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联重科:国际并购走准“三步棋”
2011-01-21 08:09:2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花脸
发帖数:71257
回帖数:2175
可用积分数:17741491
注册日期:2011-01-06
最后登陆:2025-07-27
主题:中联重科:国际并购走准“三步棋”

年01月21日 00:26王晓红中国经济时报
现价:12.63 涨跌:-0.65 涨幅:-4.89% 总手:361049 金额(万):46655 换手率:0.88%
实时查询该股行情 进入中联重科吧 中联重科最新资讯 大单成交 中联重科买卖点
相关股票天马股份(16.48 4.24%)天润曲轴(33.50 3.33%)江钻股份(13.53 2.89%)新界泵业(44.30 2.05%)苏常柴A(8.85 1.96%)晋亿实业(18.41 0.93%)
  2010年12月23日上午10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交易大厅,随着香港股市开盘,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香港主板挂牌交易,成为湖南首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工程机械企业。到下午收盘,该股上涨8.01%,收盘价16.18港元,成交额为28.9亿港元,占当日香港大盘总成交额近10%。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1992年借款50万元起家的企业,其始终注重技术创新,相继研发了一大批我国施工领域急需而又领先世界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专用装备,其实力已跃居世界工程机械50强之列,国内行业第二,其产业链从最初的混凝土机械扩展到如今的土石方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市政环卫设备、路面机械、建筑起重机械等门类,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62个系列、1087个品种的主导产品,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

莫慌!此次主力仍然在假摔? 套牢的股票很可能有救了! 3月股市很可能发生巨变? 拉锯战背后暗藏的资金动向!   自2001年以来,中联重科耗资共4亿元,陆续收购了英国保路捷、湖南机床等公司,这些连环收购,使中联重科成为目前国内产品链最为完整的工程机械企业。中联重科销售收入也从2000年上市时的2.4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89.73亿元。

  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了全球混凝土机械企业巨头——意大利CIFA公司。在当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联重科这一大步“走出去”的举动,引人关注。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许多企业都纷纷开展海外并购。但是,企业不仅要走出去,还要站得住,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事。”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龙国键说。

  2010年3月4日,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政协礼堂与政协委员们共商国是,并听取委员们发言。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湖南省委主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的龙国键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为题,首先发言。

  党中央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提出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充分释放了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的活力。作为技术人员与企业的管理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2008年,我们收购了意大利CIFA公司后,正好赶上全球金融危机,我们保留了CIFA的核心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市场、技术、制造、信息化四方面在国内外协同,把金融危机对意大利工厂的影响降到了最低。”龙国键在发言中说。

  “是全额收购还是部分股权?”

  “我们的投资公司还是对方的投资公司?”

  “你们主要看上它们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龙国键的发言话音刚落,胡锦涛总书记就连续向龙国键提出以上三个问题。

  “总书记问到了我们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的有关情况,他提的三个问题,都是我们企业走出去的关键问题。”对于总书记的提问,龙国键至今记忆犹新。

  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5月底,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资金总额达284亿美元,同比增长390%,创出了同期的最高历史纪录。国内企业跨国并购的清单已经从“年历”进化到“月历”,而且即将进入到“日历”时代。胡锦涛总书记对中联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的“三问”,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关心和期待,也为中国企业的并购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问:“是全额收购还是部分股权?”

  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归纳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绿地投资,即主要依靠自己国内的积累、主动走出去开展海外业务,包括在东道主国设立新的企业,海尔即采取这种方式。早在20世纪90年代,海尔在美国、德国等地建厂,直接在当地打品牌。

  另一种是跨国并购方式,即直接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或资产,联想和TCL选择了这种方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用资金换取技术+品牌+国外市场,是一条中国本土企业快速全球化的捷径,但这种模式风险更大,文化融合、人员磨合等软实力整合是成功的关键。

  这两种方式各有侧重,也各有优势。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如果“走出去”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开辟新市场,而且是为了获得新技术,获得国外的品牌和渠道,就会采用跨国并购办法。这种方式可以加快市场进入的速度,利用国外原有企业的运作系统、经营条件和各种资源,从而加速企业发展。

  2007年10月,世界工程机械知名企业意大利CIFA控股大股东因为需要现金偿还一部分债务,决定出售CIFA的股权。2008年9月,中联重科与CIFA签署收购交割协议,完成对CIFA的全额收购。

  当时的CIFA资产负债率高达83%,基本面一般,盈利能力也一般。但是,作为历史悠久的国际一流混凝土机械制造商,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为CIFA开具的“身世证明”颇为抢眼。

  一份关于全球知名品牌市场布点的分析报告显示,CIFA产品最具影响力的市场主要分布于欧洲:在意大利本土,CIFA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泵车拥有超过70%的份额;在比利时、希腊、罗马尼亚和马其顿等国,CIFA也是市场领导者的角色;在西班牙、丹麦、比利时、芬兰、爱尔兰、瑞士、俄罗斯、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和斯洛伐克等国,CIFA掌控超过15%的市场份额。根据最新公布的一份统计,CIFA旗下的独立经销商及代理机构,对70多国混凝土机械市场具有影响力。

  “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形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虽然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普遍出现产能过剩,但如果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虑,欧美发达国家的工程机械巨头们出于成本压力而调整产业结构,将一些基本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市场机遇,完全有可能实现由行业的追随者向全球领导者的角色转变,把握全球工程机械市场格局转换的时机,积极整合全球资源。”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如是说。

  此外,若中联重科收购CIFA的话,双方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首先,双方的业务覆盖区域和产品线互补。中联重科能够带来制造业的丰富经验和雄厚实力,这将为CIFA创造良好的机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中联重科还能带来充足的资源,帮助CIFA进入新的市场。

  其次,CIFA具有品牌知名度优势。中国混凝土机械产品在品牌知名度、用户认可度方面,在中国以外区域还落后于欧洲同业的领先制造商。中联重科收购后将继续利用CIFA品牌知名度优势,实施“ZOOMLION”与“CIFA”双品牌战略,细分客户群,更好地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

  此外,在采购成本方面,二者规模采购降低成本;在产品技术方面,CIFA可以提高中联重科的技术水平;在产品制造方面,中联重科的巨大产能促进CIFA规模和利润的同步增长。

  正如国内媒体对此次并购的解读:“中联重科收购CIFA和其他国内企业在国外开设海外工厂有着本质区别,一方面,立足了国际市场和走在了技术开发的最前沿,解决了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很难进入欧美市场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欧盟实施贸易壁垒的时候,作为欧盟国家的企业却可以大大方方地规避贸易壁垒带来的阻隔。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欧美企业多年建立的信用体系赢得市场广泛信任。”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