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伊利股份因摊销亏损惹关注
2008-05-21 08:33:5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明天涨停
发帖数:20129
回帖数:1193
可用积分数:98351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10-12-27
主题:伊利股份因摊销亏损惹关注

在证券市场一直以绩优蓝筹股形象傲立的伊利股份,于2006年3月29日获得证监会批复,被列入证监会第一批股权激励试点。2006年12月28日通过了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当时的方案决定授予激励对象5000万份股票期权,每份期权可在授权日起八年内的可行权日以行权价格13.33元行权。方式为向特定对象定向发行股票。  

  2008年1月31日,伊利股份预告2007年年报将亏损,大大出乎市场预料。肇因在于股权激励费用的计提。伊利管理层可授予的股票期权调整后为6448万股,行权价格12.05元,根据测算,股票期权授权日的公允价值为14.779 元/份,所有激励对象都将满足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规定的行权条件,按照股份支付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影响损益影响总额为73895万元。而所有的费用都在2007年前摊销完毕,其中25%对2006年进行追溯调整,75%计入2007年费用,直接降低每股收益0.83元。2007年业绩为-0.22元。

  国泰君安分析师胡春霞认为:伊利的主营运作良好,业务经营一切正常。但期权费用共计73895万元,计提的方式和会计处理影响账面收益,亏损显示2007年年报采用了“洗大澡”策略。

  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伊利的首亏是提醒其股权激励方案的通过不仅仅是为管理层戴上了“金手铐”,成本的摊销也将在未来几年直接影响公司业绩。

  5月6日,证监会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备忘录”。和君咨询股权激励研究中心研究员银春川说:“随着证监会这两份备忘录的出台,对于大股东转让、业绩考核、加强监管等方面都有了补充性的规定,因股权激励而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巨亏的情况估计以后很难出现。”

  摊销改变

  4月29日,伊利股份公布年报修订公告,将其高管股权激励成本2年摊销改为3年,表明自3月公布首份因股权激励成本过高导致公司业绩由盈利转为亏损的年报后,伊利股份也开始调整摊销方法。

  伊利在4月29日的年报修订版中将2007年应承担的股份支付费用改为4.5982亿元,2006年追溯调整的股份支付费用改为506.13万元,同时,在2008年还将承担股份支付费用2.747亿元。伊利2007年调整前利润总额为1199.89万元,调整后为1.0639亿元;2007年调整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499亿元,调整后降低至2059.91万元,净利润增加9439.33万元。

  5月7日,伊利股份公告,北京天驰亿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第三方账户)用于追加对价安排的600万股股票将转送给公司激励对象;5月17日再公告称,调整尚未行使的期权数量由6441.5万份期权增至7729.8万份,行权价由每股12.05元降至10.04元。而这都属于伊利在股改和转赠股本过程中涉及股权激励的追加股份。

  政策趋严

  备忘录中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后的业绩指标不得低于历史水平”,这显然收紧了因股权激励而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巨额亏损的现象再度发生。

  在2007年前提出的第一轮股权激励方案中,大都将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激励方案实施的主要指标,且这些指标大都制定得较为宽松。从这些指标的具体数值来看,前期净资产收益率的指标大多在10%左右,年均净利润的增长率多在10%-25%之间。

  此后,股权激励授予条件明显提高,除了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还增加了营业收入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增长、净利润绝对额等指标作为业绩目标,总体上激励的业绩目标正逐步提高。

  分析人士认为:只有逐渐变得严苛的激励目标,才能使方案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并提升管理层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备忘录明确上市公司设定的行权指标必须考虑公司的业绩情况,原则上不低于历史水平,使用横向比较指标和市值指标将有助于管理层基于上市公司长期发展考虑,减少以制造题材、操纵股价为形式的不正当套利活动。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