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注册了 |
发帖数:4791 |
回帖数:607 |
可用积分数:102678 |
注册日期:2008-08-20 |
最后登陆:2010-11-12 |
|
主题:中信银行QDII产品巨亏再展期
由于理财产品在产品期限内出现巨亏而展期的案例再次出现。8月25日,中信银行向投资者发出了这样一则公告:中信理财之代客境外理财产品2号(美元款和人民币款)将向投资者提供产品展期的投资机会。而根据8月23日中信银行公布的理财产品信息显示,该产品美元款净值已经跌到0.6831,人民币款净值也跌至0.6168,亏损率分别达到31.69%和38.32%。
投资者赎与不赎很纠结
中信该款理财产品发行于2007年9月,主要投资于由瑞士银行伦敦分行发行、与霸菱香港中国基金联结的3年期票据。
按照中信银行此次的展期办法,投资者可以选择在8月25日-9月16日清算之前到购买产品的分行办理展期。展期后该理财产品依然是每月可赎回,不过银行不再收取包括赎回、产品管理等费用,只收取每年0.15%的托管费用。而根据协议,如果展期产品净值达到1.05以上时,管理人就有权提前终止该产品。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室分析师方瑞认为,如果目前仍浮亏严重,那么近期到期的产品实现正收益可能性不大。加之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并不乐观,经济复苏步伐可能减缓,短期内境外资本市场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这些产品“咸鱼翻身”机会不大。
银行QDII迎来到期高峰
中信银行QDII产品巨亏并非个例,三年前第一批出境的银行系QDII(期限大多在3至5年)迎来第一个到期兑付高峰,大多数情况不容乐观。
根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中资银行的39款QDII理财产品的单位净值均大于0.5元,其中累计收益率为正的仅有5款。外资银行的223款QDII理财产品中有98款产品的累计收益率为正。
银行人士分析,银行系QDII的集体落败,一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前高位建仓;其次,资产配置单一,不宜分散风险;第三,金融机构照搬境外投资品,缺乏控制风险的结构设计。该人士表示,银行需要在销售、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反思。肖骁
征集令
您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对于本文提及的方法您有何看法?您在自己的理财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欢迎您发送短信到15712881304,我们将从其中选取精彩的点评进行刊登,并请专家为您支招,被选中的读者将可获得电影兑换券一张。
六银行2318亿元 融资排队待批
随着北京银行和浦发银行公布中期业绩,16家上市银行的中期成绩单全部公布完毕。银行赚得不少,但由于规模扩张过快,仍然“缺钱”。根据中报数据,北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目前最高,为12.47%,资本充足率最低的则为农业银行的8.31%,已跌破10%的监管“红线”。资本充足率的监管“红线”使得多家银行向市场伸手。据统计,目前两市有工行、中行等6家银行股权融资方案待批,规模达2318亿元。数据显示,工行、中行、建行融资计划规模合计1800亿元。其中,中行A+H配股融资600亿元;工行A+H配股融资450亿元;建行A+H配股融资750亿元。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