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央行回笼超千亿 传统工具周期短效率高
央行24日的公开市场操作结束后,净回笼数量时隔11个月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对此,分析人士称,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央票、正回购等,已能够充分对冲过剩流动性。季末“拐点”之后,如果治理效果不佳,加息及上调准备金率等手段,将有望被再度使用。
央行公告显示,24日发行了470亿3个月央票,利率持平于2.7944%;正回购数量300亿元,仅为上周规模一半,利率亦未变动。本周以来,合计发行央票、正回购2120亿,最终净回笼1030亿元。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4月15日前后将公布的3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或显示较大的通胀压力,也将构成加息的触发因素。鲁政委预计,准备金率上调或在4月上旬操作,加息则有望在4月后半月出现。
此前3月10日、15日两期央票利率的突然上升,一度“揪紧”市场对央行即将加息的预期。目前看来,央票利率的主动提升,央行本意在于尽快恢复公开市场传统工具对冲功能的实现。因此,此举在加快缩小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的同时,更可以传递某种温和的政策信号。
央行副行长易纲23日称,目前的利率水平处于正常水平,过高则会吸引热钱涌入。易纲的表态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市场的紧缩预期。易纲还指出,为抑制通胀,所有可能的政策工具都在考虑之列。这恰恰提示市场,此前长期“失灵”的公开市场手段,必须在央行的主动调节下使用起来。
如此看来,与准备金率相比,短期限正回购及央票等手段,政策周期短而且效率高,灵活性也更好。(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