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股票我为王 |
发帖数:74822 |
回帖数:5844 |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0-11-06 |
|
主题:阳江市制糖业将走出“寒冬期” 种蔗面积拟扩至10万亩
相关专题: 地区频道 时间:2011-02-17 16:04 来源: 云南糖网 曾几何时,制糖业作为阳江市一大传统产业,经历了坎坷历程。当年炙手可热的7家国有糖厂,在经过重新洗牌后,如今只剩下了阳春市糖业有限公司。近日,该公司传来喜讯:去年以来糖价居高不下,市场行情看好,企业有望在这个榨季实现赢利,阳江市制糖业“寒冬期”即将结束。
六年潜心经营培育产业
说起阳春市糖业有限公司,不能不提它的前身阳春市合水糖厂。上世纪90年代末,阳江市7家国有糖厂一时间倒闭6家,只剩下合水糖厂勉强支撑到2004年,终因资不抵债,宣告民事破产。2004年9月27日,合水糖厂公开竞拍,广东紫荆集团获得其经营权,组建成立阳春市糖业有限公司,成为目前阳江市制糖业唯一一位“幸存者”。
阳春市糖业有限公司接手合水糖厂后6年来,虽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却从未想过放弃这家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卢志跃告诉记者,阳江制糖业曾经有过辉煌时期,可到2004年已经基本没有人种糖蔗。紫荆集团当初买下合水糖厂时,就没想过马上赢利,而是将其当作长线投资。紫荆集团看好制糖产业,就是借钱也要养大这个“孩子”。
6年来,阳春市糖业有限公司背着这个“大包袱”做了两件事,一是引导农民种蔗,二是投入技改资金提高糖厂的生产能力。换句话说,就是默默培育阳江制糖产业。如今,全市糖蔗种植面积已经由2004年的基本空白恢复到了目前的3.1万亩;糖厂生产能力也从当初每日处理几百吨糖蔗提高到现在的日处理2300吨。
洗牌后阳江制糖业大有可为
“现在制糖业面临市场和政策两大利好,尤其这个榨季,可以说是振兴阳江制糖业的一次机遇。”卢志跃信心满满地说。
卢志跃所说的市场机遇,是指这几年糖蔗的田头收购价一直看涨,今年更是涨到了460元/吨,创历史新高,农民种蔗积极性高涨。而政策机遇是指国家这些年来已经停止报批新的制糖厂,即使这几年蔗糖行情看好也没有松动政策的迹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阳江以后就只有阳春市糖业有限公司这一个制糖企业,当年一窝蜂建蔗糖厂,7家国企相互倾轧的现象基本不会重演。
阳江市农民向来就有种蔗的传统,糖蔗种苗种下后,可持续收割三四年,每亩投入800至1200元,纯利润约1000元/亩。卢志跃认为,大力发展集种植、加工为一体的制糖业,可以实现政府、企业、农民“三赢”。对农民而言,种蔗不愁销路,而且利润不算低;对企业而言,原料越充足生产成本越低;对政府而言,糖蔗不同于其它只卖原料的农产品,企业加工糖蔗后政府有税收收益。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不应放弃这一阳江的传统产业。
扩大糖蔗面积振兴制糖产业
没有了恶性竞争,而且市场行情看好,为何阳春市糖业有限公司这些年来始终亏损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原料供应严重不足。卢志跃认为,目前公司的日榨量为2300吨,每个榨季可加工糖蔗30万吨以上,但上个榨季公司只能收4万多吨糖蔗,生产成本极高。如果阳江制糖产业要振兴,必须解决原料供应不足这一问题。
“全市3.1万亩糖蔗,年产量少说也有10多万吨,但外流非常严重,榨季一到就有外地糖厂的车来阳江收蔗。”卢志跃告诉记者,这3.1万亩糖蔗中,约有两万亩是由公司租下土地后租给农民种植。公司为了多收原料,与农户签订回收合同,并向农户垫付种苗、化肥、地租。即使如此,每年仍有相当多的签约农户把部分原料卖给外地糖厂。
虽然阳江的糖蔗外流严重,但由于这些年来总面积在不断上升,所以阳春市糖业有限公司的亏损程度也在不断减少。在厂区内,记者看到仍有不少车辆进进出出忙着过磅、卸货,然后去蔗款发放处领取现金。按照公司的估计,这个榨季大概可以收到8万吨糖蔗,从而实现首次赢利。
“今后几年公司的主要任务还是不断扩大阳江的种蔗面积,争取三五年内总面积恢复到10万亩,那么阳江就会远远甩开江门、珠海,成为仅次于湛江的全省第二大制糖业基地。”卢志跃笑道。来源:阳江日报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