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haorenla |
发帖数:5383 |
回帖数:548 |
可用积分数:100060 |
注册日期:2008-07-04 |
最后登陆:2010-11-18 |
|
主题:中国电信愿为C网付“高”价
虽然分析人士认为总价1100亿元的C网收购价格偏高,但为了尽快进入移动通信市场,中国电信称愿意付出相应的溢价。 8月1日,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762,下称中国联通)公告了C网交易的相关进展,美林亚太有限公司(下称美林公司)的一份报告评估了这一成交价格——按照企业价值EV/EBITDA比,此次C网的成交比率要高于中国移动当前股价的成交比率。 美林公司是中国联通独立董事委员会的独立财务顾问。该公司认为,中国移动及联通本身为最能直接与C网业务相比较的公司,因为两家公司均在同一市场运营,最能相似地反映C网的运营及监管环境以及用户人口资料。 而当下中国移动的交易价格所反映的EV/EBITDA倍数比为9.1倍,由于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市场的优势地位,若以9.1倍的价格成交,已能反映对C网整体价值的溢价。美林公司认为,C网的交易价格EV/EBITDA合适的倍数范围为9倍到11倍之间,2007年中国联通C网的整体EBITDA为99亿元,美林对中国联通C网业务和网络的整体估价范围为896亿元至1095亿元。1100亿元的成交价几乎相当于美林公司估算的峰值。 11倍的EV/EBITDA倍数比足可让中国联通满意,而对于中国电信来说,这一价格多少有点高。美林公司在其评估报告中认为:“中国电信这样的战略性买家,愿意为收购如CDMA整体此类运营商的控制权而支付一个更高的溢价”。 花旗集团也认为,这一价格偏高。其分析师在报告中写到,这一价格高出了花旗预计价格的10%,“即使是乐观预计CDMA收入预期也不能证明43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是正面的,尽管专线出租以及固话和移动电话联合运营能够增加投资价值,但是这要消耗大量的管理时间和精力。” 交易宣布之时,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曾经明确表示,可以接受支付一部分溢价,溢价损失可以通过尽快进入移动通信市场的方式得到补偿。 而在交易开始之后,曾经有媒体报道称,C网4000万的用户有一部分属于非活跃用户,这也被认为是中国电信的一大损失。 美林公司的评估报告也认为,这一交易的定价似乎并未参考现金流量和用户等多个因素。在双方交易对于价格变动的调整机制所考虑的只是收入的变化,而没有考虑用户数。 根据双方的协议,最终的交易价格将会在协议价格的基础上考虑到C网2008年上半年经营与2007年同期的增长情况。但是,美林公司在与中国联通管理层的沟通当中已被明确告知,预期价格调整机制不会对价格进行任何调整。依目前的数据估算,其最终的支付价应当不会有太大的出入,1100亿元“真金白银”基本已被中国联通收入囊中。 而对于中国电信来说,付出高昂代价之后,它要面对的是如何拯救濒临发展停滞的CDMA网络。 2008年前三个月中国联通C网收入67亿元,4月至6月的营业收入尚未公布,C网总用户截至6月为4316万,对比一年前仅增长1万户,而ARPU(平均每用户每月收入)值从58元下降至53元。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电信要在C网上有所收获,至少要等到数年之后。 8月1日,公告当中同时宣布,澳门公司和联通华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资产总值分别为78亿元和98亿元,这两部分资产也已经厘定在整体的交易当中。爱建证券分析师万阳松认为:“这部分交易未在市场预期之中,可能是对中电信1100亿元这一相对昂贵的交易对价的补偿。”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