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宝钢力拓最后敲定铁矿石价格
2008-07-01 15:39:5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新手来了
发帖数:10307
回帖数:1341
可用积分数:180790
注册日期:2008-03-12
最后登陆:2010-11-14
主题:宝钢力拓最后敲定铁矿石价格

粉矿和块矿分别上涨79.88%和96.5%!6月23日,僵持了4个多月的中澳铁矿石谈判终于有了定论。

   “这不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但也算是个顾全大局的结果。”在得知宝钢与力拓公司就2008年度铁矿石价格协议谈判达成一致后,北京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晓明第一反应是“谈成总比谈崩好”。

   不过,中澳谈判的结果使得铁矿石市场首次在亚洲出现了两个价格,这宣告着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年度定价、涨幅统一”的机制已经寿终正寝,未来谈判可能变为“单对单”定价。

   顾全大局的结果宝钢集团6月23日晚间宣布,宝钢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公司终于达成2008年度铁矿石价格协议。根据协议,力拓的PB粉矿、杨迪粉矿、PB块矿将在2007年度价格基础上分别上涨79.88%、79.88%和96.5%。三者基准价格分别为1.4466美元/干吨度、1.4466美元/干吨度和2.0169美元/干吨度。该涨幅已超过了2005年当时的71.5%的创纪录涨幅。

   对于96.5%的最高涨幅,有业内人士用了“惊人”二字来形容。对此,周晓明表示,涨幅总体符合预期,并没有达到“出乎意料的上涨水平”。更为可喜的是,传统定价机制的大框架得以维持,协议中并未出现“运费差价补偿”等字眼。

   “此前由于谈判一直未果,对钢铁行业的不确定因素及风险一直存在,铁矿石涨价的确定使行业发展获得了稳定的预期,对市场情绪而言是偏利好的。”周晓明表示。

   今年2月下旬,宝钢与巴西矿业企业淡水河谷公司就2008年铁矿石合同价格上调65%至71%(依品位不同而定)达成协议。而澳洲必和必拓和力拓不满意此价格,以运费溢价为由要求更多的涨价幅度。宝钢与澳方的谈判随即陷入僵局,澳矿巨头曾扬言“谈判破裂就卖现货”。

   “谈判艰难的程度前所未有,此次能在最后时刻达成协议,避免了谈判彻底破裂这个两败俱伤的结局,这是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周晓明表示,“从长远角度考虑,维持年度价格谈判机制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北京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方僵持了4个多月,估计是6月底“两拓”与部分中国企业的合同将停止供货,对中国企业不利,为了顾全大局,宝钢痛下决心,做出了这个谈判决定。

   宝钢集团有关人士也表示,留给谈判的时间已经不多,终于出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应该得到市场和业界的理解。

   周晓明表示,此前力拓曾力求让价格涨幅超过市场所预期的85%乃至95%,最终谈判结果比这一预期好,按此协议进口的澳矿价格仍低于现货市场价格。周晓明分析说,加权平均后,澳矿涨幅约为85%,而事实上,对中国大多数钢企而言,粉矿的进口量更大。据悉,按照20%的市场占有率,全行业吨钢成本比去年上涨123元。相比巴西矿65%的涨幅,全行业吨钢成本将增加30元左右。

   谈判惯例基本瓦解继2月下旬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65%和71%的涨价协议后,宝钢又与力拓公司达成了粉矿和块矿分别上涨79.88%和96.5%的协议。两个价格的出现,让不少业内人士忧心忡忡。

   “这一谈判结果意味着以往的谈判惯例‘寿终正寝’。”徐向春表示,尽管中澳的谈判最终没有破裂,但力拓显然大获全胜,谈出了巴西矿之外的第二个涨价幅度。而基于同样的海运价补偿诉求,必和必拓也势必会跟随这一结果。

   据悉,此前根据谈判规则,铁矿石公司在与第一家钢厂达成价格协议时,均许诺不会给予之后的任何钢企更低的价格;钢企也会许诺不会给予之后的铁矿石公司更高的价格。

   徐向春认为,该谈判结果标志着沿袭几十年的铁矿石谈判惯例寿终正寝。铁矿生产商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破坏谈判规则,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再次给中国钢铁业敲响警钟。“未来铁矿石市场将进入动荡局面,更加不可捉摸,无规则可循”。徐向春表示。

   周晓明也认为,中澳谈判的结果使得铁矿石市场首次在亚洲出现了两个价格,一个市场的首发价格机制被打破,谈判规则已基本瓦解,这将对明年的中国与巴西的铁矿石谈判将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既然澳矿得到了海运价补偿,巴西矿是不是也可以找欧洲钢厂要海运价补偿?”周晓明感叹道。

   面对两大铁矿石供应商铁矿石价格上涨的逼迫,中国钢铁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已经成为了事实。周晓明分析说,按照20%的市场占有率计算,国内钢厂使用进口澳洲矿的炼铁成本每吨大概将增加123元。而随着我国港口铁矿石库存逐步被消化,加之油电涨价等因素影响,未来我国钢铁价格将继续上行。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