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盈利增长点饱受质疑 中体产业“转身”进退两难
2013-05-05 10:22:3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主题:盈利增长点饱受质疑 中体产业“转身”进退两难

  售地产项目弥补业绩

  利润新增长点饱受质疑

  翻开中体产业的历年年报,不难看出,一直以来,体育产品经营带来的收入微乎其微。1998年,中体产业上市之初,主营业务主要为体育产品的生产、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发等。自2008年,体育经营受“奥运年”刺激,出现“昙花一现”式的大幅增长,其后贡献一蹶不振。2012年中体产业体育相关收入3.2亿,占主营收入37.66%;毛利率24.84%,同比减少7.8个百分点。

  力求盈利的中体产业一直将希望寄托在房地产上。

  中体产业年报显示,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9亿元,同比上年减少30.36%,净利润7796万元,降低2.02%。公司表示,营业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商品房销售受到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相关收入的减少。

  中体产业地产收入大幅下降并非偶然。近两年,中体产业不断变卖地产项目。2010年,上海项目、九江项目曾被先后转让。去年12月,中体产业控股子公司宣布通过挂牌拍卖方式处置天津奥林匹克花园运动城资产;此外,去年4月,中体曾将惠州项目公司35%的股权转让给上海锐盈,为其带来约1691万元人民币的收益。

  去年11月,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对上市公司分类进行重新划算。中体产业被划归地产业。然而,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控股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加大体育项目在业务中的占比和收入,重新将其培育成为盈利增长点,成为中体产业的一块“心病”。

  段越清认为:“公司过去一年以及未来发展战略都是将体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2012年在体育赛事及运营、体育经纪等业务领域都有所体现,特别是新增加的体育彩票业务,成为公司新的营收增长点。”

  2012年7月,中体产业收购英特达后,主营业务增加了体育彩票业务。然而在对英特达系统9000万元的收购中,将近6200万元溢价部分令投资者再生质疑。

  “中体产业的‘体育+地产复合模式’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段越清如是说。

  “中体产业连续数次清理资产,短期内为业绩带来贡献,但长期情况堪忧,去年房地产大幅减少带来的业绩不佳就凸显隐患。投资项目收益,一直都在中体产业的利润中占着相当的比重。不断出售原本赖以生存的地产业务,如不能尽快找到务实的新的盈利增长点,中体产业将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一位会计分析师告诉记者。

   品牌和营收难两全

  怀揣着“奥林匹克花园”这个注册商标使用许可,中体产业一直希望将体育形象植入房地产品牌。然而资产运营状况的不断下滑,使得中体产业不得不在维持盈利和品牌保护中寻找平衡。

  近年来,奥林匹克花园项目不断萎缩。奥运过后,中体产业大量变卖地产资产同时,仅开发了5个奥林匹克花园项目,目前旗下仅存的沈阳和大连的项目尚在开发。

  “公司控股大部分奥林区克花园项目,个别以参股形式与开发商合作。地产商考虑到‘奥林区克花园’品牌与公司地产项目契合度较高,大多更愿意采取这种形式与中体合作。”段越清表示。

  据了解,“奥林匹克花园”加盟方式分为两类,一是中体产业控股,二是品牌输出,其中又有两类,一种是参股,二是收取品牌加盟费,品牌加盟费为每平方米60元。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奥林区克花园”品牌风险如何把控?段越清坦言:“品牌授权的模式还是有一定市场,但对整体业绩贡献不大,管理上的确存在风险,目前主要是通过协议和品牌管理手册加以规范,因此不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