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伊利和蒙牛到底谁更牛
2008-07-17 20:36:2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明天涨停
发帖数:20129
回帖数:1193
可用积分数:98351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10-12-27
主题:伊利和蒙牛到底谁更牛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两牛相争,放牛的受伤。蒙牛与伊利的这场奥运之争,最大的“得”不是他们之间的利益得失,而是在于更大程度上拉开了与二线品牌的差距,形成了真正的“第一集团”。当然,最让伊利心痛的莫过于它以巨资披上奥运赞助商的光环,却没有拉大与蒙牛的差距。从2007年发布的销售数字来看,蒙牛已经超过了伊利。对伊利来说,奥运之战,尽管在品牌上加了分,却在市场上失了势,实属无奈,令人扼腕叹息。

   窃以为,从伊利的奥运整合传播策略来看,奥运是光环,却更是枷锁。伊利在奥运梦的刺激和潘刚的强势下,完成了传播上的华丽转身,但却陷入了另一个陷阱:由于资源过分集中在广告传播上,却忽略了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结果在产品战略上只能处处跟随蒙牛,失了先机。伊利可能忘记了,在通向成功的路途中,奥运其实只是其中一座桥,并不是全部。

   但是,很难说蒙牛就是这场竞争的最终赢家。事实上,蒙牛不得不花更大的传播和推广费用去进行所谓的“隐性营销”,这对它的财务表现影响极大。在蒙牛发布2007年财报后,已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它在液态奶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其毛利率却是三大乳业品牌中最低的,跌至22.5%。我相信,这其中除了原料成本上升之外,营销费用的较大增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是不是奥运赞助商,这可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能没有强大的产品支持,不能没有与自身品牌内涵良好的结合,不能没有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和体验。如果只靠声音大,那么你会发现真正卖座的,只能是那些广告中的明星,或者是广告背后的媒体,反正不是企业。如果这样,巨大的广告成本靠谁来消化?因此,这场竞争没有赢家。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