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农产品牛气冲天 山东苹果白菜暴涨
2010-10-29 08:52:3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算股神
发帖数:45382
回帖数:32109
可用积分数:6236234
注册日期:2008-06-23
最后登陆:2022-05-19
主题:农产品牛气冲天 山东苹果白菜暴涨

基本面火上浇油 农产品牛性大发
多种因素推动农产品价格暴涨
资金撤离籼稻三连阴 农产品转向宽幅调整
流动性或决定11月大宗商品红绿命运
国产大豆丰产难改产业危局
山东白菜价暴涨因预期推动 并非韩国"泡菜危机"
果农惜售博来年 山东苹果现“抢购潮”

本月16日的“世界粮食日”三十周年活动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要求全世界“团结起来、战胜饥饿”。然而,在供需渐趋失衡的全球市场,农产品价格却丝毫未曾流露怜悯之情,今春以来的飙升势头仍在继续,似乎一定要使人们“唤醒饥饿的记忆”。
  事实上,在农产品金融属性已被极大激发的今天,资金炒作对于产品价格的干扰效应亦愈发明显,而全球性的经济低迷与天气异常,则在短期内为炒作行为打开了更大的获利空间;即使从长期来看,来自新兴市场的需求猛涨预期,也会对全球农产品价格形成持续支撑。
  经济低迷反向助推
  据我国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的监测结果,截至10月22日,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全线上涨。期货市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环比涨8.9%;玉米期货环比涨13.6%,小麦期货环比涨2.48%;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原糖期货环比涨14.13%,棉花期货均价环比涨10.68%。现货市场,美国大豆现货价格环比涨8.66%;小麦现货环比涨3.20%;玉米现货价格环比涨15.27%;巴西圣保罗白糖现货均价环比涨7.99%。
  全球主要农产品市场多数产品超出或接近10%的月度价格涨幅,显示了国际市场的强劲需求。尽管如此,农产品供给却是造成供需基本面趋紧的更重要影响因素:美国农业部在预计全美农产品价格10月和11月继续走高的报告中就指出,除了海外经济体收购美国农产品的传言外,天气因素也将拉低相关农产品的收成预期,并籍此对供给面持续施加压力。
  荷兰合作银行报告则指出,天气因素同样是造成全球农产品价格在2010年持续飙升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仍是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低迷。该机构表示,金融危机造成企业融资困难,其支出欲望也随之大打折扣;而在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和产业化的今天,农产品的供给规模便会因此显著下滑。供需失衡为炒作者打开了更大的获利空间,考虑到全球需求只增不减,所谓的农产品价格“牛”市无疑会在低迷经济环境的反向助推下到来。
  俄乌限令效应放大
  美元持续走低也是推动以美元结算的农产品价格飞涨的重要因素。数字显示,自今年6月中旬至今,衡量美元兑换全球其他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已累计下跌约14.2%。不过,由于在上周末结束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盖特纳重申美国联邦政府的“强势美元”政策,美元指数本周略微反弹并一定程度缓和了农产品价格的持续涨势。
  需要强调的是,在众多农产品中,CBOT的小麦期货价格却“坚定”地连涨四天,一举升破7美元每蒲耳氏的关口价位。这其中,除了美国的主要小麦种植区面临干燥天气外,全球第三大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延长谷物出口禁令则施加了更为直接的影响。
  此前在本月22日,俄罗斯总理宣布,俄今年收获6000万吨谷物,原定今年底到期的涉及小麦、大麦、黑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面粉的谷物出口禁令将延长至明年7月1日;而同为谷物出口大国的乌克兰也宣布,将通过拍卖出售粮食出口配额。
  西方媒体指出,俄乌谷物出口限制的确会对全球农产品市场产生直接影响,但更主要的是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从8月初宣布禁令以来,俄罗斯在三个月时间里已就谷物出口细节几度做出调整。而由此造成的不确定性必将加深农产品消费者的恐慌情绪和投资者的投机获利欲望,出口限令的负面效果也因而被放大。
  新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荷兰合作银行报告指出,在全球经济低迷、异常天气以及国际资金炒作等因素的影响下,未来一段时间的全球农产品价格还将继续保持涨势;“鉴于欧美经济体复苏放缓,上述涨势的持续时间很可能要比预计的更久”。
  报告还强调,即使全球经济最终摆脱了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拖累,农产品价格也将难以获得回调的空间。其中,新兴经济体增势迅猛的需求将愈发成为显著的价格支撑因素。“造成新兴经济体需求预期高企的关键并不在于其庞大的人口规模,而是中国、印度、巴西等经济体内部,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群体规模”。
  具体而言,扩大的中产阶级会对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拥有更强烈的追求,而生产环节就将相应地在单位产品上耗费给多作为原材料的能源或者农产品,针对这部分大宗商品的需求规模便会在无形中增加,“这也是在过去七年中造成农产品价格保持总体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




多种因素推动农产品价格暴涨
  国庆节之后,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纷纷出现大幅上涨。从期货市场来看,6月份至国庆节前,小麦期货价格累计增长约10%,国庆节后累计上涨7%-8%,上涨步伐明显加快,10月27日更是创出了2755元/吨的历史高点;白糖价格自今年6月开始上扬,至国庆节前累计上涨16%左右,而国庆节后的涨幅已接近20%;棉花价格自7月份至国庆节前的累积涨幅为30%左右,而国庆节后不到三周时间,累计涨幅也达到30%。
  整体而言,国内农产品市场供需可维持平衡,不会因此引发价格全面大幅上涨,但近期尤其是国庆节后,小麦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之所以暴涨,原因在于国内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对国内外市场的判断与运用能力、国际气候变化及国际供需关系等多方面因素。
  国内来看,首先,我国一直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经济格局。但将CPI增长控制在3%的政策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超过8%的现实不相符,往往农产品价格在前期受到压制,在后期会表现出爆发性上涨。依据以往经验,当CPI增长接近3%时,粮食价格往往处于低点,而一旦CPI增长超过了3%,农产品价格就会出现暴发上涨,反而将进一步推高CPI。
  其次,近期农产品价格暴涨也反映出我国缺乏对国内外市场做出前瞻性判断与准确把握能力。今年3月份,棉花、白糖均处在价格低点,如果当时可以判断出国内缺口,通过现货买入或远期合约买入及早弥补,则可以有效加强对国内市场保障性,从而避免此轮价格大幅上涨,而在缺口出现后再从国际市场上大量购入,反而将推高国际价格,还不能从根本上平抑国内价格。
  此外,虽然多方预计今年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考虑到今年频发的自然灾害,粮食实际产量与质量均尚存疑问。同时,流动性过剩也是推高价格的重要因素。由于国内投资渠道有限,难免有一部分资金流向农产品市场进行炒作。
  国际方面,今年自然灾害导致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小麦大幅减产,俄罗斯、乌克兰已开始控制小麦出口,国际市场受到明显冲击,小麦价格一路飙升。国内市场虽然未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具有一定独立性,但当国际价格上涨至一定程度,所产生的累积效应也将对国内市场产生带动作用。此外,由于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多由美元结算,近期美元贬值也使商品价格表现为上涨。
  因此,建议国家应该适当放宽对CPI上涨的控制幅度,并提高对国内外市场判断的前瞻性,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把握国际机会,采用综合手段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
  者为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




资金撤离籼稻三连阴 农产品转向宽幅调整
  自今年夏季以来,因天气因素导致的减产引发了全球农产品价格飙升。随着国家相关宏观数据的公布,通胀压力逐步增强,农产品价格高涨更是引发各方的重点关注,平抑措施不断施行,从期货市场来看,本周三稻谷期价跌停封板,大豆及油脂期价日内快速大幅下跌后反弹,急速转变行情引起市场人士质疑:籼稻期价跌停是否预示着农产品期市将出现反转?上涨行情能否延续?
  持续上涨的农产品价格,除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消费,也是导致CPI持续上涨的主要推手。预期四季度我国CPI同比涨幅的平均值为3.3%,而全年同比涨幅为3.1%,因其预期略超过全年3%的目标,通货膨胀再度成为市场炒作话题。在通胀压力下,国家针对国内市场现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先后对多个品种进行抛储是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如近期的油脂抛储,30万吨的菜油以及北京地区投放的2026吨的毛豆油,与实际每月200万吨的食用油量相比没有给市场带来大的冲击,平抑价格的预期随着期价越抛越高的结果而破灭。油脂市场异常引起了国家重视,也将促使国家加大市场投放力度。
  在上市的粮食作物中,玉米、小麦、稻谷等拍卖更是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从10月26日的拍卖市场成交情况看,玉米实际成交17.38万吨,成交率28.92%,成交均价1897元/吨;稻谷成交率为86.17%,平均价为2200元/吨,远低于目前期货价格。从竞价销售的结果可以看出,成交情况一般,稻谷、玉米市场供需仍较宽松。因此对于当前期市价格的疯狂飙升,并不是因为受供给的基本面因素影响,更多的是受油脂类期价的疯狂上涨带动整体农产品期价走强。
  从整体上看,当前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处于政策市和资金市博弈中。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施压下,前期因游离资金介入而被推高的籼稻期价,在多头获利了结后出现快速下跌,形成三连阴行情。从其主力合约的成交量和持仓量上分析,籼稻连续三日减仓近21.6%,成交量由前几日的227万手缩减至77万手,缩量减仓期价走低,资金撤离较为明显。
  同期,油脂类与豆类市场强势上涨逐渐转弱,进入宽幅震荡行情,在消化了前期的利多因素后,如果资金出现撤离,将会导致市场出现快速下跌。当前正是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和水稻的收获期,而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我国东北的大豆和水稻均实现增产,特别是水稻增产近三成,粮食的收储工作迫在眉睫。在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之际,为保证农民利益,国家势必会提升基本收购价格,若此时公布消息,又将成为期市价格上涨炒作因素,推高稻谷价格,因此在公布了小麦的最新收购价格后,推迟了发布稻谷的最新收购价格。籼稻是所有上市农产品中基本面最为稳定的一个品种,其前期的上涨多为资金推动,其三连阴的行情走势,也暗示着资金的快速撤离。而这种现象有可能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施压下持续出现在其他品种上,因此持续上涨的期价将被逐渐降温,而中粮等空头主力的不断加仓,将使期价由上涨走势中回落转弱。
  从国际环境看,因恶劣天气影响到美豆的收割以及南美大豆的种植,CBOT大豆期价持续走强。事实上种植方面的影响甚微,从美农业部报告中可以看出,投机资金净多单增仓明显,而套保的商业持仓有明显的减持,市场看好后市更多是归功于中国大豆进口需求的持续增长。9月份中国大豆进口463.55万吨,平均价格450.12美元/吨,相比8月份平均价格上涨4%。前3季度中国累计进口大豆4016万吨,增长24%。但是近期由于原油走强,船运费用增加,加上美元近期升值,削减了美豆上涨动能。加上国内大豆基本完成收获,进入集中销售阶段,将对大豆进口造成一定冲击,打压美豆上涨势头,在通胀预期下,长期看农产品仍将保持上涨趋势,但在政策施压下投机资金撤离,农产品将陷入宽幅震荡调整行情。
  国内期市每日行情
  品种 交割月 今开盘 最高价 最低价 收盘价 结算价 涨跌 涨跌幅度% 成交量 持仓量 持仓量变化
  铝 1101 16385 16495 16350 16425 16440 -140 -0.85 57930 126112 -7642
  黄金 1106 287.88 287.99 287.08 287.55 287.51 -1.54 -0.53 15034 53180 4186
  铜 1102 64010 64330 63600 64020 64000 -570 -0.88 183540 144258 8646
  燃料油 1101 4658 4690 4637 4668 4666 -10 -0.21 89104 95744 -966
  螺纹钢 1105 4499 4525 4490 4504 4508 -3 -0.07 1680382 1008602 -5836
  天然橡胶 1105 31490 32495 31115 32320 31865 290 0.91 1029146 188054 28794
  线材 1105 4559 4606 4559 4574 4586 -16 -0.35 8 56 0
  锌 1102 20615 20730 20225 20530 20495 -420 -2 1678396 353026 7620
  豆一 1109 4415 4437 4388 4425 4416 -8 -0.18 187200 287728 1102
  玉米 1105 2195 2209 2187 2205 2198 2 0.09 622568 481216 -23974
  聚乙烯 1101 11390 11475 11330 11460 11410 20 0.17 250550 182006 -1366
  豆粕 1109 3357 3388 3328 3386 3362 28 0.83 1481818 1229666 63778
  棕榈油 1105 8402 8480 8340 8480 8404 86 1.02 151602 123676 -11510
  聚氯乙烯 1101 7980 8085 7970 8015 8025 -10 -0.12 47506 51796 -140
  豆油 1109 9572 9660 9542 9628 9606 52 0.54 1400334 568024 109652
  棉花 1105 26700 27900 26700 27825 27405 285 1.04 1402472 311164 -29668
  早籼稻 1105 2394 2407 2345 2359 2370 -59 -2.49 1059906 279122 -57582
  菜籽油 1105 9712 9776 9674 9758 9728 -46 -0.47 128658 158272 -1998
  白糖 1105 6701 6904 6700 6859 6824 110 1.61 2523690 634878 -44878
  PTA 1105 9048 9106 9030 9098 9072 2 0.02 246922 113508 21626
  强麦 1105 2709 2719 2677 2696 2699 -12 -0.45 269916 113710 -10958
  计制表:本报记者 王超



流动性或决定11月大宗商品红绿命运
  大宗商品10月行情火爆,在轮番上涨后市场将目光逐渐从供需基本面移动至市场流动性问题上。价格连涨凸显出投资者对通胀的担忧情绪。11月行情如何演绎?投资者的目光需更多投向全球经济政策动向。
  政策导向决定有色高位走势
  从宏观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政策
  面依然是主导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11月3日美联储会议将公布重启定量宽松政策的细则,11月12日G 20峰会迫使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也将明朗。估计近期铜市将继续高位震荡等待以上因素的明朗。
  预计L M E铜震荡区间为8000-8500美元,国内沪铜为60000-64000元。流动性充裕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铝价经过短线的调整后,后市仍有望重拾升势。锌价趋势仍向上,重要支持位为19000元,若站稳20000关口,锌价有望测试年初高点22000一线。
  基本面强势支撑黄金价格
  近期金价的走势仍然是受到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主导。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仍然对金价有支持。每年的四季度都是实物黄金的消费旺季,黄金自身的基本面为金价的强势进一步提供支持。
  农产品季度性上涨未受利空影响
  目前豆类的走势依然延续震荡向上的步伐,季度性上涨未受金融市场的利空影响,美豆站上1200美分关口上方,新的上涨空间有望打开。
  中国对国际大豆的强劲需求将放大美国出口的影响作用;另外,在中国春节消费周期前,市场对豆粕、豆油的需求依然会保持稳定,在国内外市场未出现重大利空因素前,豆类四季度,甚至跨年度的强势格局不会改变。操作上,多单适量持有,大豆关注4300区间平台上沿能否站稳;豆粕短期如不能站上3400,短线多单应考虑减持,中线看涨思路不变。
  软商品期价仍将高位徘徊
  棉花:U SD A报告再次小幅下调全球棉花期末库存,提振美棉展开一波新的涨势。印度方面出口订单快速完成,亚洲需求旺盛对美国、印度棉价形成较强支撑。国内籽棉收购价均价在5.5元以上,皮棉25000以上,直接支撑期货向现货靠拢。下游企业开始由抵触到接受高棉价。
  虽然政策调控力度加强,交易所双边征收手续费、增加保证金、银行加息等政策都已实施,但通胀预期强烈,资金做多热情不减。微观方面,现货高企,短期内难以改变棉花价格涨势。预计11月期棉价格仍将高位徘徊。
  糖:由于国内有效供给跟不上刚性需求增长,国际糖市新榨季将强势运行。低国储、高外盘以及金融属性等因素的提振,致使主力合约1105从4600涨至6600,涨幅接近2000元/吨。或许开榨将是中线拉开调整的拐点。展望11月份,国内糖市料将冲高回落、保持高位宽幅震荡运行格局,但整体不改大牛市特征。
  寒冬理论成油价炒作话题
  随着今年天气逐渐转冷,寒冬理论或将再次成为炒作话题。资金的宽松、美元汇率的不断走低、国际原油消费继续上行,或令原油在11月再次向上冲击,但目前国际原油库存量保持平稳,或压制价格大幅上涨。总体而言,油价可能会保持震荡小幅上升趋势,关注11月原油80-85美元争夺情况。
  天胶回调寻支撑 供需仍偏紧
  前一阶段,资金针对基本面良好的天胶展开了一轮炒作。资金入市快,撤离也快,10月18日-21日,胶市持仓量缩减13.86万手,主力资金撤离明显,但市场仍惯性留在高位。从图形上看,橡胶目前处于去年形成的上涨通道的上沿,随着资金的逐渐撤离,胶价或将技术回调至27000-28000元/吨寻找支撑,届时将是天胶需求者买入套期保值的良机。
  但天然天胶供需偏紧的基本面难以改变。据天胶生产国联盟预测:2011年天胶供应将增长4.3%,消费将增长6.6%。受到基本面支撑,天胶总体上涨大趋势将不会改变。


国产大豆丰产难改产业危局
  产量或超800万吨
  日前,黑龙江省公开一组数字:黑龙江大豆收获10月底全部结束,产量或超800万吨。
  另一组数字同时公开:受种植成本增加、整体品质较好以及国内外农产品集体上涨势头的影响,今年豆农对新季大豆的销售价格存在较高预期,心理价位普遍达到3.80元/公斤左右。
  而来自市场方面的消息说,由于近期国内豆油、豆粕价格持续上涨,目前黑龙江油脂加工企业压榨盈利状况已经“趋于正常”。
  此前,中华油脂网估算,国产大豆(哈尔滨地区)压榨利润为248元/吨。
  来自黑龙江省农委的消息说,随着黑龙江省水稻、玉米、大豆三大品种粮收割基本结束,粮食市场出现了新变化:大豆一改往年销售不畅的弱势,出现领涨俏销行情,而新季水稻、玉米整体处于观望期,交易相对清淡。
  黑龙江省粮食局有关人士说,目前黑龙江省大豆上市数量逐渐增多,贸易商和加工企业接连入市收购,价格持续上涨。
  据黑龙江省粮油市场监测,目前,佳木斯、哈尔滨两个重要大豆产地的油厂收购价格为3.76元/公斤左右,较一个月前涨0.10元/公斤。
  市场分析人士说,当前出现这个领涨行情,在于国际市场频频传出大豆预期减产信息,我国从美国等地进口大豆价格上涨。由于成本增加,国内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食用油已较8月份价格上涨达10%左右,受此影响,黑龙江省新大豆销售呈现水涨船高行情,油脂企业、贸易商纷纷出手吸纳大豆,一些外资企业竟开出4元/公斤价格收购黑龙江省优质大豆。
  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家持续实施大豆托市收购政策,且价格连年持续提高,这种心理预期导致大部分豆农并不急于出售手中大豆。
  有业内人士近期发表言论,认为在国家新一轮大豆收购政策出台之前,在国际市场大豆期价波动作用下,黑龙江省大豆近期内仍有上行空间。
  主产地豆油价或涨20%
  似乎是故意与黑龙江大豆丰收的步调一致,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使油脂行业出现了“短期向好”局面。
  据调查,进入10月以来,哈尔滨等城市中,豆油销量大增,很多大型超市内部分品牌豆油已缺货。根据当地媒体公告,“福临门”5升装豆油价格已经涨至59.5元/桶,“金龙鱼”5升装食用油从49.5元涨到52.9元/桶,“九三”5升装食用油从44.6元涨到49.5元/桶。
  由于新上市大豆尚未进入食用油行列,因此,早已开始的食用油涨价潮被认为是多种因素推动结果,而进口豆油期货价的近期上涨,被普遍看作是此轮食用油涨价的主因。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有关人士称:“这次价格上涨应该是反季节的,和供需因素没有必然关系。一方面由于美国新豆临近上市,必将向中国销售;二是种植成本上涨;三是国际资本输出、游资对通胀预期的炒作;四是一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了大豆等相关产品价格上涨。”
  业内普遍认同这种说法,由于我国连续多年大豆丰收,但我国大豆产量多年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产量不足市场需求量的五分之一。因此,国产大豆增产对豆油市场起到的作用不大,进口原材料上涨就成了国产豆油的最终“定价推手”。
  据统计,今年前9个月,我国通过海关的大豆进口量为4016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4.1%。
  定价权丧失致油价上涨
  食用油价格上涨已经引起决策层关注,10月20日,为平抑食用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国家粮油交易中心抛售3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食用油,并明确要求拍卖企业所购买的食用植物油尽快投放市场,以增加市场供应量。根据国家粮油交易中心网站公布信息,截至20日下午,拍卖几乎全部成交。
  然而,干预政策,似乎并不能完全抵抗住本轮“涨价潮”。
  在业界,普遍的说法是,“金龙鱼”充当了此次涨价的“排头兵”。据报道称,金龙鱼母公司益海嘉里粮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原料价格持续上涨达27%,导致成本价格严重倒挂。如小包装油按照7250元/吨的价格定的零售价,目前每吨亏损2000元。所以其旗下各类产品都会有4%-10%不等的价格调整。
  对于本轮明显地“反常”涨价,业内人士认为,表面看来,是因为进口大豆价格上涨、游资对通胀预期的炒作和10月10日的美盘暴涨,但问题的实质还是老话题:国产大豆“定价权”的丧失。
  而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当进口大豆掌握着食用油供应的“生杀大权”时,即便国家抛售3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食用油来平抑油价,其象征意义也明显多过实际效应。

  油企未必能有油水
  由于终端市场涨价在先,经过传导之后,黑龙江大豆市场开始欣欣然,根据农业部门统计,全省豆农对新季大豆的销售价格存在较高预期,心理价位普遍达到1.90元/斤左右。
  对于这个价位,黑龙江的油脂企业大都认为在意料之中。然而油价整体上涨后,黑龙江省油企能否捞到“一桶金”?据了解,从9月下旬,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陆续到位,黑龙江省油企开工情况有所好转。然而,业内很多人认为,随着开工企业增多,以及进口大豆价格上涨最终传导至国内后,会继续推高大豆的价格,到那时,大豆的收购成本也必然增加。而成本上涨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企业刚刚有点起色的利润空间。
  而对于油脂加工行业而言,豆粕等产品价格主要受国内养殖行业行情影响,虽然食用油价格攀升,但是,通胀预期之下,国内的养殖行业会不会进入新一轮低谷,是给加工行业的一道“大考”。不过,到那个时候,豆油价格上涨,自然是难免,而加工企业赚钱的想法,并不乐观。
  “说白了,现在的大豆加工企业,都是脆弱的,没有国家补贴,谁家能挣钱,那才是奇怪的事情。”黑龙江省双鸭山地区一位民营油脂企业老板认为,本轮从大豆到豆油、豆粕等整个链条的价格上涨,其实留给加工企业的空间很小“整个行业都铁了心等着吃国家政策。”
  政府“出招”
  近期,坊间一直传出消息,黑龙江省将对省内160余家大豆加工企业进行有序调整,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几个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打造“龙江非转基因大豆”品牌。
  此前,由时任省长的栗战书主持的一次省政府专题会议上,调整产业结构,争取利用国家政策的大豆产业发展政策,已经得到明确。
  根据此前黑龙江省一份报告指出,作为国家重要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商品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近年来,受国外转基因大豆进口冲击的不利影响,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全年有97%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这种背景下,黑龙江省认为,确保龙江大豆产业健康发展对保证全国大豆食品安全意义重大,必须积极应对,采取强有力措施,不但要保护好大豆产业,而且要将大豆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打造龙江优质品牌。
  因此,黑龙江省政府提出,要积极向国家争取政策支持,如争取国家实行长期的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出台大豆轮作补贴政策、对黑龙江省油脂加工企业实行动态的价格补贴政策以及建议国家以立法形式在黑龙江省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对全国豆油食品实施非转基因强制标识等,保护龙江大豆这片“净土”。
  省政府同时提出,要做好自身工作,结合大豆加工企业的产量、精深加工能力、发展前景、布局和环保节能等综合因素对全省160余家加工企业进行有序调整,重点扶持那些技术创新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具有较强竞争力、节能环保的龙头企业。要鼓励省内大豆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起几个规模大、有很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实现强强联合。要实施精品战略,利用国内外质疑转基因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契机,加大对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天然、安全、健康的宣传,扩大其影响,打造“龙江非转基因大豆”品牌,同时先行在省内实行非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实行优质优价。


山东白菜价暴涨因预期推动 并非韩国"泡菜危机"
  今年入秋,山东大白菜长了身价。在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寿光,进入10月,白菜价格短短十几天上涨了近40%。中国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山东白菜价格上涨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预期推动。
  山东泡菜加工企业利润一般
  “现在韩国一些地方大白菜出现囤积,已经堆积如山了,只是局部短缺。”山东乳山裕荣食品有限公司获得的信息很快被媒体证实。
  10月22日,韩国《中央日报》报道,韩国大白菜价格已经降低了1/3左右。“泡菜危机”正在过去。
  随着韩国白菜价格的下降,此前上涨了20%的泡菜价格开始回落。青岛一家泡菜加工企业的市场部负责人也说:“我们出口韩国的泡菜,现在价格基本恢复正常了。”
  此前,受气候灾害影响,韩国白菜价格井喷式上涨,一度创下每棵白菜81元人民币的天价。这个价格,比乳山裕荣食品有限公司春季出口一箱重达7.5公斤的泡菜到韩国的价格还要高。
  韩国政府宣布,从10月14日起到今年年底,临时取消白菜和萝卜27%和30%的进口关税。
  韩国的菜价异动和关税调整,直接波及中国,平日“利润一般”的泡菜加工企业都是一片忙碌景象。
  山东有对韩泡菜出口加工企业60多家,主要集中在青岛、烟台、威海。
  作为距离韩国最近的中国城市,威海市共有19家泡菜加工企业,泡菜出口量约占全省的15%。
  据威海海关统计,今年9月,威海海关辖区出口韩国泡菜1914.9吨,价值90.72万美元,环比分别增长30.5%、26.56%。仅10月上旬,出口韩国泡菜就达951吨,价值47.26万美元,出口增势明显。
  作为威海市最早的泡菜加工企业,乳山裕荣食品有限公司常年对韩出口泡菜在5000吨以上。突如其来的商机让这家企业应接不暇。从企业单周出口量来看,今年8月每周出口韩国的泡菜不足100吨,9月中下旬增加到120吨,现在每周订单超过200吨。
  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允健说,企业130名工人目前是满负荷生产,但生产能力有限,只能完成新增订单的2%。
  青岛德胜食品有限公司有500名工人在3个加工车间紧张忙碌着,这家企业订单增加了两倍多,采购量增加了4倍。
  尽管忙碌,但泡菜加工企业利润一般。
  乳山裕荣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允健认为,从总体上看,这次商机让菜农、加工企业和韩国泡菜商人三方都得利,但韩国泡菜商人获利最多,中国泡菜加工企业也就是15%到20%的利润率,而且商机的存在也就一个月。

  很多加工企业认为,这次韩国的“泡菜危机”只是突发事件,韩国泡菜市场并没有因此扩大。由于韩国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压价情况也很严重,加上韩国市场小,容易饱和,所以目前中国泡菜出口量大、泡菜价格高,都只是暂时的。
  原料价格的上涨也在吞噬着利润。由于生长季的原因,山东的秋白菜要到11月份、小雪节气前后才上市,目前山东市场上的白菜主要来自于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地。
  9月,这些产地的大白菜运到乳山市,每吨价格在六七百元。10月,每吨价格上涨了200元。运到青岛的大白菜价格也一度涨到了1000元/吨。
  “我们不能在风口浪尖上出口大白菜”
  “我们可以出口保鲜的大白菜,但企业没有动力。”威海一位泡菜加工企业的负责人说。
  来自青岛海关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山东累计向韩国出口鲜白菜254.3吨,同比增长1.75倍,其中8月至9月出口214.8吨。
  据山东省农业厅介绍,今年山东省白菜种植面积为300多万亩。出口韩国的鲜白菜占产量的比例微乎其微。
  只有拥有出口资质的企业(基地)才能出口鲜白菜,种植前必须到检验检疫部门进行基地备案,整个生长期还必须按照输入国的标准合理使用农药,并在出口前进行严格的自检。
  以烟台为例,该市具备蔬菜出口资格的企业有90多家,但大多拥有的是冷冻菜出口资格,不能出口新鲜蔬菜。真正能从事新鲜大白菜出口的企业,全烟台市仅有8家。
  韩国对白菜实行严格的“命令检查”,即每集装箱抽取16个检体。对虫体、寄生卵的检查异常严格。现在市场上的很多大白菜品种并不符合韩国的进口标准。
  目前山东品质好的秋白菜还需1个月才能上市,而夏白菜和早秋白菜生产管理难度大,病虫害多。面对韩国对进口蔬菜检验检疫的高标准,山东很多有生鲜蔬菜出口能力的企业选择的是放弃。
  这有其历史原因。2005年,韩国以从中国进口泡菜中发现寄生虫卵为由,对中国泡菜实施100%比例的入境“精密检查”。直到2008年1月7日,才对中国输韩泡菜恢复10%比例的入境常规检查。
  张允健说:“出口鲜白菜也不是从老百姓地里直接出口,同样需要分级,需要去帮、去根、去杂质。几十吨的白菜运到加工企业不现实,企业没有人员来加工。中国出口新鲜大白菜主要在基地,比如河北的张北白菜基地,现加工现走。”
  “我们不愿在风口浪尖上出口新鲜的大白菜,而泡菜加工是反复清洗,反复腌制,虫体、寄生卵都会去掉。”他说。

  青岛一位加工企业的负责人说,前一段时间白菜特别贵,很多企业想做白菜出口,但是第一批货要进行精密检测,时间要在10天左右,还没等着走货,价格已经落下来了。
  白菜涨价并非韩国因素
  大白菜原产中国,已经有6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在明朝,大白菜由中国传入朝鲜王朝,之后成为朝鲜泡菜的主要原料。
  在中国,大白菜始终是大路菜,价格低廉。古有“大头白菜论斤卖、一二文钱价不昂”的说法。往年此时,济南大白菜产地批发价是0.05元~0.1元/公斤,今年到了0.2元~0.25元/公斤,市场价格从往年0.5元~1元/公斤,飙升到今年的2元~2.5元/公斤,创十几年来同期最高价。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白菜价格上涨主要是白菜减产、成本增加造成的。据山东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受异常天气影响,山东大白菜预计单产将减产20%左右。
  另外从总量上看,山东大白菜种植面积也在减少。这与金融危机有一定关系。
  以前,山东每年3/4的大白菜由工厂加工,这些工厂都有基地,规模小的1000亩,规模大的2000亩~3000亩。金融危机后,很多加工企业倒闭,在“龙头企业+基地”的生产模式下,白菜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两年时间,山东白菜种植面积减少了100多万亩。
  山东莱阳一品蔬菜开发中心以前以大白菜加工为主,曾经辐射了1500亩的白菜种植面积。如今,该中心主做紫薯和板栗薯的加工。其负责人宋吉灵说,当年跟他种白菜的农户都转种紫薯了,面积达2000亩。
  他为菜农算了一笔账:
  大白菜一般亩产8000斤到1万斤,正常年份0.1元/斤,毛收入最多也就1000元钱。今年最贵时,烟台当地白菜卖到0.4元,但早秋白菜产量低,亩产也就6000多斤,算下来毛收入2000多元。白菜种植投资相当大,农药、化肥、人工管理、浇水都需要投入,比如农药,5天就要打一遍,否则就有病虫害。随着各种费用的上涨,现在种一亩白菜成本近1000元。而紫薯亩产5000斤,1元一斤收购价,每亩毛收入5000元,而成本才几百元。农民种1亩紫薯的收益相当于种3亩大白菜的收益。

  今年紫薯价格是去年的两倍,成本低,投资小,农民更愿意种。
  宋吉灵认为,受韩国因素影响导致的白菜价格上涨是短暂的,但今年的行情会好于去年。
  白菜种植总量减少,但就局部地区而言,确是供需平衡的。以济南为例。供应济南市场的大白菜主要是周边的唐王镇和平阴县。今年唐王镇的大白菜种植面积达6300多亩,总产量与往年持平。平阴县与相邻的肥城市今年大白菜种植面积仍在10万亩左右,与去年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
  这些产量满足济南市场需求基本没有问题,但菜价还是暴涨。
  济南康庄蔬菜合作社的负责人李秉军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韩国的泡菜危机对济南白菜产区没有影响,“我们种的白菜不出口,”同时他认为“生产投入的成本左右不了菜价。”
  他认为菜价上涨是气候影响,“很多地方受灾了,济南的菜就可能运到外地卖,价格就上来了。”
  另一家蔬菜合作社的负责人卢怀敬认为,菜农提价的情况很少,主要还是菜贩子和菜商把价格提上去了。“你看人工费在涨、运输的成本在涨,还要交管理费,卖菜的还要承担损耗的风险,哪能不提价呢?”
  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蔬菜交易管理部经理张南认为,运输成本的增加也是造成白菜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现在只有从东北运菜有绿色通道,成本低,跑其他地方费用太高了。”
  青岛市胶州于家村是一个辣椒集散地,市场负责人曾为中国青年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今年从新疆运来的辣椒,运输成本每吨就要增加1500元。
  山东省农业厅一位研究员认为,韩国泡菜危机虽然没有直接让山东菜农获益,但由于媒体早期的集中报道,让人担心山东会向韩国大量出口大白菜,从而减少本地供应量,这一涨价预期真正拉动了菜价上涨。
  “加之,老百姓对通胀预期反应敏感,一个信息就可能抬高物价。菜价的涨跌已经和供求关系无法完全吻合。”他认为,这与信息不对称有一定关系,也不排除一些经销商借机抬高物价预期,引发菜价上涨。
  山东大白菜主要内销,受出口影响不是很大。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山东省全年累计出口韩国鲜白菜3400.88吨,约占山东总产量的0.03%。
  过去两年,山东多个地方大白菜价格低迷,批发价最低的时候三分钱一斤。今年,种植大白菜的农户可以卖个好价钱了。( 郑燕峰)


果农惜售博来年 山东苹果现“抢购潮”
  “苹果减产?不太可能。”昨日(10月28日),山东省栖霞市金农果蔬合作社社长刘洪民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盛传的“减产导致苹果涨价”的说法很不靠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的苹果收购价较往年明显提高,在我国苹果之乡——山东栖霞,甚至出现了“一果难求”的现象。一方面,前来抢购苹果的商贩数量远远高于往年,另一方面,“将苹果存入冷库待价而售”成为不少果农和苹果商的一致想法,当地600多个冷库早在8月就被预订一空。

  对此,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秘书长鲁芳校提醒果农,一定要克服当前的惜售心理,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市场:产销两端普遍涨价

  正值苹果收购的高峰季节,栖霞市内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苹果收购点。谈到今年的苹果收购场面,刘洪民说,只能用“疯狂”和“混乱”来形容。

  “往年2.5~2.6元/斤的苹果,现在卖到3.7元/斤,而且一天一个价,还在继续涨。”刘洪民说,今年前来采购的商贩接近往年的两倍,代收点几乎“见苹果就收,质量好坏都无所谓”。

  但据刘洪民介绍,今年的苹果质量不如往年。往年一般是10月5~6日开始收果,今年由于受到各种自然灾害影响,本该晚收10天左右,实际上却还是从本月5~6日开始,因此苹果的糖度、着色等标准都不如往年。

  为什么如此火爆?刘洪民分析,往年苹果是“赚一年赔一年”,但在过去两年,这一规律被打破了。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畅销,使全国各地的商贩纷纷看好苹果生意。

  苹果产地的涨价潮已经传到北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市场了解到,10月27日,直径75~85毫米的山东富士的批发价为2.1~3.3元/斤,去年同期仅为1.5~2.5元/斤;黄元帅批发价为1.2~1.8元/斤,去年同期为0.8~1.3元/斤;花牛批发价为1.5~2.3元/斤,去年同期为1.0~2.2元/斤。

  新发地市场统计人员介绍,目前新发地市场苹果上市量日均在300万公斤左右,价格与去年同期普遍上涨了两成。

  “今年的价格高于往年,但不算很反常。”北京市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认为,前几年我国水果价格普遍偏低,今年果农有惜售心理,库存量加大,导致市面上苹果减少,同时,山西、陕西等地的苹果今年遭遇冻害,稍有减产。

  果农:现在卖不如明年卖

  “这么火爆的收购场面,可能还能持续半个月。”烟台农益首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先生表示,每年最火热的收购期就是国庆节后的一个月。为了在明年卖个好价钱。越来越多的农民和苹果商选择“存入冷库”。

  赵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前两年的规律,现在质量最好的苹果收购价为4元/斤左右,到明年春节就可以卖到5元/斤,到明年“五一”能卖到7元/斤,如果存上8~9个月,价格将翻一倍以上。

  而在存储成本方面,苹果在冷库存放半年的费用是0.2元/斤,如果想保存时间更久,需要存入气调库,存储费在0.4元/斤左右。此外,在冷库存放半年的损耗率约为2%。“所以,先存入冷库,等明年再卖,这样做利润更大。”赵先生介绍,当地的冷库数量不少,但早在今年8月份就被预订一空。

  照此计算,如果明年的价格真能如农民和苹果商所愿,囤积到明年春节,每吨优质苹果能赚1600元,囤积到明年“五一”,可以赚5000元左右。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的重视。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秘书长鲁芳校表示,受近两年苹果赚钱的影响,各地纷纷新建苹果冷库,仅山东省栖霞市就有苹果冷库608个,果农、水果经销商存在严重的惜售心理。

  专家:风险增大不要惜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农产品涨价的“接力棒”从粮食传到了水果,但“诱因”并不完全相同。绿豆、玉米等品种涨价都和减产有关,但从事苹果出口生意的刘洪民却并没有发现今年苹果产量下降的迹象。

  鲁芳校介绍,今年的苹果种植面积、产量均稳中有升。种植面积方面,今年苹果种植面积在2009年204万公顷的基础上略有增长,其中西北地区的种植面积扩大,山东、陕西、河南等省的种植面积与2009年持平。产量方面,“虽然陕西、河北等地受春寒影响,将出现明显减产,但全国苹果总产量仍高于2009年,略增5%,预计为3200万吨。”

  鲁芳校认为,苹果经营风险正在增大。一方面,虽然农产品价格已呈升势,但近年来农资价格趋涨,人工成本上升,使苹果的盈利空间变小;另一方面,世界各国经济恢复缓慢,部分国家采取技术壁垒阻止中国农产品进入,而且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我国苹果出口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综上所述,2010年苹果的经营风险程度增大。”鲁芳校提醒说,为避免价格大起大落和降低经营风险,一定要克服当前的惜售心理,根据消费方式的转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对于后市行情,刘洪民也有些担心,“明年能不能像前几年一样好卖,谁也不敢说,毕竟2008年就曾经出现过超低价倾销的情况。”他强调,水果是一种需求弹性较高和替代性较强的农产品,如果价格上涨过多,很可能抑制消费。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