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建筑三十年 传承创新铸丰碑
2012-06-09 22:24:0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随便股民
发帖数:12604
回帖数:3292
可用积分数:1289657
注册日期:2008-02-24
最后登陆:2025-08-01
主题:中国建筑三十年 传承创新铸丰碑

 沐浴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中国建筑走过了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勇攀高峰的三十年。三十年来,中国建筑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分别增长了827倍、382倍、363倍、326倍,成为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先行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回顾中国建筑“组建三十年、根基六十载”波澜壮阔改革发展历程,可归纳为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实现了“六个转变升级”,形成了“七条基本经验”。

  “五个发展阶段”

  一是大建设时期(1952年-1982年)。中国建筑组建于1982年,但其成员企业大都有近60年的历史。新中国诞生之初,百废待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野99师等一批部队整建制转业(后成为中国建筑重要成员),与中国建筑各成员企业一道,按照党和国家的统一指挥,义无反顾参与了以中国一重、二重、长春汽车厂等为代表的156个国家重点项目及大庆油田、江汉油田、燕山石化等一大批国家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为满目苍夷的共和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南征北战的铁军,重点建设的先锋”。

  这一时期,中国建筑还遵照中央“要准备打仗”的战略部署,辗转祖国“大三线”建设。中建人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完成了一大批重要的国防军工建设项目和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就涉足海外经营。1960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建筑工程公司成立。当时公司已在蒙古、越南等国承担援外项目(1979年2月,中国建筑工程公司重新成立,与国家建工总局外事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专事对外承包业务)。1979年6月1日,中国海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冲出境外注册的中国建筑公司。由此,拉开了中国建筑几十年波澜壮阔走向国际大市场的序幕,成为中国建筑业走出国门的排头兵。在参与国家对外经援工程建设中,中国建筑累计完成各类经援项目500多项,总建筑面积近700万平方米。援外业务在促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推动中国建筑海外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大变革时期(1982年-1991年)。1982年5月,国家机关进行机构改革,撤销国家建筑工程总局,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将其行政管理职能划归刚刚成立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将其直属企事业单位合并,于1982年6月组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11月3日 国务院发出通知,确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为国务院直属局级单位。包括六个工程局,翌年9月,又接收基建工程兵21、22支队,成立两个工程局,共八个工程局,三个设计院、一个勘察院,还有物资公司、配件公司、专科学校,以及中国建筑工程公司、中国海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在对外经营上,还以董事会的形式,联合省市建工系统以分公司名义统一对外;冶金、水利、市政、园林、工程机械,也曾加入其中。组建后,在“中国建筑”大旗下,各个成员企业经历了管理体制、理念文化等的磨合适应,尤其是经过这次历史性的变革,中国建筑成为中央、国务院部委机关第一批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

  这一时期,中国建筑经历了中国史无前例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疾风暴雨的洗礼。经历了从军工向民用、从“三线”向城市、从集中向分散的“三个转变”。并在实施“主攻高、大、精、尖、特、重、外工程,不与地方企业争利”策略中,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国建筑新纪录。三局在承建我国当时第一座超高层建筑-深圳国贸大厦中,采用滑模施工新技术,创造了名声遐迩的“三天一个结构层”的“深圳速度”。由此,“深圳速度”便作为深圳改革开放的标志性用语而载入我国改革发展的史册。

  这一时期,中国建筑改革创新,通过吸收、集成实现了再创新。鲁布革水电站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实行国际招标的水电建设工程,它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手段,最终实现了工期短、成本低、质量好的效果。1988年,中建二局、三局、五局、八局等先后被建设部批准为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的试点单位,经过试行取得成功经验。1989年中国建筑提出了“对外发展总承包、对内实行项目法”的改革思路,各工程局相继制订了《项目法施工条例》、《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项目法施工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并出现了多种项目管理形式。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中国建筑项目管理已走在同行业前列,成为中国建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对用工制度进行了改革。随着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彻底改变了中国建筑组织构架,实现了管理层和劳务层的分离,企业组织用工制度向市场化方向不断迈进,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这一时期,中国建筑企业文化逐步形成。各工程局根据自身实际和特色总结了不同的企业文化理念。1990年,总公司经过调研、筛选和提炼,并经过中建系统领导者、管理者、生产者以及职工家属的讨论认可,最终确定了“敬业、求实、创新、争先”的企业精神,大大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