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詹纯新:中联重科改造科研体系走产业化之路
2012-10-28 16:01:18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小女子
发帖数:13443
回帖数:1878
可用积分数:5913365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24-11-07
主题:詹纯新:中联重科改造科研体系走产业化之路

行事低调,待人谦逊。这是詹纯新留给人们的印象。在中联重科,他无疑是所有员工的“精神领袖”;而在业内,戴着金丝眼镜的他,被很多人尊敬地称为“詹纯新博士”。

詹纯新获得了无数的企业家的荣誉,他多次代表中国企业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他站在意大利的讲坛上,向中意两国总理和数十名商界精英发表演讲。

然而面对本报记者的专访,作为混凝土机械行业领军企业的掌门人,詹纯新谈论最多的是20年来他是怎样把一个国有科研院所改造成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故事。

一句话让我深受刺激

20年前的9月28日,在位于长沙桐梓坡路的建设部下属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简称“长沙建机院”)一块水泥坪上,中联重科在一片热闹和喧哗声中,挂牌成立。这是詹纯新作为一名企业家的起点。

1992年,詹纯新还是长沙建机院的副院长。他决定从研究院借款50万元,并带领7名同事一起创办一家公司,起名为“中联”。“中”是“国字头”的概念,“联”有产学研联合的意思。

“当时中央提出‘企业是我国科研开发投入的主体’,这句话让我深受刺激,我们是科研院所,结果看到投入主体是企业,这坚定了我走产业化路子的决心。”回想起但是办企业的初衷时,詹纯新如是说。

实际上,在中联重科创办之前,长沙建机院已经成立过很多公司搞创收。1985年,建设部将其下属的长沙建机院列为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后对科研费用和事业费用大幅裁减至原来的1/3,但鼓励研究院去有偿转化科技成果。在这期间,长沙建机院下属的5个研究所都纷纷成立了公司。

“当时情形比较乱,只要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有的科研人员出去卖图纸,有的去做钢材生意,有一个工程师还自己去做地板砖……”詹纯新说,当时搞“创收”的结果是科研人才大量流失,整个研究院整体实力日趋下降。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