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新手来了 |
发帖数:10307 |
回帖数:1341 |
可用积分数:180790 |
注册日期:2008-03-12 |
最后登陆:2010-11-14 |
|
主题:中国船舶工业须直面国际环境变化挑战
作为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造船大国之一,中国船舶工业在分享世界船市“盛宴”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重大挑战。
正在此间举行的2008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表示,从2003年开始,国际船舶市场进入了长达5年的景气周期。中国船舶工业抓住机遇,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年造船能力、年产量、手持订单均居于世界前列,标志着中国已经跨入了世界造船大国的行列。”张广钦说。
数据显示,从2003年起,中国造船产量的年增量达到200万吨至400万吨。2006年实现年造船1440万吨,2007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800万吨,全国规模以上造船企业实现利润达200亿元。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说,在产品结构方面,中国船舶工业已经实现了由按船东要求建造,到主动向市场推出新船型转变,客户群则由以小船东为主向以世界著名大船东为主转变。目前,中国船舶产品复杂度系数已经高于日本,主要船型建造周期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在全面掌握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设计建造技术的同时,中国已成功进入大型液化天然气、30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船、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等高端市场。
“外高桥、大连船舶重工、江南长兴等3家造船企业已经进入世界造船企业前10强,这表明中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地位已得到了显著提升。”王锦连说。
但业内专家们同时表示,船舶行业不仅是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同样也是风险密集的产业。在“分羹”国际造船市场“盛宴”的同时,深入融入国际社会化大分工也使中国船舶工业面临重大挑战。
王锦连表示,美元持续贬值及采购物价和工资成本大幅度上升等因素,令现实船价与历史高点相比大打折扣;次贷危机使得船东的融资能力受到影响,欧洲市场需求明显下降;伴随航运市场的巨幅震荡,国际造船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中国手持订单量将停止增长;随着国际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国际“共同结构规范(CSR)”等规则的生效带来建造周期的延长,从而使造船成本不断提高。
除此以外,中国船舶工业还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够、船舶配套发展滞后等问题。
专家们表示,面对上述挑战,中国造船企业需要在缩短造船周期、提供高质量产品、控制原材料成本、制造高附加值产品等方面多下工夫。
与高峰论坛同期举行的2008上海国际造船工业装备、船舶建造和技术展览会,为中国船舶工业提供了一个“向工装设备和设计技术要效益”的贸易交流平台。专家们认为,造船模式的转换、造船工装设施和建造技术的提升,将为面临挑战的中国造船企业带来“质的飞跃”。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