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21 |
回帖数:21875 |
可用积分数:9988005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25 |
|
主题:电子元件:元件产业地位提高 规模尚需提升
6月20日我们参加了21届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峰会,聆听了参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对行业现状、发展的分析,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以下是对此次峰会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我们对行业现状及发展形成的一些看法。
我国已经成为电子元件的生产大国
2007年我国3379家规模以上电子元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6586.73亿元,同比增长20.95%。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07年我国电子元件进出口总额为798.14亿美元,同比增长22.73%。其中,出口创汇399.63亿美元,同比增长26.11%;进口用汇398.51亿美元,同比增长19.64%;外貌顺差1.12亿美元。
从产业规模上看,我国电子元件已在国内电子制造业中居第二位,已经超过通信制造业而仅次于计算机制造业。2008年1-4月,电子元件制造业收入增速为31.8%,超过行业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5762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收入2844.54亿元,占全行业的比重达到19.41%。
我国电子元件的产量已经占全世界的30%以上,成为元件制造大国。电阻器、电容器、微特电机、电声器件、石英晶体元器件和通信光电缆等门类的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微特电机产量占全世界的60%,电声器件产量占全球的60%,石英晶体元器件产量占全球50%。从产品结构看,片式元件已经成为主流。
百强企业十年来竞争力不断提高
近十年来元件百强企业收入平均年增长21.45%,2007年元件百强企业收入总和达到1175.35亿元,同比增长8.64%,低于近十年来的平均水平。从出口看,1998年出口创汇11.5亿美元,2007年达到49.67亿美元,平均年增长17.65%。
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条件下面临隐忧
但随着上游原材料涨价和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07年也出现了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07年百强企业收入增长为8.6%,明显放缓,同比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07年百强企业出口创汇甚至出现了5.6%的负增长。表明07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提高对行业出口产生了明显的负面作用。其次,从盈利上看,虽然百强企业整体实现利润总额95亿元,同比增长15.17%。利润总额占收入的比率有06年的7.62%上升到8.08%,但从结构看,利润总额增长30%以上的企业是34家,比上届少10家;超过100%的有10家,比上届少1家;有27家企业利润总额负增长,比上届多7家。
我们认为未来行业的利润率可能会降低。从产业格局看,元件企业相对规模较小,行业内存在大量中小型企业,而上游原材料企业规模相对较大。因此,行业在面对上游企业原材料涨价要求时,抵制涨价的谈判能力较低。因此,企业只能通过两种途径来应对成本提升。一是谋求产品提价,但是对于技术含量不高,同质化严重的产品,提价是相当困难的。我国目前元件产品还主要集中在这类产品上,因此,向下游转嫁的能力不强。二是通过不断开发推出新产品来保持盈利能力。这实际上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来保持利润率水平。从目前元件百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看,尚有待提高。
本届百强企业元件类专利总数仅有334项,其中发明专利仅55项,只占16.5%,其余全部是外观及实用新型专利。百强中07年获得专利的企业还不到50%,只有41家。而获得发明专利的企业只有23家,大部分企业07年全年没有获得任何发明专利。百强企业07年研发费用投入总额为31.18亿元,仅占销售收入的2.6%。而这其中真正用于新产品的费用只有24%,用于基础研究的不到10%,其余的都用在现有产品完善上。企业缺乏对长期性的、市场前瞻性的研究投入太低。可以说我国目前元件产业的整体技术落后是长期研发投入不足造成的,而今天的基础研发不足,必然继续影响未来行业的技术水平。
提高技术水平和适度整合是未来继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元器件行业门类众多、产品丰富,是适合中小企业成长的乐土。但成长的第一要素是有一定的技术和产品,并围绕现有产品进行有效的同类及关联产品的开发,并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企业必须特别关注产品的持续研发,否则就会落后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潭。
对于一些同质化比较严重的产品,行业内的适度整合,是有必要的。通过规模的提高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包括降低生产成本,也包括提高议价能力降低生产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提高同下游的议价能力。此外,规模的提高可以使企业有可能有更多的研发资金投入实力,促进技术的提高。
总的看来,元件行业丰富的产品类别给了企业相当的机会,如果把握得当,会有不少的投资机会。但作为行业整体而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品技术水平的差距和人民币的升值因素,将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压制行业的盈利水平。我们维持行业“中性”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