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haorenla |
发帖数:5383 |
回帖数:548 |
可用积分数:100060 |
注册日期:2008-07-04 |
最后登陆:2010-11-18 |
|
主题:解密三一重工挖掘机的历史和发展
1998年底,计划做挖掘机的三一重工,开始网罗人才。周晚生、周长连、尹华星、史贵强、柳佳灵,是第一批被招进来做挖掘机实验的工人。“那时,我们根本不知道挖掘机是怎么做,只能从做图纸开始,反复试制实验。直到2000年,第一代产品才做了出来,但市场一点不认可。” 头一批机器SY200总是出毛病,耐力不行,工作时间不能长,时间一长,结构件就疲劳开裂。当时看到这种情况,史贵强们自己都心灰意冷了。 作为多年驾驶过日立、卡特、小松挖掘机的行家,史贵强十分明白自产挖掘机的处境:“当时世界七大品牌的挖掘机已在中国市场占了95%以上,社会上根本不知道有个三一,而且是试制品,谁敢买?” 熬了两年之后,一直到2002年,三一挖掘机依然没有办法打入市场,依然投入不能产出。这时,大家犹豫了。 “到底要不要上马挖掘机?”班子内部,开始了尖锐的争论。面对几近停产、无法量化的现状,困惑中的一双双目光,有的开始转向摊铺机、平地机。 正当所有人深陷公司发展的抉择时,机遇,突然来了。 2002年初冬一天,三一集团驻香港子公司“新恒利”的总经理梁林河,春风满面地出现在了梁稳根眼前:“新恒利”在三亚接了个军港工程,急需一批挖掘机,希望公司购买。 梁稳根一听:“我们自己生产挖掘机,还用买?” 但自己的挖掘机到底行不行?梁稳根也没底,就派时任三一挖机研究所所长、现任三一重机总经理的戴晴华前往三亚考察。戴总去了一看,是在海边作业,就对自己亲手研发的SY200B挖掘机有了信心,“这是三一第一台准备量产的挖掘机,性能相对稳定,正好去试验,看品质到底如何。”于是他当场表态:我们的挖掘机能做。 2002年12月3日上午,三一重机第一批3台挖掘机运抵三亚。一个月之后,一年一度的三一重工董事会在三亚举行。会议刚刚结束,梁稳根对大家说:“我们的挖掘机就在三亚施工,我建议各位董事前去看一看。” 半个小时后,一辆面包车停在了三亚海边。梁稳根和八位董事逐一走下车来,一抬眼,立刻被百米之外的场面所震慑:一座不大的山上,居然有三百多台挖掘机在作业。 这是梁稳根和董事们不曾想到的: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仅三亚一座山上就有几百台挖掘机在工作,而三一的挖掘机屈指可数。 “我们也要生产挖掘机,而且要生产最好的挖掘机。”工地现场,全体董事一致决定三一必须上马挖掘机。 从此,三一的挖掘机事业由“实验”转向了“实战”。 2004年4月,一面巨大的横幅出现在了长沙三一总部挖掘机生产车间:大干三个月,完成五百台。一时,工人们轰动了,甩开膀子干。但是,外界的风凉话也随之而来:“三一,疯了!” 可说这些话的人没有想到,三个月之后,五百台挖机真的生产出来了,而且在五年之后,三一挖掘机在中国的销量,超过了卡特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