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海通证券:利润下滑13% 董秘说“有新网点才两千客户”
2010-09-06 08:55:5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算股神
发帖数:45382
回帖数:32109
可用积分数:6236234
注册日期:2008-06-23
最后登陆:2022-05-19
主题:海通证券:利润下滑13% 董秘说“有新网点才两千客户”

二级市场“堰塞湖”:11月8日,海通证券(600837)前十大限售股东合计32.13亿股即将解禁,全面进入全流通

  在上半年市场持续疲软,券商给出平均业绩下降50%的成绩单。8月15日,海通证券2010年中报出炉。同样让人大失所望。

  今年上半年,海通证券实现营业收入43.82亿元,同比增加6.05%;实现净利润18.42亿元,同比下降24.9%,在13家上市券商中排名倒数第六。

  新网点客户基础弱

  经纪业务一直是海通证券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今年以来整个市场持续低迷,交易量萎缩,经纪业务也遭受风吹雨打。而受累于佣金费用的降低和网点规模的扩张,海通证券的经纪业务面临尴尬。

  占据海通证券营业收入大头的经纪业务2010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6.87%,而营业成本同比上涨了22.25%,导致营业利润同比减少13.39%。

  对此,海通证券董秘金晓斌表示,上半年海通证券网点增加59家,成立了十家分公司,随着规模的扩大,团队人数大量增加,特别是营销团队人数增加了三倍多,增大了营业成本和费用。

  与网点大规模扩张唱反调,新增网点盈利周期过长,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业务收入却没有同步扩张。金晓斌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新增的很多网点,都是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当地的客户基础比较薄弱,有的网点才两千多名客户,对公司整体业绩贡献率的确不太高。”

  金晓斌表示:“公司在对这些网点进行搬迁、优化,而搬迁后产生盈利大约要两年左右,第三年才能赚钱。目前我们就是要控制成本,用地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运营资金500万到1000万。我们力争当年搬迁,当年产生收益。”

  大规模扩张带来的一个积极信号就是市场占有率增加,但是市场占有率怎样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收入和利润,是海通证券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规模而牺牲利润实非长远之计。

  佣金率下滑12%

  海通证券是13家上市券商中典型的“偏科生”。投行业务是海通证券唯一成长的业务,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排在第二位的主营业务是投行,同比增长6.5倍。

  但靓丽的投行业绩仍未能扭转海通证券整体业绩的下滑。海通证券的折戟主要是经纪和自营业务双双“沦陷”。海通证券经纪业务面临严峻挑战,经纪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6.87%,营业利润率同比减少13.39%。海通证券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在上市券商中居第四,在全行业中排名第七。经纪业务市场份额下滑的同时,佣金率水平也出现了下滑。据中原证券分析师谢佩洁测算,上半年海通证券平均佣金率水平0.1221%,较之2009年底下滑12.54%。

  自营业务也乏善可言。其自营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减少47.40%,降幅最大,营业成本同比上升了38.39%,利润下降12.66%。资产管理业务的收入虽然同比增长38.20%,但是受累于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2.96%,利润同比却下降了3.34%。

  从投资规模看,截至6月底,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118.69亿元,较2009年底128.97亿元减少7.97%;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规模61.05亿元,较之2009年底62.71亿元减少2.65%。从投资品种的成本来看,海通证券今年上半年加大了对债券的投资,减少了对基金的投资。

  海通证券的四大业务,成本激增都很明显。今年以来,海通证券大打扩张牌,除了营业部网点的扩张外,收购香港大福证券之举也颇受市场关注。金晓斌透露,大福证券的整合工作正在进行中。“收购大福证券是国际化的一步,大福证券最主要的优势是经纪业务,在香港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金晓斌说。

  海通证券发言人表示:“除了公司大规模扩张,开拓新业务导致成本上升外,另外就是统计口径的调整,也会使得成本显得偏高。今天上半年,我们并购了大福证券,这个成本也计入了我们上半年,而在去年同期,我们是没有这个成本的,所以同比也会造成成本的增加。”

  世博会作为2010年上海乃至全国的一件盛事,但给海通证券带来了一定的业务招待压力,导致费用增加。

  为了改变券商业绩“靠天吃饭”的情况,海通证券也在努力开拓创新性业务,加大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的前期投入。

  由此看来,海通证券上半年,由于传统业务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大幅度缩水,而业务扩张、创新业务的发展又处在投入期,造成海通证券半年报整体业绩的下滑。

  32亿股解禁期限逼近

  二级市场上,海通证券还面临一个“堰塞湖”,2010年11月8日,海通将全面进入全流通时代。

  早在6月29日,海通证券的原股东鼎和投资和东方集团(600811)解禁了7.63亿股海通证券的股权,其中鼎和投资持有3.47亿股,东方集团持有4.16亿股。而鼎和投资立即在6月30号已经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出售了3600万股。

  金晓斌称:“其实这3600万股也是鼎和转让给了它自己旗下的投资公司,实际所有者并没有发生变化。”

  下半年来讲,最让海通如坐针毡的估计就是全流通了。11月8日,海通证券前十大限售股东解禁,十家股东合计持股32.13亿股。

  对此,海通证券董秘金晓斌在中报说明会中表示,在年初时候,海通证券已经走访过限售股东,进行了对海通业务发展的交流,其股东都表示对海通证券将来看好,觉得海通现在被低估了。

  目前持有海通证券的前十大股东均为上海国资委管理下的公司,或者上海的央企,其中8名为限售股股东,包括上海上实集团、光明食品集团、上海烟草、上海电气(601727)、申能集团、上海久事、百联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