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宝钢何时不再被宰割
2008-06-25 09:25:3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新手来了
发帖数:10307
回帖数:1341
可用积分数:180790
注册日期:2008-03-12
最后登陆:2010-11-14
主题:宝钢何时不再被宰割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钢铁企业的铁矿石的需求量不会减少,只会增多。这意味着,中国钢铁企业与国际铁矿巨头谈判还会持续下去。但是,我们不愿看到,在铁矿石定价权上,我们的钢企永远是案板上的肉。

  钢铁公司应该“走出去”,积极参与海外上游产业的投资和拓展。这不仅能增强钢铁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中国企业参与铁矿石等定价的筹码。

  宝钢在2月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65%和71%的涨价协议后,6月23日又与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力拓公司达成粉矿和块矿分别上涨79.88%和96.5%的协议,该涨幅高于淡水河谷的涨幅。亚洲市场第一次出现了两种铁矿石长协价格。业内人士表示,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国内钢铁企业的成本,有可能进一步推高CPI。

  近年来,铁矿石价格风波不断,不断刺激着国人的神经。

  记得2006年,当国际三大铁矿石企业强悍宣布铁矿石提价19%时,我国钢铁企业用极其愤慨的情绪,来公开质疑和反对国际巨头们违反国际游戏规则,并威胁将停止进口,但最终还是最后签约。接着,2007年,国际矿石巨头再次将矿价提高7%,中国钢企也无条件接受。今年2月,日韩钢企在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谈判中率先达成65%的涨价幅度,比宝钢所期望的价格底线超出35%,然而,宝钢等中国钢企很快表态,接受巴西淡水河谷铁矿石涨价65%,这一涨价已于4月1日起执行。而此次铁矿石涨价协议,再次刷新了2005年71.5%的历史涨幅纪录。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市场交易额占全球50%,按理讲,应该掌控着定价主动权。然而,从2005年以来发生的数次铁矿石价格风波来看,透射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需求者在定价权上的无奈与尴尬——在铁矿石定谈判桌上,我国的钢铁企业基本没有发言权,近乎变成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中国成为全球的加工、生产中心,主导了生产,但主导不了贸易。中国企业处于产业低中端加工生产环节,成为境外企业、国际炒家两头夹击的“夹心饼”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钢铁企业的铁矿石的需求量不会减少,只会增多。这意味着,中国钢铁企业与国际铁矿巨头谈判还会持续下去。但是,我们不愿看到,在铁矿石定价权上,我们的钢企永远是案板上的肉。笔者觉得,要想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必须提高我国在铁矿石市场中的博弈筹码,要在谈判桌前拥有实实在在的“杀伤性”武器。

  一方面要以联合谈判的路径,来提高定价博弈能力。从现在来讲,我们铁矿石定价谈判,钢铁企业大都是各自为政,分散进行,很难发出同一声音,对手往往采取各个击破的技巧,来对付我国企业。而从国际铁矿石价格的迅速走低的路线图,可以清晰看出,联合谈判是一个能够增加内地企业,对某种大宗产品国际定价能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2005年,我国拥有进口铁矿石资质的企业超过了500家。去年9月,我国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进一步降低,但仍有112家之多,与日本两三家企业参与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状况相比,我国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实在太多了。所以,我们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缩减进口铁矿石进口资质企业,最后最多拥有10家,如此一来,就比较容易解决内斗内耗问题,最终形成一致对外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钢铁公司应该“走出去”,积极参与海外上游产业的投资和拓展。这不仅能增强钢铁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中国企业参与铁矿石定价的筹码。事实上,日本企业早就走出去进行资源参股、收购,单就铁矿石而言,这个国家专门挑选储量大、铁矿石品位高、开采条件好、交通方便的矿参股或收购。无论是巴西、澳大利亚这些铁矿石大国,还是印度、加拿大等铁矿石的后起之秀,都遍布日本资本的身影。因此,我国钢铁企业也要像日本那样,尽早走出去,建立起牢固的海外原料供应链,逐步掌握和主宰全球的铁矿石定价权。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