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长三角地区蚕桑养殖量大幅下降 茧农弃桑改种
2010-08-01 16:56:0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1
主题:长三角地区蚕桑养殖量大幅下降 茧农弃桑改种

 每年盛夏也是春蚕收获的季节,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春茧不仅获得了大丰收,而且收购价格创下了历史新高,有的地区甚至涨到了从未有过的每担1700元,也就是每斤170元。增产又涨价,这样的双重利好是否给蚕农带来了一个好年景呢?一起来看看记者的调查。

  蚕茧丰收,茧农却要弃桑改种

  浙江省的杭州、嘉兴和湖州地区,被誉为我国传统的“丝绸之府”,这里的蚕桑养殖量曾经占到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嘉兴市的王店镇,作为远近闻名的蚕桑养殖基地,拥有众多的桑蚕养殖户。记者庄安村见到了正在养殖夏蚕的徐传金夫妇。

  嘉兴市秀洲区蚕桑养殖户徐传金:

  徐传金:我今年是新品种吗?新品种他们是加了140块左右,卖了1620块钱一担,加了140块,总共是1760。

  徐传金告诉记者,今年春蚕蚕茧价格达到了每担(50公斤)1740元的高价,这也是他养蚕以来从来没有见过的高价,相比去年的春蚕900多元的价格,提高了近一倍左右。

  嘉兴市秀洲区蚕桑养殖户徐传金:

  徐传金:今年春蚕我实际养了12张

  “张”是蚕桑养殖的一个专用语。“一张”蚕种大约是26800个蚕种的数量。徐传金在今年春蚕养殖时自己一共养了12张蚕种。由于今年长三角地区的气候风调雨顺,再加上他养的是品种比较好的蚕种,所以今年获得了大丰收,平均每张蚕种能收获50公斤以上。而在往年,每张蚕种的收成也就在40多公斤。按照今年他的蚕茧的卖到额1740来计算。他今年春蚕的养殖收入达到了2万3千多元,这么高的收入也是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嘉兴市秀洲区蚕桑养殖户徐传金:

  徐传金:今年呢算了一笔账,存折呢大概存了5000块左右,比去年好的多了,几年我属于是卖满意了

  今年的蚕茧价格这么高不仅是他第一次遇到,就连今年收购蚕茧时的激烈场面他也是也没见过。徐传金告诉记者,每年到了蚕茧收获的时候,这里都会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的抢茧大战,当询问起今年卖蚕情景时,徐传金对这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嘉兴市秀洲区蚕桑养殖户徐传金:

  徐传金:茧站里第一天开始收1500块,茧贩子也是1500块,那么茧贩子到第二天他们涨高啦,他们觉得抢手了了,他们的数量收不到呀,涨高了20块,那么茧站马上调高,茧站调到1550,涨50块,到第三天茧站涨到1600,质量不看了,不看质量了,毛茧统统要了。

  目前在全国的很多地区,蚕茧的收购并不是自由买卖的。也就是说,本地蚕茧的收购都只能由当地的茧站来收购。由于这几年蚕茧紧缺,只要到了蚕茧熟了的时候,就会有所谓的“茧贩子”到村子里来,挨家挨户的去收蚕茧,而且价格往往比茧站的还要高一些。于是茧站和茧贩子都会进行激烈的收购大战。今年的蚕茧收成虽然好,蚕茧的价格也很高,但是徐传金夫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兴,他带着记者来到自家房后的桑园地。

  记者:这些是你的桑树啊?

  嘉兴市秀洲区蚕桑养殖户徐传金:

  徐传金:这里,那个庄子的地方,总共15亩桑树

  徐传金几年前在这里一共承包了35亩的桑园,由于这几年蚕茧的价格波动的很大,还连续赔钱,他已经把35亩的桑园一块一块的砍掉,现在仅保留了15亩左右。

  嘉兴市秀洲区蚕桑养殖户徐传金: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10-08-01 16:56:1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1
徐传金:我们07年价格低了,08年低了,我们桑树砍掉就不要了,我们村里要砍掉几百亩了。

  记者在这里看到一块儿地孤零零地荒着,什么也没有种,显得特别的醒目。

  记者:这块空地是谁的?

  徐传金爱人:也是我家的?

  记者:这块空地为什么空在这儿呢?

  徐传金爱人:养蚕人工大,也挣不到钱,我们干脆不种了。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今年的春茧价虽然创下了历年来的新高,但因为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升,蚕农获得利润还不够填补过去几年的亏空,而他们对今后养蚕的前景也并不乐观。为什么好年景反而没有给蚕农带来好心情?像徐传金这样的情况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我们再来看看。

  长三角地区蚕桑的养殖量在大幅下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徐传金在不断地减少蚕桑的养殖数量,周围村镇的养蚕户都在减少养蚕计划,甚至已经有人好多年不再养蚕了。作为我国丝绸基地的嘉兴为什么养殖面积在下降呢?

  嘉兴市蚕桑管理站站长蔡玉根

  蔡玉根:主要是价格,因为前几年我们在历史上有三次大起大落,近期96到97年,01和02年,07和08年。

  蔡玉根告诉记者,每一次蚕茧价格的大幅波动,都会有一批茧农弃桑或毁桑。有的蚕农甚至从此直接放弃养蚕到附近的企业去打工。

  嘉兴市蚕桑管理站站长蔡玉根

  蔡玉根:因为从历史上看我们建国的时候,我们桑园面积在65万亩左右,后来就是维持在50万亩左右,那么现在的话我们去年是33.6万亩,它是在下降。

  蔡玉根还告诉记者,这几年蚕茧的价格浮动很大,2007年蚕茧价格是每担也就是每50公斤一千元左右,但到2008年价格已经猛跌到仅为每担480元,2009年蚕茧价格又回升到每担900多。虽然今年的蚕茧收购价格达到每担1740的历史最高记录。

  嘉兴市蚕桑管理站站长蔡玉根:

  蔡玉根:因为他有一个比价效应。以今年为例,今年是增产又增收,但是1600块钱一张蚕茧的收益,那么他打工50块的话,他一个月也有1500,而且养桑还要冒风险。

  据资料表明,嘉兴市的桑树种植面积已经从建国初期的60多万亩下降到目前的33.6万亩左右,蚕种的发放量也是从最高时1992年的178万张下降到目前的35万张左右。下降的幅度之大,也是罕见。

  仅仅是嘉兴地区的养蚕数量在下降吗?记者又来到了也同样是我国传统蚕桑养殖基地的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农委蚕桑站的姚新华站长也告诉记者,当地蚕种发放量和桑园面积目前也已经是达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

2010-08-01 16:56:2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1
苏州市蚕桑指导站站长姚新华:

  姚新华:我们92年的时候全市桑园面积达到了19万亩,到今年年初我们全市统计的桑园的面积还有5万亩。

  在江苏省吴江市平望镇,一位养殖户也告诉记者,虽然今年养蚕赚钱了,但是却让他感到有点意外。他虽然也有将近40亩的桑园,春蚕却只养了少量的,夏蚕它连一张也没养。蚕茧价格的忽高忽低让他琢磨不透,而且他已经连续好几年赔钱了。

  江苏省吴江市平望镇养蚕农户李某

  李某:赔钱赔的,我们晚蚕每年赔他好几千。去年,09年08年都亏钱,

  他还告诉记者,今年的秋蚕他不准备养了。除了担心赔钱外,另一个原因是,近几年来周围工厂越来越多,不断排出的有毒废气和周围农田喷洒的农药,也会让他的蚕中毒。

  江苏省吴江市平望镇养蚕农户李某:

  李某:以前多,以前一个村800、900张种呢,现在呢像去年一个平望镇才100多张。

  据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统计,2009年,浙江省桑园面积为7.11万公顷,同比减少5.4%,产茧5.8万吨,同比减少21.6%;国家蚕茧丝绸办公室的统计表明,2009年全国桑园面积80.5万公顷,同比降8.55%,产茧56.35万吨,同比降17.42%。

  种桑养蚕在长三角地区是一个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产业,但通过调查,我们却看到这个传统产业处于不断萎缩的境地,桑园面积连年减小,蚕茧产量持续下滑。而这又导致了今年蚕茧价格出现大幅波动。一连串变局给处于产业下游的缫丝厂、丝绸厂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到全国最大的丝绸企业之一----浙江湖州丝绸之路集团公司去看看。

  茧价出现新高,丝厂备受煎熬

  蚕茧价格出现新高并没有给养蚕的农民带来信心和鼓舞,反而是增添了更多的忧虑。那么,茧价的增长对于像缫丝厂、丝绸厂这样蚕茧的下游产业将带来什么养的影响呢?记者来到了浙江省湖州市一家全国最大的丝绸企业之一的——丝绸之路集团公司。

  丝绸之路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凌兰芳

  凌兰芳:从去年2009年的四季度开始,我们持续就进入了茧慌的岁月当中,我们的采购员满天飞,云南四川广西山东,凡是能蚕茧的地方并且能够好像有线索,哪个地方还剩下有茧,我们这的人马上就赶过去。

  据凌兰芳介绍,丝绸之路公司下属的缫丝企业一年消耗掉大约1800吨左右的干茧,基本上占了全国蚕茧产量的百分之一,而他的企业里有超过90%的干茧都是从全国各地淘来的。面对蚕茧价格高涨,他表现出了焦虑和无奈。

  丝绸之路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凌兰芳

  凌兰芳:有时候上吨不接下吨的时候,我们拉进来的茧就没办法检验他的质量,没办法过望,马上就拉到车间里头去鲜拨,马上就上机,这样的状况可以说从我17岁进入这个行业以后从来没有过。

  他告诉记者,严重缺蚕茧成为了他们企业最大的困境。而目前,摆在他们面前的另外一道难题是,市场上蚕茧和生丝已经形成价格倒挂的事实更让他们雪上加霜。

2010-08-01 17:07:0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4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1
丝绸之路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凌兰芳

  凌兰芳:最严重的那是在2007年大伙儿把蚕茧的价格算成是30万的原料来收购,结果生丝跌倒了20万,跌倒了15万,苦不堪言。

  据凌兰芳介绍,即便到现在,他的两个缫丝厂的困难依然很大,因为没有原料,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每个月的亏损额能达到70-80万。虽然现在春茧上来了稍微缓解了一点,但仍然还是亏损的,从目前状况来看,他们今年上半年的亏损将达到200-300万元。

  丝绸之路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凌兰芳

  凌兰芳:蚕茧价格的激烈的波动影响到企业来说,很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他无力承受这么大的波动,他就可能变成一个开关厂,今天原料价格稍低一会他就能买来生产,明天原料价格高了他就停了,那么这样的话呢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凌兰芳告诉记者,他在丝绸行业经历了几十年,对于这些年来蚕茧价格的起起落落,也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观察方法。

  丝绸之路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凌兰芳

  凌兰芳:一斤鲜茧的价格高于猪肉的价格很多,那么鲜茧必然回落,一斤鲜茧的价格低于一斤猪肉的价格很多,那么鲜茧的价格必然回升。

  即便凌兰芳有这么高深的观察力,但是他依然对目前的蚕茧慌和高茧价无可奈何,他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今年下半年秋茧的价格能够降一点。同时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丝绸企业的生存困境。

  凌兰芳还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是他们一家企业处在这种的困境中,而是几乎整个行业都是面临这样的局面。

  丝绸之路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凌兰芳

  凌兰芳:据我个人的一个观察,在我们周边地区,几乎是所有的缫丝企业都生产不正常,50%以上的企业都有重大亏损。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上的蚕桑养殖基地,一直以来,像浙江、江苏的蚕丝产量都在全国的前列,最高时有将近70%的蚕茧都来自于这个地方。在河湖交叉、水运便利的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也因此聚集起了大量的缫丝企业和丝绸厂。目前他们的境况又是怎么样呢?

  记者:你们这儿的丝厂多不多?

  老乡:丝长多是多的

  记者:这些蚕丝长的效益怎么样呢?

  老乡:效益不那么好。

  记者;你们这儿丝长关闭的多不多?

  老乡:关闭的多了,他家就是开不下去,关闭了。

  在这位老乡带领下,记者穿过一段倒塌的墙壁,来到了这家已经倒闭的丝绸厂。

  老乡:你看。

  记者:这个是生产车间吗?

2010-08-01 17:08:0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5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1
老乡:这个也是生产车间。

  在这个破废的厂区大院里,已经是到处长满了草,但是仍然可以看的出曾经有很多人在这里工作。据这个老乡介绍,这个丝绸厂在东林镇乃至吴兴区都曾是数一数二的丝绸企业。

  看门人:原来规模非常大的,人民公社时期他们有700多个人呢

  记者:你知道有没有类似于像你们这样的厂,也是这样撑不下去的,最后倒掉的?

  看门人:有,有好几家呢在那边

  车间里的两个缫丝机组早已被拆除掉了,只剩下四排安防机组的水泥基座。在这个车间的墙上,还零落着一些关于“安全生产”“奖状”等促进生产的标语,让人很容易的感觉到,这里刚刚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竞赛。在墙壁的黑板上,有个生产进度表,上面的蚕茧标号、产地等标注的一清二楚。记者注意到,最后一批蚕茧的到车间的日期是2008年的9月29日。

  看门人(指着小黑板):市场价格不稳定,茧子收高了时候,到这里缫丝,丝“啪”一下,要亏了好几十万了,再加上银行贷款几十万一年,这个老板就撑不下去了。

  看门人领着记者到剩余的几个车间里去看时,发现里面也是空荡荡的,倍感凄凉。仅仅过了一年多,车间的门口已被杂草堵住,连车间里的排水过道里,也长出了一米多高的杂草。

  记者:你在这工作这么长时间了,现在突然厂也没有了,你心里什么感受啊?

  看门人:心里反正不舒服喽。

  在东林镇,像东林丝绸厂一样倒闭的企业已经不下四五家了,剩余的丝绸企业也大都处于停产的状态。

  记者又走访了湖州市其他的几个丝绸企业聚集地,随意的在路边就看到一家丝绸印染厂,大门紧闭,从这个与丝绸厂配套的发电厂的烟囱,也许能看出这个企业曾经的辉煌。

  有数据表明,从2008年到现在,由于蚕茧持续大幅上涨带来的压力而倒闭的丝绸企业,全国范围内已达1万家以上。

  我们看到,蚕茧价格这几年大起大落,不仅许多让长三角地区的不少蚕农失去了种桑养蚕的信心,下游的缫丝厂、丝绸厂也因为成本与价格发生倒挂,亏损严重,压力重重。为什么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真正分到蛋糕?又究竟是谁主导了蚕茧价格的涨跌?

  茧价为何大起大落

  我们可以给这些年的蚕茧价格画一个走势图,07年每担1000元,08年每担跌到480元,09年反弹到每担900多元,今年每担又涨到1700多元。如此剧烈的震荡,难怪有人说蚕茧价格就像是得了疟疾打摆子,忽冷忽热。为什么蚕茧价格一直处于波动状态?为了弄清真相,我们来到了位于嘉兴市全国最大的丝绸制品专业市场——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

  据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副总裁王锦松介绍,成立于1993年的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每年的交易额超过200亿元。除了进行干茧和生丝的现货交易外,还从事的茧丝绸的中长期交易。这个市场无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额,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其每日的交易价格信息——“嘉兴指数”已成为全球茧丝绸行情的风向标。在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仓库里,原来到处堆满了干茧和生丝,如今显得空空荡荡的,只剩下少量的生丝。

2010-08-01 17:08:2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6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1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副总裁王锦松

  王锦松:(在市场的仓库)以前多的时候这里全部放满,现在等于说是已经什么都没了,空的了,你看我们以前这些架子上都放满的。

  记者跟随王锦松和技术人员来到了这个交易市场网络交易的终端机房,技术人员调取了这个交易市场自1993年成立以来的交易k线图,上面清晰的显示了干茧和生丝每一天的交易价格和走势。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副总裁王锦松

  记者:95年是最低的?

  王锦松:95年价格最低是26600,市场到目前为止有记载那个时候价格是最低的,然后从那个以后是到了这个是03年然后03年也比较低,现在你看从03年,然后就是08年,基本上一个跨度5年左右。

  王锦松告诉记者,茧丝价格涨跌幅度最为明显的是2006年,当年春茧上市前的3月份,干茧达到了9万一顿,生丝也达到了29.3万一顿,但是到了那年春茧收购结束后的7月份,干茧就跌倒了5万一顿,生丝也跌到了19万一吨的价格,价格跌了近一半。然而到了10月份,价格又涨到了年初的水平。一年内如此大的涨跌幅度在k线图上显示出一个大大的“v”字形。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副总裁王锦松

  王锦松:应该说今年这个价格确实比较高,但是今年这个价格确实也是比较客观的,虽然今年到了比较高的价格,但是这个价格好像不是人为炒作的,没有投机造成的,而是因为供求的结果。

  王锦松认为,虽然我国的蚕丝将近有70-80%出口到国外,但是国外的需求量一直保持比较稳定。因此造成近年来蚕茧价格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总产量大幅波动造成的。

  国内缫丝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也是造成蚕丝价格起伏的原因之一,缫丝企业过剩,会导致蚕茧在行情稳定的时候,大家会拼命的争夺原料,造成了表面上蚕茧供不应求的假象。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副总裁王锦松

  王锦松:其实真正的是一个生产的需要,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消费的需求,所以说大家在争原料的过程中,可能引起价格涨得特别高。

  王锦松认为,虽然长江中下游的浙江江苏等地传统的蚕丝产地的产量正在逐步下降,但是随着国家“东桑西移”计划的实施,西部地区的广西、云南等地区的产量却在大幅上升。蚕茧的总产量很可能在今后的几年中产生过剩的状况。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副总裁王锦松

  王锦松:从这几年中心部尤其是东桑西移后,中西部对行业的发展因为这个发展势头比较猛,然后带来一个量的突然增加,包括我们现在广西的总量已经排在全国第一,

  他还告诫说,如果一些地方不顾丝绸市场需求稳定的事实,国家在总体上不进行总量的控制,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盲目的跟风,鼓励快上一些蚕丝养殖基地,恐怕会对未来的蚕茧价格造成更大的波动。

  专家告诉我们,产地转移、产能过剩,这一切也都在冲击着长三角地区的传统养蚕业。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把蚕丝生产带进了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让不少蚕农和加工企业无所适从。那么,怎么样才能实现蚕农和企业的共赢,让整个蚕丝行业破茧重生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

2010-08-01 17:08:3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7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1
 蚕茧如何破“茧”重生

  对于目前的蚕茧的高价,国家蚕桑产业体系产经研究室主顾国达经过分析后认为,今年蚕茧的高价格,相对于近年来的农药、化肥以及各种因素的上涨,对于茧农来说还是偏低的,甚至是不公平的。

  国家蚕桑产业体系产经研究室主任顾国达

  顾国达:从我的角度考虑的话呢,这个实际价格现在水平来说并不是不合理,就是说我们实际的生产成本这两年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农资、化肥这两方面的提高,还有农民的养殖的工资成本也明显提高,这个实际价格不能从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以前的价格的来考虑现在的价格水平。

  最近5年来,国际市场上生丝的消费量大约在11万吨左右,并没有大幅度的增长,相反在2008年由于千秋金融危机还出现了减少的情况。而国内的蚕茧产量去却出现了2007年的86万吨到2009年的55万吨的巨幅波动。顾国达认为,蚕茧总量的多少直接决定蚕茧价格的高低,实行总量上控制已经破在眉睫。

  国家蚕桑产业体系产经研究室主任顾国达

  顾国达:那么从历史来看呢,我们的实际产量如果在60-70万吨,这么一个水平的话,那么蚕茧的价格从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的。

  顾国达告诉记者,蚕茧的大幅波动对于整个丝绸行业是非常危险的。世界上的主要蚕丝生产国像印度、巴西等都很重视蚕丝价格的稳定。从上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长达50年的时间都占据着世界蚕丝产量一的日本。很早就制定了《茧丝价格稳定法》,规定当蚕丝的价格过低的时候进行收储,当价格过高的时候在把蚕丝放量到市场上。以此来避免市场的极端波动。

  国家蚕桑产业体系产经研究室主任顾国达

  顾国达:我们商务部、国家茧丝办也是为了农民的利益,为了行业的发展,也积累了实际价格价格稳定的机制,进行茧丝的收储,但是他实际的收储的话呢,资本金比较少,效果不是太理想。

  顾国达认为目前我们国家的蚕丝收储金额还比较少,他建议至少需要蚕茧生产总量的15%的资金的作为收购金,再有合理的收储措施,才能起到平稳茧价作用。

  顾国达告诉记者,中国是一个传统的丝绸大国,但不是一个丝绸强国。虽然目前国际市场上80%丝绸都出自于中国,但是对外出口得产品大都是作为原料的干茧和粗加工的生丝,这些产品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下游,价格自然也相对偏低。

  国家蚕桑产业体系产经研究室主任顾国达

  顾国达:大部分丝绸企业的话呢,从事产业的某一部分,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呢,都采用一种廉价的竞争方式,没有价格的定价权。所以这样的话呢,导致我们国际市场上面的一种生丝贸易利益不能有效的转移到我们国内。

  目前,全国有缫丝企业3000多家,丝绸公司 约几万家,几乎每个省和各个地市都有丝绸公司,但是这些公司都是比较弱小,相互之间又缺乏联系。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低端和缺乏竞争力的。只有发展一些高端的产品,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蚕茧才会有出路。

  国家蚕桑产业体系产经研究室主任顾国达

  顾国达:今后的话呢我们国家,应该加大企业兼并重组的力度,来培养打得丝绸企业集团,让他们在国际市场有定价权,这样的话可以把一部分国际贸易的利益,转移到我们国内来

2010-08-01 17:08:5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8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1
半小时观察

  作为丝绸的发源地和丝绸之路的起点,我们在蚕茧丝绸产业上应该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地位。然而,今天的节目却让我们看到,无论桑蚕养殖还是缫丝丝绸加工出口,整个产业链现在却处于十分脆弱的状态。因为产能过剩、无序竞争、利润微薄,蚕农和加工企业都冒着极大的亏损风险,而这反过来影响到桑蚕种养殖规模,带来了更为剧烈的产量和价格波动。如何走出这种恶性循环?借鉴国外的经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市场的自身调节更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两千年前,中国丝绸的优异品质吸引了西方商人不远万里,慕名而来。两千年后,我们没有理由让这个产业逐年萎缩,丧失活力。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