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警惕8只地产股:地产商转嫁风险 上市公司高价买单
2008-05-24 17:48:0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主题:警惕8只地产股:地产商转嫁风险 上市公司高价买单

 由于前期发展速度过快,随着宏观调控效应开始显现,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的楼市都已进入调整期,房地产市场价格开始出现回落,销售量明显放缓,观望气氛加重。面对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及不确定性,一些地产商通过将正在开发或拟开发的项目高溢价转让给上市公司的方式,提前锁定了利润,而风险则转嫁给了上市公司,而这样的风险转嫁通常呈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其一,溢价幅度令人瞠目

  目前上市公司收购大股东或关联方的地产类资产的溢价幅度令人瞠目,通常少则溢价数亿元,多则数十亿元,有的甚至高达百亿元。如某上市公司拟收购的目标资产账面价值还不足5亿元,而收购价格却超过了45亿元,溢价高达40亿元以上。同样是这家上市公司,其拟收购的目标资产未来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净收益远低于40亿元,用40亿元的溢价换回未来净收益不足40亿元的资产,这样的资产收购对上市公司而言无疑是赤裸裸的掠夺行为。

  由于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溢价收购的合并价差将进入“商誉”,商誉以及商标一类的无形资产不再摊销,而只需每年进行评估,确有减值才提取减值准备,因此这些高溢价资产刚刚进入上市公司时反而会明显增加公司的收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对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将会逐渐显露。

  其二,目标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前进行突击增资

  突击增加目标资产的注册资本是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在收购大股东(或准大股东)资产时的常用手法,此举目的在于可以大幅降低目标资产的评估增值率,过高的溢价往往会引起市场的排斥,通过增加目标资产注册资本可以使评估增值率表面上看起来大幅降低,而实际上溢价金额并不会因此降低,经这样巧妙的安排,资产置换方案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假设大股东拟出售给上市公司的目标资产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上市公司对其的收购价格为1亿元,则溢价9000万元,溢价幅度高达900%,但若在目标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前对其增资5000万元,而收购价格同样增加5000万元至1.5亿元,大股东仍可获得9000万元的溢价,但溢价幅度则从900%降至150%。这样的突击增资往往被冠以降低目标资产负债率的幌子,但其实质就是为了掩人耳目。

  其三,承诺目标资产的保底收益

  从表面上看承诺保底收益对上市公司而言是件好事,但实际上大股东所承诺的保底收益累计之合与上市公司所付出的收购溢价相比相差甚远。由于所谓的业绩承诺为上市公司1~3年内业绩的稳定打下了基础,在良好的业绩预期推动下,有利于大股东将资产高价卖给上市公司。

  如日前某上市公司称大股东承诺拟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2008年可实现净利润达到5亿元以上,按增发后的总股本计算折合每股收益近0.9元,而该公司目前的股价还不足15元,表面上看这样的资产置换方案可明显增厚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但实际上该上市公司收购大股东资产的溢价金额高达近50亿元左右,大股东5亿元的业绩承诺仅为溢价金额的1/10,用上市公司所付出的溢价来承诺目标资产的收益,可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ST金泰:资产收购高估百亿

  实际上*ST金泰拟收购的目标资产主要集中在沈阳,少部分位于北京,与万科等相比并不具有任何盈利方面的优势,按283.34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计算,未来目标资产每平方米需获纯利5800元以上才能接近165.36亿元的溢价水平,而目前沈阳的商品住宅均价约为4000元/平方米以下,若想实现每平方米5800元的纯利,销售价格至少也需在15000元/平方米以上。 [全文]

  中关村:百亿溢价前景难测

  继黄俊钦之后,2008年5月,黄俊钦之弟黄光裕拟将其旗下的北京鹏润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鹏润地产”)100%的股权注入中关村(爱股,行情,资讯)(000931),截止2007年12月31日,鹏润地产资产总计34.80亿元,净资产20.64亿元,此次中关村收购鹏润地产的价格约为180亿元,溢价约160亿元。若不是2007年10月鹏润地产突击增资19.5亿元,截至2007年12月31日鹏润地产的净资产将仅有1.14亿元,若按这样的净资产计算,此次收购的溢价幅度将会高达140倍左右。 [全文]

  宁波富达:天价楼盘的低价租金

  2008年5月,宁波富达(爱股,行情,资讯)(600724)称公司大股东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拟先将其直接持有的商业地产项目天一广场资产划入宁波城市广场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场公司”),然后再将广场公司100%股权置入上市公司,广场公司预估价值约为66亿元。[全文]

  *ST高新:高价地难获高回报

  实际上,除上述4.70亿元增资外,高投集团在2007年12月18日还曾经向高新置业突击增资2.5亿元,若没有这两次增资,截至2007年末,高新置业净资产最多不会超过6146万元,虽然*ST高新收购高新置业价格也将会由18.18亿元降至10.98亿元,但收购溢价依旧会高达10.38亿元,溢价幅度接近1700%。 [全文]

  ST科健:预期收益远逊溢价金额

  据ST科健公告称,在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前,同方集团进行了内部资产整合,内部整合于2008年1月完成,整合之前同方集团拥有下属全资和控股企业11家,整合完成后,同方集团的主要资产为主营房地产开发的5家项目公司。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11月这5家公司净资产合计4.36亿元,按此价格计算,这次ST科健收购同方集团的溢价达到18.32亿元,溢价幅度为420%。[全文]

  丰华股份:百亿投入换25亿资产

  资料显示,此次丰华股份拟收购的9家公司股权权益账面值合计12.323亿元,权益预估值76.012亿元,溢价幅度高达516.74%。虽然公司没有说明所收购的商标资产的价格,但按发行不超过6亿股计算,商标的估值将会高达28亿元,即使按发行5亿股计算,商标的价格也将会高达11亿元。令人诧异的是,通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主办的“中国商标网”查询后,居然无法查到“沿海绿色家园”这个商标,难道这个天价商标至今还没有注册? [全文]

  *ST昌鱼:高溢价换回大风险

  早在2002年,*ST昌鱼就以2.93亿元的价格从华普集团手中购入了北京中地51%股权,而当时北京中地51%股权相对应的净资产为0.98亿元。北京中地开发的华普大厦项目共分三段,2002~2007年,北京中地营业收入主要是华普大厦的第二段、三段房产的销售,在此期间,北京中地一直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由于资金困扰,华普大厦一段项目至今未竣工,而收购北京中地引发的资金危机导致*ST昌鱼原有业务几乎全部荒废,公司目前已发生巨额亏损。[全文]

  华盛达:溢价十数亿换低效资产

  2008年3月华盛达(爱股,行情,资讯)(600687)公告称,刚泰集团(目前华盛达第一大股东)拟将旗下地产类资产上海刚泰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刚泰置业”)100%的股权与华盛达净资产进行置换。截至2007年12月31日,刚泰置业的净资产仅有3.59亿元,与预估值14.77亿元相比,溢价高达11.18亿元,溢价幅度高达311.4%。 [全文]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