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金健米业易主重振主业 粮企抱团组建“航母”
2013-03-09 19:55:0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股票我为王
发帖数:74822
回帖数:5844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注册日期:2008-02-24
最后登陆:2020-11-06
主题:金健米业易主重振主业 粮企抱团组建“航母”


2013-03-09 10:46 来源:三湘都市报

  舢板出海,风雨难测;航母远行,巍丽壮美。

  1998年,金健米业登陆资本市场,人们觉得这只“中国粮食第一股”诞生在“粮食生产大省”的湖南理所应当;然而,数年来,它在坐拥着“鱼米之乡”时,粮油加工的主营业务却每况愈下。

  有人说,这真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但毫无原料竞争优势却强势崛起的新加坡益海嘉里等企业集团告诉我们:在粮油行业,舢板出海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是航母争霸方晓胜负。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13-03-09 19:55:0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股票我为王
发帖数:74822
回帖数:5844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注册日期:2008-02-24
最后登陆:2020-11-06

  金健米业易主复牌的当下,湖南政府正打造“千亿产业”、“百亿物流”,湖南粮食集团成功入主金健米业,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抱以期待,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以金健米业为载体的湖南粮油航母是否初现雏形?

  金健回归与市场期待

  对于金健米业的易主复牌,市场人士大多以“回归”概之,“与湖南粮食集团战略联姻,这只‘中国粮食第一股’终于要重振粮油主业了。”

  “重振”二字背后,是金健米业多年来主业不强、业绩欠佳的写意。其财报显示,公司2009年和201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80万元和56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皆出现不同程度亏损;2011年甚至大幅度亏损6704万元。

  金健米业前身是常德市粮油总公司,都说“湖广熟、天下足”,身居“稻谷产量全国第一”的粮食生产大省,业内人士对金健米业的诊断却是:从公司主营业务表可以看出,占营收比重超过七成的粮油食品加工业的长期疲软,是公司净利不断被削减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反,总部设在上海浦东新区的新加坡独资企业益海嘉里,虽其名在国内鲜为人知,但它是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的食用油巨无霸,而且旗下品牌众所周知,包括“金龙鱼”、“胡姬花”、“香满园”、“口福”等。

  不过,在湖南粮油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口,金健“回归”仍给人期待和想象。金健米业公告称:湖南粮食集团承诺将公司作为其粮油业务最终整合的核心上市平台。湖南粮食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同或相近的资产,将注入金健米业。

  “湖南省内粮油企业资源集中度不高,品牌整合力度不大,亟待整合粮食行业优势资源,做强做大,以推进湖南粮油‘千亿产业’工程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华泰证券分析师陈煜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

  舢板出行的时代已过去

  粮油企业曾是计划经济的“宠儿”,而随着粮食购销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特别消费和需求结构日益多样化,更面临生存的挑战。

  “粮油行业不好做,赚不了多少钱。”3月6日,浏阳一家粮油生产企业负责人在电话中向透露,市场竞争太大,他准备将企业卖掉,转做贸易流通。

  在上游原料受控和下游激烈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制下,利润微薄、单打独斗、规模品质难以突破,成为中小粮企的共同困境。即使是金健米业,1998年已经上市,后来竟辗转做起了乳品、药品和房地产,一路跌跌撞撞,而今重组之后,算是回归粮油主业。

  “湖南是粮油大省,但强势品牌一直比较稀缺。”湖南粮食系统一位官员坦言,这与湖南农业大省地位不甚匹配,他给出的药方是创新体制机制,加速并购重组。

  而据采访获悉,湖南全省各市州几乎都有自己的米面油品牌,但基本都难走出本地区。没有资源和资本的合纵连横,小舢板式的企业注定难抗大风浪,更甭谈出海远航搏击国际市场。

  数据显示,在国内纳入统计的7698个稻米加工企业中,其中日处理100吨以下的有5296个,占72.4%;日处理1000吨以上的大企业只有24个,仅占0.4%。与食用油、面粉类粮食加工企业相比较,大米加工企业显得更缺少龙头企业。

  而诸如益海嘉里这样的巨头,早已在湖南布点,通过规模扩张,其产品销售网络已基本覆盖到中国县级城市,最终掌握了国内小包装食用油40%左右的市场份额。

  正如湖南粮食行业协会会长左恩南所言,对于湖南粮油来说,以区域性、专业性的集团企业为支柱,以小而精有特点的民营企业为补充,形成分布合理的企业群,由“小舢板”转向“大舰队”搏击市场,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粮油航母加速启航

  熟悉市场运作的人都知道,要想产生一流粮油企业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采购环节有强大的资源凝聚力,第二步是掌控需求市场的营销和物流渠道。

  在农业大省湖南,一艘粮油航母的浮出水面始于2010年底。2012年12月26日,湖南粮食集团正式挂牌。

  湖南粮食集团董事长谢文辉接受采访时透露,成立仅仅两年时间,集团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翻了一番,达到50多亿元。

  规模的急速扩大,在于这艘粮油航母扬帆出海的渴望。该集团成立一年之后,将拥有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郴州裕湘面业纳于麾下,致力于把裕湘面业打造成为中国面业大王。

  其后,并购重组持续加速,直至重组“中国粮食第一股”金健米业。

  “湖南粮食集团正从战略上把资源的有效整合、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作为集团整体发展的战略来对待。”谢文辉坦言。

  按照湖南粮食集团的思路,实施全产业链战略,再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该集团粮油年加工能力将达到100万吨,年货物吞吐量500万吨,年市场交易额100亿元,物流总产值100亿元。
  对于“能否做中国版的益海嘉里”的追问,谢文辉说“答案在未来”。不过他信心笃定,“通过实体经营与资本运营双轮驱动的效应,正在放大。”或许,这正是湖南粮油企业获取国内国际市场话语权的必然路径。

  (来源:三湘都市报)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