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华谊兄弟亏惨,昔日影视龙头命悬一线?
2021-04-05 15:42:4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556
回帖数:21871
可用积分数:9983961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5-13
主题:华谊兄弟亏惨,昔日影视龙头命悬一线?

这是商业灼见的第72期分享

真知灼见看商业,开启管理新视界

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华谊兄弟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接连陷入了债务困境。

从2009年到2019年,短短十年时间里,昔日的“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华谊兄弟就经历了一场巨大败局,如今竟沦落到要面临退市风险的地步。


同时,舆论对华谊兄弟也并不友好,先有港媒报道称王中军以2亿元人民币出售了自己位于香港的两处豪宅。

后有消息称王中磊夫妇把个人微博清空,疑似“跑路”。不过次日,王中磊就通过现身朋友圈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依然过得不错。

遥想2009年,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市,那时无论名气还是财富都达到了新世纪前十年的最巅峰。

只是,如今华谊兄弟面临着重重困境,这是否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呢?

一、

1998年,“大院孩子”王中军凭借创立的广告公司成功跻身进入先富人群队伍,并在一次机缘巧合中参与英达拍摄的《心理诊所》,由于版权换广告时段,因此本来就是广告公司的华谊兄弟,在影视圈赚到了第一桶金。

同年在《心理诊所》的开机宴上,华谊兄弟第一次见到了来给英达捧场的冯小刚,随后便全程参与了冯小刚执导的《没完没了》,该片最终以3000万票房夺得当年票房冠军。

后来冯小刚的《手机》、《非诚勿扰》等也大受欢迎,这也有了后来王中磊所说的一句话:“华谊兄弟的半壁江山是靠冯小刚打下来的。”


2000年,华谊兄弟把王京花招入麾下,被称为“内地第一经纪人”的王京花也把旗下众多艺人如李冰冰、任泉等带入华谊,其中包括了当时刚和琼瑶解约的范冰冰。

然而,事实证明华谊兄弟开创影视公司绑定艺人的“壮举”,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公司人才流失的问题。

2005年,王京花从华谊兄弟离开,同时带走了一批明星如陈道明、刘嘉玲等,2007年,范冰冰合约到期后就独自出来创立工作室。

同年,刚经历完人员大变动的华谊兄弟通过张纪中,签了当时凭借《神雕侠侣》等作品成为“当红炸子鸡”的黄晓明。

之后华谊兄弟顺利上市,同时有了更充裕的资本运作空间,人才护城河也得到了巩固,因为在华谊兄弟的招股说明书上,冯小刚、黄晓明等都获得了原始股份。

遗憾的是,2010年黄晓明在华谊兄弟上市一年后就离开,成立个人工作室。张纪中、周迅等人也相继单飞,真可谓是铁打的华谊,流水的明星。

2015年,华谊兄弟通过用超过10亿元的天价来收购“空壳”公司的方式,留住了“元老”冯小刚。

二、

时间倒回到2013年,这一年是华谊兄弟成立20周年,王中军在庆典会上提出了华谊兄弟新的发展方向--“去电影单一化”。

什么叫“去电影单一化”呢?其实就是除电影外,发展互联网、实景娱乐、衍生品周边等,让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只是后来被外界多次解读为“华谊不拍电影了。”

然而无风不起浪,外界的解读也并非空穴来风。那段时间,华谊兄弟出品的影单确实比较零散,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没几部。

通过梳理华谊兄弟从2011年到2017年所推出的电影作品,我们也很容易发现,2014年是华谊兄弟电影的分水岭。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相关数据显示,华谊兄弟在2013年之前,只要有参与出品发行的电影,都有较大的概率能进入票房前十。

比如2012年《画皮2》和《十二生肖》的票房都超过了5亿元,并且在当年票房前十名排行榜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2013年出品的《西游降魔篇》、《私人定制》以及《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三部电影口碑也非常不错,其中《西游降魔篇》更是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


然而在2014年,华谊兄弟电影事业急剧下降,2014年票房最高的影片是《撒娇女人最好命》,然而也仅仅只有2.3亿元,名列票房榜第41名。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华谊兄弟止步不前时,光线传媒作为后起之秀,在2014年荣登了年度民营电影公司票房的冠军宝座,这也是光线传媒第一次超越华谊兄弟,华谊兄弟电影市场占有率也跌出了前三甲。

2018年,华谊兄弟更是遭遇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华谊兄弟用事实证明一句话:只能说梦想很饱满,现实太骨感。

三、

可能是出于资金的压力,或者终于意识到多元化道路不好走,王中军宣布还是把电影作为主业,随后华谊兄弟也通过减持和质押方式积极处置相关资产。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根据财报显示,华谊兄弟天津公司去年净利润亏损几千万元,急速变化的市场行情,以及游乐园有着较长的一个盈利培育期,因此华谊兄弟是无法马上渡过难关,看来只有电影才是最现实的一根救命稻草。

只是几年前王中军决定从电影走出去的时候,大概也没有预料到,回归之路竟然会这么难走。

他一定是深刻反思过,否则也不会说出“华谊兄弟之前成立项目,研究判断的能力不足,并且花钱大手大脚”的话。


想当年,华谊兄弟决定走多元化道路时,还是称霸影视界的“武林盟主”,如今当他们准备回归时,面对的已经是高手云集的江湖了。

当然,比票房成绩更为关键的是,我们撇开去年开始的疫情影响不谈,华谊兄弟已经多次缺席多个春节和暑假的重要档期,影响力也逐渐在下降。

不过话说回来,由于疫情原因,电影行业确实沉寂了好长一段时间,因此去年华谊兄弟出品的《八佰》一上映,不仅将观众观影的热情引到最高点,同时电影行业的复苏大旗也被扛起来了。

《八佰》同时也是被华谊兄弟寄予厚望,希望能凭借它重新回到电影主业的宣誓之作。

华谊兄弟成立至今也有27年了,当下或许是他们经历的最艰难的时刻,因为业绩和资金的问题,并不能单纯依靠一部电影《八佰》就解决。

只有能推出更多的爆款电影佳作,赢得更多的票房,并且通过多线业务的联动,华谊兄弟或许才能走出泥潭。那么昔日“影视第一股”华谊兄弟,能否在未来给行业和自身一份完美的答卷呢?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