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银行理财“深度打击” 公募基金产品短板凸显
2011-06-18 16:41:1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小女子
发帖数:13443
回帖数:1878
可用积分数:5913365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24-11-07
主题:银行理财“深度打击” 公募基金产品短板凸显

 最近,王女士买了一款某商业银行14天期限、预期收益率4.1%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作为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员,她并没有像过去一样投资自家公司的新基金。年初以来,有不少同事在向她推荐银行理财产品,现在,她和家人的手机上几乎每周都能收到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信息。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王群航在多个城市银行进行基金培训时也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几乎完全击败了基金发行,为什么?答案让他很吃惊: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且稳定,今年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过纰漏。有多高?8%!

  作为开启中国人理财观的证券投资基金来说,从被热捧到被冷落,这些变化正真实地在身边发生。

  2007年顺风顺水,2008年后三年不见起色,在如今负利率和股、债双“熊”的市场中,基金作为专业资产管理者,竟然手足无措,靠天吃饭下收益与发行双输,亮不出真正适合当前阶段的产品;相形之下,银行的“副业”理财产品倒是如鱼得水地享受快速扩张的乐趣。

  近30倍的差距

  Wind数据显示,目前各银行在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有144款,这些产品期限设计从2天到1年各异。而其中46款产品是委托期在1个月之内的超短期产品,这些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平均就达到3.84%,现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仅3.25%。例如南京银行(601009)一款投资债券、利率、票据的7天期限产品预期收益率就高达5.3%。

  2009年后,银监会叫停了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涉股”投资以及信贷理财,目前大多数产品投资于债券、信贷资产、利率和票据等。不过,银行仍代销一些房地产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有8%左右。

  记者了解到,某国有银行私人银行销售的一款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达到8%,该产品小范围、小规模销售,期限很短,常滚动募集,实际上是为了解决银行一位房地产老客户的周转资金之急,由其房地产资产作为抵押。在江浙地区,投资于城投项目、中小企业融资项目的少数不公开募集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甚至超过10%。

  一位券商人士表示,其营业部一些以往投资股票的客户现在纷纷将资金转向银行理财产品。

  根据普益财富发布的数据统计,截至6月中旬,二季度银行已发行理财产品达2941款;而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达到3691款,同比增幅达107.71%,发行规模约计4.17万亿元人民币。

  与基金销售相比,这的确是冰火两重天。

  近日,招商基金旗下TMT50ETF及其连接基金因销售不理想延长募集期一周。而6月初结束募集的泰信中证200(爱基,净值,资讯)指数基金在发行的最后一天中午才获得了几千万元的认购,勉强募集3.17亿份。目前仍有23只新基金在银行渠道“扎堆”发行。

  今年前5个月,所有各类新基金募集总金额仅为1466.58亿元,1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是这一数字的28倍。

  银行制胜

  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坦言,如今遇到股、债双“熊”,债券基金的收益率也不稳定,银行理财产品期限设计灵活,有明确的预期收益率,虽没有担保,但一般能兑现,在负利率时代的确很有市场。

  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今年5月份共有1269款产品披露到期产品数据,仅有4款未达到预期收益率,达标率为99.7%。

  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比拼已是利率市场化的变种。去年底至今,紧缩货币政策下银行“揽储”需求大增,“狂”发人民币理财产品成为其手段之一,因此多为短期产品。

  上海一位基金公司高管也发现,今年在月末、存款准备金缴款日附近,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会明显增加。“银行体系内如此缺钱,怎么可能还让大量资金通过代销基金流向体系外呢。从去年开始,在银行存款压力下,基金销售就已经越来越困难。”他称,银行渠道为王的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紧缩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从收益率和灵活性的角度看,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的确得以发挥。其投资风险定位低于信托和基金产品,而且与证监会对基金产品收益预期的严格禁言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可宣传预期收益率。

  上述债券基金经理表示,银行理财产品多数是短期封闭产品,没有流动性考虑,如果全部投资信用债或短期商业票据,是可以达到年化4%左右的收益的。目前,基金虽然已被放行投资中期票据,不过短期商业票据依然是基金不可触碰的品种,而目前这类产品的收益率基本高于债券市场其他短期品种的收益率。

  也有基金人士质疑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存在虚假情况,理由是可能存在银行让利。

  很多银行理财产品是“资金池”的概念,将债券、信贷等诸多生息资产放到一个资产池中,按照投资者不同的投资期限、风险收益的需求配置资产。记者了解到,很多银行会采取降低费率等方式增加投资者的收益,还有理财产品甚至把一些高收益的长期债券装入不同期限的短期产品中提高收益率。

  也有银行内部人士提示,高收益理财产品其期限可能是超短期,规模可能都不是很大,一旦银行资金重新宽裕起来,这个收益率无法持续保证。

  熊市中露短板

  在牛市中壮大的基金公司似乎从未将银行理财产品看在眼里,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直言,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和管理者很多就是交易员而已。

  但是,牛市不来,熊市漫漫。

  两年来,新基金发行无数,基金公司称要进行产品线的完善,虽然也有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但的确比不上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

  就债券基金而言,截至6月15日,一级债基的平均收益率为-0.96%,二级债基为-1.38%,纯债基金0.87%,表现最好的为两只超短债基,平均收益率为1.6%。半数以上债券基金为亏损状态,甚至纯债基金也有个别出现亏损。

  如上述债券基金经理所言,债券基金并没有表现出稳定的收益率,尽管过去债券基金的收益曾经高过10%。

  正是股票投资、打新股,以及投资于股性较强的可转债拖累了债券基金。从债券基金的设计和表现看,基金公司天然在追求“股性”,而排名压力下,“博收益”是其投资的最大出发点。

  目前市场上的纯债基金和超短债基金仅5只,百余只债券基金为可投资权益类资产。一位纯债基金经理表示,基金公司比较相对收益,市场好时可投资股票的债基收益率优势明显,自然没有公司愿发纯债基金;而从投资看,只要一年中股市有一次机会,即使配置可转债就会比拿着其他债种收益率好很多,因此,谁也不愿放弃哪怕一次机会来博收益。

  不幸的是,今年到目前为止,这个机会尚未出现。

  就保本基金而言,其通常只对认购资金承诺保本,且必须持有到期,未到期的产品也常出现负收益;因保本期限制,使保本基金在流动性上完败。

  而货币基金需应对随时赎回,对资产的配置比例有严格要求,投资收益不及现在有短期封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超短债基金也因必须应对赎回和一年期收益的考核,简单计算其年化收益率目前最高也仅3.2%。

  纵观各类基金固定收益类产品,似乎仅有最新流行的创新产品分级债基可以和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富国、博时的分级债基中的保守类份额,年化4%左右的收益率、半年一次打开封闭。但这类产品的激进型份额若遇债市持续较差的表现,却不得不承受压力,相当于用激进投资者的资产保证保守投资者的收益。

  基金业不仅在发行上受制于银行,如今,股票型基金不赚钱,使得行业遭遇信任危机,只能看着别人赚钱。面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热销和基金相应产品的空白,王群航直呼,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基金公司情何以堪。

  对于一直以来打着“创新”旗号的基金业而言,真正拥有稳定收益率又能兼顾流动性的产品难道依然只能在梦里?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