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新手来了 |
发帖数:10307 |
回帖数:1341 |
可用积分数:180790 |
注册日期:2008-03-12 |
最后登陆:2010-11-14 |
|
主题:中国神华资产注入传说
招股说明书曾承诺,募资中的333亿元将用于公司计划三年内实施的战略性资产收购。然而,三年大限将近,神华集团的资产注入杳无音信。投资者等来的却是募集资金使用方向的变更
“整体上市、分步实施、成熟一个、注入一个”。中国神华在IPO时的承诺在今天看来,似乎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7月24日,中国神华拟将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发布后,引起了市场的一片哗然。
资产注入或成泡影
2007年10月9日,作为中国最大、最赚钱的煤炭企业,中国神华在市场的一片叫好声中在A股挂牌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659.88亿元,主要用在煤炭、电力及运输系统的投资、更新项目166.9亿元、战略性资产收购333亿元,而剩下的160亿元主要用于补充公司运营资金和一般商业用途。
其中,拟用于战略性资产收购的333亿元占据了中国神华当年募资总额的50%,“战略性资产收购”也作为一大投资亮点被各大券商机构予以重点推介。
正是这些预期,上市首日公司股价便以68元开盘,远高于36.99元的发行价。当时,中国神华董事长陈必亭高调表示,“将在未来2-3年提前实现整体上市”。
2008年4月14日,中国神华副总经理王金力在出席中国国际煤炭大会期间也透露,中国神华计划2008年年底前向母公司收购价值约110亿元资产。
然而,令市场大失所望的是,管理层的频频高调表态也未能促成资产注入的实现。中国神华的股价却由2007年10月15日的最高94.88元下滑至2010年7月23日的23.24元。
管理层屡次食言也令中小投资者怨声载道。
“我在神华上亏得最惨,当初就是相信了资产注入,到现在本都没有回来。堂堂央企怎么能这样堂而皇之地骗走股民的钱?”一位在中国神华上市之初便重仓买入的股民对本报记者说。
按照上市之前神华集团的承诺,神华集团将在未来3年将优质煤炭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然而三年的大限将至,当年募资的333亿元资金却仍在账上闲置至今。
“中国神华今年资产注入的可能性很小,至于什么时候能实现资产注入,恐怕近两年内都很难说。”民生证券煤炭行业研究员徐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闲置资金成为难题
看着高达300多亿元的资金常年闲置,中国神华的管理者们似乎也坐不住了。
7月24日,公司决定将募集资金的65亿元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为自2010年7月26日起6个月,到期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而由于补充流动资金金额未达到募集资金金额的10%,所以不需要经过股东大会的审议。
“证券法规在募集资金方面的规定非常严格,所募资金必须专款专用,所以神华每年有大量资金闲置也是无奈之举。”徐哲说。
实际上,这已经是中国神华第二次变更募集资金的使用方向了。
2009年12月19日,公司就曾发布公告,将募集资金的65亿元暂时用于补充流动性资金。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中国神华最大限度地调度资金,不仅提高了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也降低了公司的财务费用,应该说这是在公司资产性收购无果情况下的理性的选择。”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王棣华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9年年报显示,中国神华的短期借款加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共计225.3亿元,长期借款539.3亿元,按照6%的存贷款利息差计算,公司每年需要承担高达18亿元的利息支出。
然而尽管中国神华可以动用65亿元募集资金,但是仍有90%的募集资金闲置在账上不能使用。
“早知道公司三年来一直把钱放在银行收利息,我还不如自己存银行呢。”上述股民埋怨道。
而据中金公司韩永透露,神华集团原计划于2010年将乌海煤矿注入中国神华,但是2010年3月1日发生的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导致资产注入计划推迟。
然而,除了资产注入迟迟未兑现导致巨额资金闲置之外,市场质疑声最大的便是中国神华引以为豪的新建的内蒙古新街和陕西榆神两个亿吨级矿区。有公开报道称,榆神矿区最优质的西湾露天煤矿是由神华集团与第三方合资开采。
既然中国神华宣称将开采榆神矿区,但是其核心腹地的优质煤矿却由母公司与第三方合资开采,此举显然与神华集团与公司2005年签订的《避免同业竞争协议》相违背。
7月26日,本报记者就上述质疑多次致电公司董秘黄清,然而直至发稿时,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