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花脸 |
发帖数:70867 |
回帖数:2174 |
可用积分数:17650681 |
注册日期:2011-01-06 |
最后登陆:2025-07-11 |
|
主题:原材料价格大涨 巨资套保风潮再起
2011年03月11日 20:09 东航已申请重启套保业务;中兴通讯将增加套保产品投资。同时,巨亏阴影仍挥之不去 【财新网】(综合媒体报道)去年以来,原油、白糖、棉花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包括东航、中粮屯河在内的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再度以巨资投向套保。
3月7日,东航(600115.SH)董秘罗祝平表示,公司财务部门已就重启套保着手进行研究。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总经理刘绍勇表示,东航正在申请重启套保。刘绍勇称,做套保目的是锁定成本,风险要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我们做航油套保不会超过国际加油量,时间原则上掌握在一年度左右的时间。”
据《信息时报》报道,韶钢松山(000717.SZ)日前宣布,为规避钢材价格大幅波动,将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投资2亿元,进行钢材套期保值业务。佛塑股份(000973.SZ)则公告称,今年拟涉资不超过3000万元对PTA、PVC、LLDPE共三个品种塑料原材料的期货进行期现结合套利操作。
2月,中兴通讯(000063.SZ)首席财务长韦在胜也表示,将增加对远期合约等套期保值产品的投资,以应对人民币升值和汇率波动带来的压力。
不过,此前记录显示,国内上市公司斥资投入套保业务,往往以巨亏告终。今年1月,持有大量白糖期货空头头寸的中粮屯河(600737.SH)即发布2010年业绩预减公告,预计2010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50%以上。而其在白糖套保出现亿元浮亏下,仍大幅增加套保资金的行为,也引起市场猜测。此外,恒邦股份3月8日公告称,自2010年6月开始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已导致累计1.39亿元亏损。山东黄金则公布,其投资收益项下“黄金期货及黄金租赁实现收益”亏损251.57万元。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套期保值的目的应为规避风险、锁定成本,但国内企业往往将套保变成了投机,最终导致亏损。此外,上市公司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缺乏判断力,也是导致巨亏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