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信银行:趋势机会难寻 谨慎操作为主
2011-05-28 20:41:5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小女子
发帖数:13443
回帖数:1878
可用积分数:5913365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24-11-07
主题:中信银行:趋势机会难寻 谨慎操作为主

中信银行认为,债市利多因素有限,趋势性机会难寻。目前来看,只能通过积极调整资产结构,兼顾收益要求和风险规避条件,以谨慎操作为主,尽可能地抓取一些市场机会。

中国证券报5月27日发表中信银行庞爱华的文章指出,近期银行间债券市场依旧未能摆脱观望的主流气氛,虽然各个机构主体都在积极地寻找盈利机会,但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实在无法为债市提供较为明显的趋势性主题。

利多因素有限

从经济面来看,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速度落后于市场预期,欧债危机久拖不决并且有扩大的趋势;国内经济在房地产调控、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紧缩以及投入成本上涨的影响下,也出现下行趋势。见此情形,部分市场机构积极寻求债市收益率下行机会。但是,亚洲国家正面临较为严重的通胀形势,国内猪肉、油脂、粮食价格上涨潜力,预示着中国通胀未来发展也不能置身于新兴市场大环境之外,特别是无法预计、但爆发频率和影响力趋增的自然灾害,更是考验着市场机构原已形成的投资经验和交易风格,当然背后还有那沉重的盈利任务。

从政策面来看,月月创新高的准备金率数值促使市场机构臆测央行相关政策是否已经接近尾声,从而为债市带来交易性机会?但是,对比金融危机期间的国内贷款投放规模与目前央行资金回笼力度,央行显然还没有完成"引导货币供应条件回归正常化"的进程。另外,根据历史经验来看,3.31%的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预示着央行未来还将有一次加息行为,所以市场机构目前可以做的只能是等待。

从资金面来看,债市也面临着较为尴尬的资金环境。银监会对银行类金融机构整体风险的重视和监管措施,如加强资本充足率考核、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梳理和提高拨备覆盖率、进行存贷比日均考核等,一方面使得银行贷款冲动降低,另一方面又推动机构存款竞争从而导致资金价格上涨。此外,央行持续"一刀切"的提高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促使资金在不同资产规模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布更加不平衡,资金进一步融通也会推动资金价格上涨。

趋势性主题匮乏

前期银行间债市本来有两个投资和交易主题,即经济增速下滑和通胀见顶回落。市场机构普遍认为,随着通胀指数和预期逐渐达到高点并稳定后,经济增速下滑会慢慢引导通胀下行,从而为债市在下半年提供一波机会。但近期随着长江中下游干旱的发展,通胀预期再次占据上风,虽然早稻产量对中国物价指数影响有限,但市场却会打一个提前量,特别对以运营储蓄资金的银行类机构来说,稳健操作更是"必需的"。

原来货币市场资金价格也能为债市提供交易机会。每当新股发行、季度末存贷比考核和央行采取数量型紧缩措施时,资金价格往往会大幅飙升,并推动短期债券收益率明显上调;但随后各自的回落则是市场交易者最愿意看到的情景。今年以来情况开始出现变化,央行持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银监会推行存贷比日均考核,使得资金均价日益提高而且波幅减小。面对这种情况,市场交易盘将陷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痛苦局面。

当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气氛是平静的,也是尴尬的,除了监管机构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之外,通胀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影响主题。与原有的"通胀永远是货币现象"经济论断相比,当前通胀背后更多的体现了能源日益减少、经济运行成本提高和大自然对人类的洗礼等非货币因素。另外,有关中国发生滞胀概率的思考在增加。如果滞胀发生,短期债券收益率将继续承压;但从市场参与者角度,中信银行认为没有那么严重,目前所看到的依然是不确定的通胀对市场预期的不确定影响。虽然未来可能会发生一些令市场乐观的变化,但从目前来看,只能通过积极调整资产结构,兼顾收益要求和风险规避条件,以谨慎操作为主,尽可能地抓取一些市场机会。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