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布局后卡扎菲时代
2011-08-24 20:42:5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小女子
发帖数:13443
回帖数:1878
可用积分数:5913365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24-11-07
主题:中国布局后卡扎菲时代

 持续发酵了多月的利比亚局势终于出现了变局。

  8月22日以来,随着反对派武装进入和控制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时代正逐渐成为过去时,此时,后卡扎菲时代庞大的战后重建利益,就成为大国角逐的新目标。

  8月19日,一架满载救援物资的中国货机抵达班加西机场,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在这场新“战争”中的身影。

  作为利比亚局势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在利比亚内战中遭受巨大损失的中国并不避讳对新利比亚怀有期待。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在22日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中方尊重利比亚人民的选择,希望利局势尽快恢复稳定。”同时,“中方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在利未来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在非利益巨大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中国正从资本输入大国向资本输出大国迈进,而中国企业投资的主体对象正是技术落后、资金匮乏但又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据资料显示,从2005年至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共计3160亿美元,其中撤哈拉以南地区占13.8%,西亚与北非占16.5%。

  素与西方交恶的利比亚,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自然希望与中国建立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也因此成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重要市场之一。利比亚内战爆发前,中国政府组织撤出的中国在利公民达3万多人,而利比亚总人口仅600多万。中国在利工作人员占利比亚人口的二十分之一,足见中国在利比亚项目之多,规模之大。

  这个蛋糕有多大?在利比亚内战爆发后,商务部发言人交了底。“利比亚政局的动荡确实对中资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今年3月下旬,在商务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姚坚透露,国内75家企业,包括中国铁建(601186)、中国建筑(601668)、葛洲坝(600068)集团、中国中冶(601618)等13家央企在利比亚有大型投资项目50个,涉及合同金额188亿美元(约1200亿元人民币)。

  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基建、电信领域。而利比亚战事一开,大部分中资企业人员被迫撤出利比亚,央企在利比亚的项目也全部暂停。相关专家估计,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难以追回的工程垫付款以及撤离人员安置费用,此次中方将有200亿美元资金在利比亚面临“打水漂”的风险。

  不过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李居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国际法,利比亚局势稳定后,如果没有修改原有法律,中方与卡扎菲签订的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仍可以继续履行。他认为,“从现在的情况看,利比亚这场动乱,虽然现在升级了,但和国内现有的法律没有太大关系,何况中资企业很多项目是住宅、基础工程,无论谁上台,这些项目都需要完工,住宅也总归是由当地人居住的。”

  那么维护中方利益的关键就在于利比亚内战结束后,无论政府由哪方面领导,都要确保中方项目得以继续履行。但据媒体报道,在目前与我国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不包括利比亚。有关专家分析,如果没有双边协定,中资企业在利比亚的损失只能基于传统的外交保护原则来解决了。

  由此,历来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中国政府,在利比亚问题上,采取了较为积极的外交方针。比如,在今年3月底邀请利比亚外长访华,而在双方战事胶着的6月,中方又频繁与利比亚反对派接触。6月2日,中国驻卡塔尔大使张志良在多哈会见了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负责人;6月6日,中国驻埃及使馆公使级参赞李连和赴班加西,考察当地人道主义状况和中资机构遗留资产情况,并会见了贾利勒等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负责人。6月21日至22日,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执行局主席马哈茂德·吉卜里勒在中国展开访问,此行吸引了西方媒体的极大关注。

  有分析认为,中国与利比亚反对派在6月保持着密切接触,大有为“后卡扎菲时代”做准备的考虑,从而确保战后中资项目能够得以继续履行,并对中国在利比亚的利益进行布局。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赵伟明认为,卡扎菲政权的倒台,对中国的北非政策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因为卡扎菲在台上的时候未必就对中国很有利,比如他在台湾问题上就和当时的陈水扁眉来眼去,此外,中国在利比亚的石油工程招标过程中,他也做了很多手脚,把一些比较“肥”的工程,都给了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反过来,卡扎菲倒台未必对中国不利,因为反对派武装已经和北京有过多次接触,而且已经再三表示会维护中国在利比亚的利益。

  尽管中国在利比亚拥有不少实际利益,但中国的立场和原则并非完全建立在金钱之上。目前,中方正与利比亚过渡委员会积极进行接触。

  在利比亚方面看来,中国在非洲没有殖民史,而且拥有非常好的历史记录和形象。这种良好形象并不是短时间内树立起来的,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国家交往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考验,已经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一直以来,利比亚民众对中国企业都表现得非常友善。自2003年联合国解除对利比亚制裁之后,中国与利比亚的双边经贸合作有了迅速发展。据报道,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承包的铁路、住宅项目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大多数项目施工都能按照合同规定的进度完成。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