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伊利股份定增四易其稿玄机:酸奶收缩 冷饮加码
2012-10-21 20:48:4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17
回帖数:21875
可用积分数:9987922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25
主题:伊利股份定增四易其稿玄机:酸奶收缩 冷饮加码

10月13日,伊利股份 (600887.SH)50亿元定向增发预案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审核批准,这场始于2011年5月的“募资马拉松”终于跑到了终点。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自2011年5月19日,伊利股份首次提出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预案后,由于二级市场的波动和低迷,此后该增发预案在2011年11月16日,2012年2月29日,以及2012年8月23日三易其稿做出版本修订。

在首次定增预案中,伊利将发行价格定为不低于32.67元/股,而第四次修订版后,发行价格则定为不低于17.31元/股。由此,最终的募集资金由第一次预案时的最多70亿元降至最终的50亿元。

根据定增预案,伊利计划将该笔巨额募资投向液态奶、奶粉、冷饮、酸奶以及奶源等五大项目,同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然而20亿元的落差,让伊利不得不在募集资金的使用投向上做出巨大的调整。

记者发现,在2011年5月定增预案的版本中,伊利原本计划将14多亿元投向酸奶项目,而最终该项目被削减至4.6亿元,费用压缩近10亿;相比酸奶项目的命途多舛,伊利的冷饮项目却出人意料的逆市而上,其项目投资额从最初设计的2.75亿元,增加到8.05亿元,增幅接近200%。

酸奶、冷饮两大板块命运迥异的背后,究竟是伊利怎样的战略调整和发展考量?伊利一位高层负责人在向本报记者邮件中回复称:“这是公司根据融资总额的调整,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以及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了子项目投资规划的结果。”

酸奶业务疑被收缩

根据行业研究机构的统计,国内常温奶市场经过几年高速发展以后,这两年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增长速度由前两年的30%以上跌至22%左右,但酸奶的产销量一直都保持直线上升趋势,近两年国内酸奶市场增长速度都保持在30%以上,其中果粒酸奶等品类的增长率更是达到40%以上。

广州乳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向本报记者分析说,酸奶产品是乳品体系中的高端产品,但却一直是伊利体系中的一块短板,伊利在2011年基于当时的行业市场前景的分析研究后,提出了扩张计划,应该是希望把酸奶作为公司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正略钧策合伙人侯昌志则向记者分析说,通过伊利今年的半年报可以看出,上半年其包含酸奶业务的奶制品营业收入降低16.26%,而反观冷饮营业收入增长10.55%,其利润率增加4.35%,所以在目前资本市场并不景、,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加强冷饮板块的投入也是可以理解的。

王丁棉认为,收缩酸奶业务的另一大原因在于,目前蒙牛和光明在酸奶市场上的强势让伊利在追赶中感到力不从心。

有媒体资料显示,目前在南方市场上,光明、蒙牛和达能三家能合占到五成的比例,其中光明最大。而按照AC尼尔森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在广州整个酸奶与乳酸菌饮料市场中,光明、达能、蒙牛分别占据25%、18%和11%份额,伊利则与卡士同为9%。

而在华东市场,光明乳业更是一骑绝尘。2012年一季度,光明乳业酸奶业务在华东市场的份额高达56%。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在今年5月份再推8款果粒酸奶新品上市时表示:“光明今年不仅要继续保持酸奶领先优势,并且要与跟随者拉大距离。”

不仅如此,对于伊利酸奶业务的“坏消息”还包括,在去年11月蒙牛拿下华北最大酸奶生产商君乐宝51%股权之后,其酸奶市场占有率高达34%,而蒙牛还在近年中先后收购或投资湖北友芝友、天津华明、成都金蒙等厂作为酸奶加工厂,更靠近奶源地且缩短冷链运输半径。而光明则开发出了国内首款常温酸奶莫斯利安,这使得其可以突破冷链覆盖半径而获得更大的扩张机遇。

而伊利的定增预案显示,其酸奶投资项目基地的江苏省苏州市和广东省惠州市又恰恰在竞争最激烈的华东和华南市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冒险。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