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股票我为王 |
发帖数:74822 |
回帖数:5844 |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0-11-06 |
|
主题:53家券商债券承销进账70亿 中信占最大份额
2011年11月27日 22:34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当股市还在底部苦苦挣扎之时,有一个市场却出现了“艳阳天”。
从9月下旬开始,债券市场就走出颓势,国债指数、沪公司债、沪分离债纷纷创下半年以来新高。各类公司债、企业债、金融债券发行出现火爆的景象。打开交易所公告,满眼都是债券融资的消息。
背后承销商的利润也因此滚滚而来。
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22日,今年以来,53家券商承销的债券融资额度高达5408亿元,远超2522亿元的IPO融资额。
债券承销收入也日益接近IPO收入。根据1.3%的费率计算,53家券商的收入大致有70亿元,而同期券商通过IPO承销获得119亿元收入。债券承销收入已经占IPO的六成。
债券融资增幅50%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截至11月22日,一共有335家上市公司的债券发行,募集的资金规模高达7022亿元。
去年全年才仅有235家上市公司发行了债券,吸收的资金也仅有4836亿元。今年债券池水已经猛涨了50%,而且从可预测的前景看,仍然会保持高速上涨。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还有高达559家公司已经公布了债券融资计划,但尚未发行,拟募集资金达到2.09万亿元,明年仍然是债券融资的春天。
债券发行火爆,背后的承销团也获利丰厚。债券承销的主力是银行,券商也在其中分得了一杯羹,尤其是交易所交易的债券,券商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在各种债券中,与券商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主要是交易所交易的债券。一般来说,中短期融资票据、国债都由银行来承销、在交易所交易的公司债和有发改委批准的企业债一般都由券商来发行。”日信证券一位债券分析师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交易所交易的债券中,券商承销的金额为3457亿元,比例已经占到一半。
如果再加上未在交易所交易的债券,截至11月22日,券商承销的债券金额更是猛增至5408亿元。目前有53家券商开展了债券承销业务。
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在IPO承销上,券商征收的承销费率,不低于3%,业内普遍参照中小板4%~5%承销费率收取。而债券承销费率相对少一点,通常承销金额在10亿元以上,承销费率为1.2%~1.5%;10亿元以下的,承销费率仅有1%~1.02%,平均为1.3%。
如果以1.3%的行规来计算的话,53家券商获利70亿元。
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助理夏建亭还表示,上交所正制订未来三年债券发展规划,将建立与股票市场同等重要的债券市场。券商从债券市场获得的“蛋糕”将越来越大。
中信承销金额居首
近两年,中小券商因中小企业的IPO大放异彩,一些大券商话语权旁落,但是在债券市场,老牌券商仍占主导地位。
截至11月22日,今年承销债券发行金额排名前五的券商依次是中信证券(11.09,-0.06,-0.54%)、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国泰君安、中信建投,承销金额分别为853亿元、673亿元、469亿元、451亿元、318亿元。
5家券商承销规模为2764亿元,市场占有率为44%。
如果按承销公司数量来排名的话,位居前列的依次是中信证券24家、国泰君安21家、银河证券20家、广发证券(28.18,-0.87,-2.99%)19家、中信建投和平安证券均为18家。
债券市场的强者多是资金实力强、拥有众多客户资源的券商。譬如,已连续三年夺冠的中信证券,所承销的公司都是大块头。
工商银行(4.22,-0.06,-1.40%)380亿元的债券融资,中国中冶(2.89,-0.01,-0.34%)100亿元的发行规模,184亿的浦发银行(8.62,-0.08,-0.92%)次级债,主承销团中都有中信证券的身影。其作为唯一一家承销商承销的还有陕天然气(18.13,-0.27,-1.47%)、八一钢铁(9.00,-0.12,-1.32%)、深高速(3.94,-0.08,-1.99%)、马钢股份(2.81,-0.01,-0.35%)等公司的企业债,平均融资额有18亿元。
今年以来,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超过100亿元的仅有11家公司,包括农行、建行、工行、中行、中国人寿(17.46,-0.38,-2.13%)、交通银行(4.54,-0.06,-1.30%)、中国石化(7.26,-0.04,-0.55%)、浦发银行、中煤能源(9.26,-0.04,-0.43%)、中国中冶以及兴业银行(12.38,-0.13,-1.04%)。
它们背后的主承销商是占据高端资源的中金公司、瑞银证券、中信证券、高盛高华、中银国际等券商。
宏源华林争抢份额
债券市场的“蛋糕”越来越诱人,除了老牌券商以外,中小券商也争相抢食。
“传统意义上,做债券承销的都是大型券商,但是这两年来,宏源、华林等一些中小券商在债券承销市场进步迅速。”中原证券固定收益部一位投资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Wind数据显示,今年债券承销家数排名前20的券商内,除合资券商外,仅有宏源、华林是中小券商,排名分别在第8、11位。
去年,宏源证券(14.09,-0.07,-0.49%)共承销债券12家,募集资金135亿元,而今年以来,宏源承销的家数上升至16家,市场份额也从3.2%增加至4.5%。募集的资金量达到200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
华林证券则崛起于近三年。其固定收益团队从2005年起成立,在债券承销方面的投入力度很大。今年以来,共承销了14只债券,金额达到125亿元,市场份额从3.76%增加到3.95%。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最近华林证券部分承销队伍转投国信证券,今后能否保持优势还很难说。
尽管不乏做得较好的范例,但并非意味着所有中小券商都跻身这块市场。
71家具有承销业务资格的券商中,有17家公司没有债券承销业务,分别是民族证券、国金证券(11.81,-0.06,-0.51%)、华泰证券(9.50,-0.11,-1.14%)、长城证券、东海证券、世纪证券、日信证券、华英证券、万联证券、大摩华鑫证券、中山证券、华融证券、金元证券、国盛证券、海际大和、东北证券(16.70,-0.21,-1.24%)以及上海证券。这其中还包括华英证券、大摩华鑫证券、海际大和三家合资券商。
在债券融资井喷、券商承销业务欣欣向荣的时候,是否有那么多资金来认购,券商承销的债券是否会砸在自己手里?
上述中原证券固定收益部的投资经理告诉记者:“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债券票面利率不断上升,那些利率相对较低、公司质地不怎么好的债券,有可能卖不动。”
“今年市场基础还可以,但是影响比较大的是市场流动性。现在每天都有很多新发的债,我们倒不会那么频繁去申购。一般是需要或符合客户要求的时候有选择地做。”他补充道,“在券商自营投资债券方面,不管市场好不好,相比二级市场都更为理性。”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