒整理就收走小麦,农民得到的价格比市场价低3—5分钱。

  收了15年粮食的中介安吉清说,“农民的粮食还晒在路上,为了图省事,就直接卖给粮贩子。”安吉清今年才收了10万斤,而往年同期至少收了40万斤。

  在陵县粮食储备库,中国证券报记者看不到多年前农民熙熙攘攘排队售粮。陵县粮食储备库一工作人员说,“我们现在要提高服务质量,不再坐北朝南。现在下乡进户收粮,甚至不需要粮农搬运,输送机直接传输到卡车上。”

  吴希明是开三轮车进村收购的“散户”粮贩,收购价大约0.97-0.98元/斤,“今年不好收,有时半天,还是空车,农民不卖。”吴希明收来的小麦,再转手卖给中介商,一般以1元/斤成交,赚2到3分钱的差价。

  “我收粮食10多年了,第一次遇到今年这样的情况,大家都不肯卖。以前一天能收4、5万斤,现在4、5千斤都收不到。”王建志是一名中介商,往年同期一天能赚四五百元,现在只能挣四五十元。

  私人粮商有些是看好小麦价格涨势,另一些则是受雇于大型粮食企业,为大型粮食企业代收代储,以赚取收购和存储费用。

  而各粮库想方设法收购托市小麦,背后有利益驱动。国家政策规定,定点收购的企业,可以获得每斤2.5分的收购费用补贴和每斤3.5分/年的保管费用补贴,加在一起有6分钱的补贴,所以各收购主体积极性非常高,有的甚至愿意出高价倒贴一两分钱去收购。

  抢购小麦不仅出现在本地不同市场主体之间,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今年跨地域收购现象比较突出。来自江苏的国有粮食企业因为资金充足,又需要进行储备粮的轮换,纷纷到安徽滁州等地入市抢收,价格高出托市价3分左右。

  根据测算,每斤粮食增加一分钱收购成本,即可将收购半径扩大100公里。进入安徽收购粮食的外地企业主要来自江苏、山东等临近省份,这些加工企业经济实力强,不少还享受政府的相关农业产业化补贴,有经济实力从事跨区收购。特别是一些销区加工企业,直接到产地收购粮食价格低,比后期从国家粮食交易市场拍得的粮食要便宜得多。

  据安徽省粮食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安徽省政策性收购小麦已达77万吨,比去年同期少160万吨,出现“钱等粮”的现象。

  影响下游产品价格

  虽然今年部分省份上报数据显示夏粮丰收,但根据粮农反映,今年小麦单产下降了10%。

  针对目前新麦价格走高,河南、山东等地的中储粮系统已经暂停了托市收购。业内人士分析,暂停收储是一种信号,有利于稳定收购价格。

  一位业内人士给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了今年新麦价格“小步快跑”的原因。首先,农民对粮价的预期抬高了收购价格。由于受前几年收购价格走势的影响和2010年种植成本的提高,开秤收购的价格高开也是顺应了这种趋势。部分粮农心理价位已经达1.1元/斤。其次,受持续低温等因素影响,个别地区小麦出现减产。另外,贸易商、加工企业看到后期行情,国家托市价逐年提高,这些也导致农民惜售。

  这位人士说,中等小麦的托市价是0.9元,但市场价已经达到1元—1.05元,所以托市预案无法启动。

  陵县粮食储备库一位工作人员说,“今年市场收购主体增多,收购难度加大,加剧了农民的惜售心理,目前上市流通小麦量仅为往年的50%。”

  中国证券报记者得到一组数据,截至7月2日,德州市收购小麦7.02万吨(国有3.02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4.9万吨左右,国有收购较去年同期减少2.44万吨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托市收购价逐年走高,去年粮食后市走高,部分粮农觉得今年会延续去年行情。并且,农民生产投入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多,出售小麦不再是唯一收入来源,达不到一定的心理价位就持粮待售,致使小麦市场往年的“售粮高峰”不再。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得一份7月2日《夏粮收购快报》,根据对河北邯郸、河北临西调查,小麦价格继续上涨,涨幅在0.005-0.01元/斤,但上市量仍然没有多大变化。菏泽地区“国”字头收购(托市粮、商品粮、轮换粮)全部停止。聊城国企停收,但粮农依旧惜售,价格仍维持高位运行。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虽然“国”字头企业接到中储粮山东公司停收消息后,基本停止收购小麦,小麦市场价格涨势趋缓,但小麦市场整体并没有受此影响下跌。市场收购进展缓慢,其他收购主体想借此略为降低收购价格,但粮农惜售情绪仍较浓重,市场价格依然坚挺。

  目前,小麦价格上涨已经影响到下游面粉等加工产品的价格。山东面粉企业巨嘴鸟工贸有限公司原粮部经理马善鸿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收购小麦的成本已经上涨超过10%,面粉加工企业担心后市继续上涨,想办法多存储麦子以应付后市行情。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10-07-08 08:33:4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1
 今年夏粮再获丰收
  洪涝灾害是否影响秋粮产量有待观察

  □本报记者 韩晓东

  中国证券报记者7日从农业部独家了解到,今年我国夏粮再度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2460亿斤左右,尽管比去年的2467亿斤略有减少,但总体仍属于丰收年。

  据介绍,今年夏粮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冬小麦比去年增产10亿斤左右,造成夏粮总体略微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前期干旱减产。对此,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夏粮丰收标志着粮食生产有了一个良好开局。至于近期部分省份洪涝灾害是否对秋粮产量产生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此前,我国已经连续6年夏粮增产。2009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467亿斤,同比上年增长2.2%。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今年产量比去年回落了0.3%左右,但夏粮在连续六年增产的基础上再获丰收,意味着粮食供需继续保持平衡,不会因供需失衡而产生粮价上涨压力。

  另据农业部发布的农情调度信息,今年我国11个夏粮主产省(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但西南地区因旱减产较多,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夏粮减产幅度超过三分之一。

  国内小麦期价创新高 长期涨势难持续

  □本报实习记者 汤池

  6月以来,郑州强麦期货主力1101合约呈现探底回升态势,在月初下探至2272元/吨后即持续回升。截至7日收盘,强麦期货主力1101合约收报2344元/吨,盘中最高上探至2346元/吨,较月初累计涨幅达3%,逐步呈现出突破前期震荡平台继续上行的态势。此外,文华财经强麦指数最高达2337元/吨,为两年以来的历史最高位。

  分析人士指出,月初小麦期价的下跌是因为市场对国内夏粮上市的压力有所反映,期价初现回落,但由于新麦上市后现货价格高开高走,对期货形成支撑,因此小麦期价在短暂回调后便迅速步入升势。

  北京中期期货研究所农产品高级分析师杨莉娜表示,今年的夏粮生产遭遇了最严峻的气候形势,小麦主产区遭遇20多年来首个“寒冬”,冬季全国平均气温创22年以来最低。今年开春后,大部分地区再次遭遇持续低温天气,小麦的质量以及产量受影响较大。前期的低温天气使今年小麦的亩产下降,小麦的容重也较去年偏低,而近期的阴雨天气使得已收割小麦水分较高、灌浆不足,未收割小麦受降雨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芽麦以及赤霉病等症状。从江苏、安徽等地的夏粮收购情况来看,采购方竞争激烈,加上农民惜售心理较强,卖粮积极性不高,所以总体的收购量不大,明显落后于去年。

  卓创资讯分析师信玉民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粮食减产消息的影响下,夏收之后各地农民对于粮食收购工作均采取了囤积观望的态度,同时各地粮商抓住机会加大收粮力度,与此相对的是国家储备粮库收粮变得十分困难。“以安徽和山东地区的小麦收购工作为例,各地粮食储备库门前卖粮的农民屈指可数。”

  杨莉娜指出,从目前行情来看,近期小麦期价正走入一个上升通道,并有进一步冲高可能。但在小麦现货方面,国储掌握了大量粮源,调控能力仍然很强,目前现货市场出现的粮源紧俏、价格持续走高不会长期维持下去。

2010-07-08 08:34:0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1
 主产区丰产 小麦国际期价走软

  □本报实习记者 吴心韬

  今年全球小麦作物库存上升,产销两旺。国际谷物理事会6月24日发布的市场报告显示,2010/11年度全球谷物产量将达到6.64亿吨,比5月份的预测上调了400万吨,但比2009/10年度的实际产量减少1300万吨;全球小麦贸易量为1.2亿吨,略低于上一年度的1.22亿吨;全球小麦库存将达2.01亿吨,高于前一年度的1.95亿吨,连续第三年增长。

  受小麦丰产及主产国库存压力影响,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价格上半年整体呈下跌态势。

  主产国将丰产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1日,美国的小麦库存为264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8%。此外,预估美国所有小麦产量为5625万吨,略低于知名分析机构Informa Economics在7月2日预估的6034万吨。

  加拿大方面,Informa下调了对其小麦产量的预估至1880万吨,较前次预估下降110万吨。

  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局(ABARE)7月5日表示,澳大利亚小麦单产将恢复到十年平均水平。ABARE预计澳大利亚小麦产量将增长2%,达到2210万吨。

  此外,ABARE预计欧盟小麦播种面积可能与2009/10年度相持平,欧盟小麦产量预计增长约4%,达到1.43亿吨。

  在南美,阿根廷农业部长预计本年度阿根廷小麦产量可能远远高于上年的750万吨。ABARE则表示,阿根廷小麦产量预计将恢复性增长40%,达到1200万吨。

  CBOT小麦价格疲软

  CBOT小麦合约价格从年初开盘的每蒲式耳5.4美元一路下跌至6月30日收盘的4.68美元,跌幅为16.4%。另外,美国小麦到中国口岸完税价在4月开始震荡上行后,5月3日达到最高价位2242元/吨,此后震荡下行,6月底收于2044元/吨。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认为,全球小麦丰产将压低中国小麦进口价格,并能给国内粮食价格降温。

  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银行集团表示,2010年全球小麦价格可能大幅下跌,因为欧洲小麦增产,全球小麦供应增加。CBOT小麦期货价格可能会跌破4.5美元。尽管如此,如果北半球小麦作物生长出现问题,那么小麦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2010-07-08 08:34:1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4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1
 大宗农产品短期恐难推高CPI

  □本报记者 韩晓东

  尽管部分地区出现夏粮抢购现象,但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粮食供给总体充裕,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将保持平稳,粮食短期不存在供需失衡而引起的大幅上涨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粮食价格将处于上涨通道。

  短期粮价将平稳

  爱建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但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只有20%-25%,秋粮对全年粮食是否丰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南方稻谷主产区遭受洪涝灾害,由于雨带的推移和强度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尚无法预测水灾对秋粮产量的影响。目前国内市场粮食供给充裕,预计国内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价格将保持平稳,大幅度上涨的基础不存在,但要警惕局部地区的粮食上涨并向其他地区蔓延。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张晶分析,今年夏季南方普遍的洪涝灾害造成广泛影响,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包括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夏粮主产区基本未受今年洪涝灾害影响,未来受洪涝灾害影响最大的是中稻,其余可能受损的农作物包括蔬菜、水果、油料等作物。

  张晶认为,未来小麦价格仍将稳中有升,中稻价格可能出现短期波动,6-7月蔬菜价格上升是大概率事件,而油脂价格存在不确定性。这些涨价因素或预期将影响下半年CPI走势。

  粮价长期看涨

  “满足2020年的粮食总需求,我国未来十年每年至少要增产粮食80亿斤,确保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6日表示,从供给看,我国连续3年粮食产量在1万亿斤以上,说明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万亿斤水平。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预计2020年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11450亿斤以上。

  韩长赋强调,要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粮价是调动农民积极性、保证播种面积最有力的杠杆。稳定经济需要稳定价格和稳定粮价,但目前粮价与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积极性相比,还是偏低,需要逐步提高。

  根据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预测,虽然未来5年我国大米、小麦供需将保持稳定,但猪肉、禽肉和奶制品需求将大幅增加,这会导致我国玉米需求显著提高。其次,石油价格变化和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将加大。与1997-2006年平均水平相比,未来10年小麦和粗粮实际价格预计将提高15%-40%,植物油实际价格将提高40%以上。

  专家提醒,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传导作用将加快,跨国公司对国内食品市场的影响将加大,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将增多。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