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随便股民 |
发帖数:12603 |
回帖数:3292 |
可用积分数:1283082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5-07-24 |
|
主题:江淮:三款车型打市场 营销尚有提升空间
自主车企当中,江淮比较特别。这家车企比所有的自主品牌都要早,但在乘用车领域的发展却要明显滞后。他进入乘用车领域也是要合资,与韩国现代一起搞出了瑞风,后来现代退出,瑞风成为了江淮自主产品。而后,江淮先后开发出了宾悦、同悦、和悦以及悦悦。
回顾2011年,江淮的动作并不多。如果不算上在2010年年底推出的悦悦,2011年江淮在4月份推出了瑞风和畅,在成都车展上推出了1.8L 自动挡和悦。不过,前者是一款自主品牌中高端商务车,目前的市场前景并不大。后者却只有自动挡,而且是四档自动挡。高达10万元的售价,也然它在比亚迪G6 2.0L和长城腾翼C50两款车型面前,着实没有多少竞争力。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江淮汽车的2011年,“止步不前”应该比较恰当,尽管他们推出了两款新车。
同悦、和悦、瑞风撑起江淮乘用车
2011年里,江淮在乘用车领域的销量,主要得益于三款车型,和悦、瑞风和同悦。
瑞风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是一款高性价比的商务车,销量也一直稳居自主品牌商用车的头把交椅。2011年前11个月,瑞风的总销量为5.52万辆,虽然相比2010年有所降低,但其市场地位还是别家企业所无法撼动的。可以说,瑞风是江淮汽车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一款车型,当然,它们应该感谢现代汽车提供的技术基础。
而江淮和悦(包括和悦RS),则是江淮汽车乘用车完全自主以后,最为成功的一款车型。当初以6.58万元的价格进入市场,凭借着非常漂亮的外观设计和2710毫米的轴距,和悦逐渐进入自主紧凑级轿车市场的一线阵营。2011年,和悦全年销量应该超过8.5万辆,相比较2010年,应该有20%左右的增长。这样的成绩,在自主普遍低迷的2011年里,应当说是相当不错的了。
除了以上两款车型,同悦是江淮乘用车另外一款表现还算可以的车型。它的外观设计与和悦一脉相承,在诞生之初,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这亮点是同悦在2011年销量表现还算过得去的主要原因。
以上三款车型,几乎撑起了江淮乘用车的全部江山。除了这三款车型,宾悦、悦悦两款车型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江淮瑞鹰的销量在自主品牌SUV车型当中,也只能算是小菜。2011年全年的销量也不会超过1.5万辆。2011年江淮花了大力气推出了瑞风和畅。可是这款车型表现如何,从江淮对于它销量数据的缄口不言我们也能看得出来。
这些车型中,我觉得最为可惜的是悦悦这款车型,我原本对它给予了很大希望。
可是——
谁葬送了江淮悦悦?
自从奇瑞在2003年推出了奇瑞QQ3,A00级小车似乎就成为了自主品牌车企迅速提升企业销量的一个利器。长安推出了奔奔,比亚迪推出了F0,长城推出了精灵,另外就是江淮的悦悦。江淮悦悦是它们当中最后推出的一款,然而,翻翻这些A00级小车的销售数据,悦悦也是它们当中销量最差的一款。就外观和内饰而论,江淮悦悦相比较其他自主车企的竞争车型来说并不逊色。应该能够颇为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而实际销量情况却并非如此。
我想,高定价是悦悦败走麦城的第一大因素。我不知道江淮汽车的营销人员是如何思考的,或许是对自己的这款产品信心过度,也可能是他们希望剑走偏锋,不希望与其他竞争对手面对面的战斗。不管是什么原因,他们给出了4.38万元的起价。然而,只要看悦悦的车型配置,我们就会发现,这款车型实际上并不值这么多钱。4.38万元起价的悦悦连个安全气囊都没有。
对于国内购买A00级小车的消费者来说,他们需要的,只是一款价格尽量低,基本功能具备的日常代步车而已。中国A00级消费者还远远没有达到欧洲那样,具备购买精品小车的经济实力,或者说,我们的市场还没有培育出一个足够庞大的精品小车的消费群体。所以,即使江淮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也必须面对这个现实——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小车的心理价格区间只有3万元左右。
营销活动太少,消费者根本无法认识悦悦,是这款车型销量不佳的第二大因素。自从江淮悦悦上市之后,我们就很少听到看到这款车型的消息。江淮品牌本身在自主车企当中还处在二流位置,而消费者对于江淮悦悦更是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之下,销量怎么能够上的去呢?
第三个因素,应该就是江淮悦悦推出的时间不对了。如果江淮悦悦能够早一年问世,其境遇可能也会好一些。如果能在2010年市场井喷之时打下一定的销量基础,那么至少就能够拥有一定的保有量,拥有一定的马路出镜率,消费者对它的认识也会更多更好。在2010年底推出,2011年的低迷市场让悦悦出师不利,进而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点评:换主将更要换思想
江淮汽车一直以来给我留下的主要印象是“稳”字,江淮所推出的同悦、和悦以及悦悦,应该都是非常不错的车型,能够在进入乘用车领域时间不长的情况下,打造出这几款车型,没有过于强调产品布局的速度,也能够够得上一个稳字。而江淮汽车在2011年的失误,则是过于看重自己在商务车领域的地位,对瑞风和畅抱有太大的希望;第二是对于悦悦这款车型定位的错误。正向上面分析的那样,如果悦悦起价下降万元左右,即使最低配车型永远没有车卖,它也不会是今天这个局面。反思失误,江淮汽车还是有希望翻身的,毕竟他们在商用车领域还有足够的资本。
前两天,江淮汽车发布公告,大意是其22年的领军人物左延安即将退位,由安进接任。业界对于这一变动的最大联想,就是江淮汽车与奇瑞汽车的大一统问题。如果此举最终成行,对江淮乘用车来说,是不是一件好事?我以为否。奇瑞汽车现在境遇同样不佳,而且到目前为止奇瑞也还没有找到相应的正确解决策略。如果在这个时候,江淮与奇瑞重组,与江淮的乘用车是不利的。两家乘用车的合并,唯一的好处是诞生出一个年销量过百万的汽车集团,而同时产生的,将会是两家车企问题的叠加,这恐怕是两家车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重组一事,还是等到两家车企都找到自身问题解决办法之后,再去考虑吧。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