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鞍本钢铁空挂六年重组停滞 26万职工去留成迷
2011-04-26 14:37:2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主题:鞍本钢铁空挂六年重组停滞 26万职工去留成迷

 鞍本钢铁挂牌已六年,厂办大集体人员去留一直成为重组的大障碍,从厂办大集体入手,是重组的关键,但仍需要时间。

  “鞍本重组是最应该做的事情”,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鞍钢)总经理张晓刚谈到鞍钢重组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本钢)时表示。近日,国资委任命副主任任宁为鞍钢、本钢重组推进小组组长,重新启动鞍钢和本钢的重组工作。这离鞍本钢铁集团挂牌已经过去了将近六年。

  一位钢铁行业人士认为,鞍钢和本钢重组之所以停滞不前,26万厂办大集体职工的去留是最大问题,其他问题都容易解决。

  26万人去留

  刘建国(化名)今年55岁,6年前从鞍钢下属的一家厂办大集体企业内退下来,一直赋闲在家,如今生活艰难。

  “一开始退下来的时候,每月还有几百块钱可以领,但是从2008年开始,原来的厂子彻底倒闭了,经理也不见了踪影,什么钱也领不到。” 老刘说。

  老刘是一名下乡知青,1982年回城后,由于没有学历和技术专长,被安置到鞍钢附属的一家厂办大集体性质的生活服务单位工作。

  “其实当年企业也有过一段好日子。”老刘回忆那段幸福的时光时颇为感慨。“刚开始到企业时,厂(指鞍钢)里面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如提供闲置的工作场地,而且使电用煤气都不要钱,我们直接服务于厂里面,好像我们就是厂里面的一个车间,我们都是一家人。”

  事实上,鞍钢厂办集体企业从组建之日起,就对鞍钢系统的主办厂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按照当时“服务鞍钢”的建厂方针,鞍钢既是厂办集体企业的主办单位,又是厂办集体企业的主要市场。

  “从1993年开始,厂里面实行‘精干主体,分离辅助’改革后,我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我们作为辅业从主体中剥离出来,当时我们感觉身份好像低人一等。业务也不像以前那样,虽然厂里仍然支持我们,但开始要订立合同,价格、数量也斤斤计较起来。”

  老刘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在厂里面工作,身份是国企员工,女儿开始也像老刘一样在厂办大集体工作,上班没几天,也就下岗了,如今只好做个体生意。

  对于鞍钢、本钢重组,老刘坦言:“我们原来的企业找不到了,我们只好找鞍钢,无论怎么说,我们都是从那里出来的,当年我们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像老刘这样具有厂办大集体职工身份的人,鞍钢多达16万人,是钢铁主业在岗职工的四倍。鞍山是典型的“以钢立市”的城市,鞍钢有自己的牛奶厂、供暖厂等。即使在钢铁业最不景气的时候,为保证鞍山市民正常生活,哪怕一根钢材都卖不出去,鞍钢也不能停产。

  而本钢也有大集体企业职工近5万人,已下岗职工有4万人,资产达25亿元,对银行负债就有24亿元。此外,这些大集体企业还欠缴各类保险费近4亿元、各种内债6亿多元、其他外债近7亿元。

  鞍钢一位内部管理人士算了一笔账,加上本钢重组的北台钢铁厂办大集体职工,总数将达到约26万人。如果这26万人的安置包袱都让企业背着,一年每人1万元就是26亿元,每人5000元就是13个亿,无论如何这都是个巨大的包袱。

  作为国企改革体制攻坚“最后一块硬骨头”,虽然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批准在东北选择部分城市和中央企业进行改革试点,但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职工安置一直是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难题,职工安置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职工的补偿,二是职工的社会保障,三是下岗职工再就业。

  以鞍钢为例,职工的补偿问题非常突出,补偿标准也很难确定。更棘手的是,由于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也相对较低,个人技能单一,因此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要比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更加困难。

  国资委主任王勇直言,我国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进展缓慢,历史遗留债务、人员安置等包袱沉重。

  谁来替鞍本大集体职工安置埋单已成为鞍钢和本钢重组最棘手的问题,也决定了重组的走向和完成时间,这也是导致鞍本钢铁集团空挂六年牌子的最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