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郭学红:中联重科的国际化步伐
2013-06-11 19:43:18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39
回帖数:21876
可用积分数:9988640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8-02
主题:郭学红:中联重科的国际化步伐

我的观点希望给后来的嘉宾一些路子,我就抛砖引玉吧。按照纪总提的要求,对于今天论坛的问题我想分这样几个层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于中联重科我们目前的国际化是怎样的,我们理解的国际化是怎样的,我们和工程施工企业或工程建设企业,我想在这方面做一些简单阐述。

  众所周知,中联重科已经开始了国际化的步伐,在海外的市场布局,服务网点建设,包括海外的并购或海外工厂建设。到目前为止中联重科已经基本完成了在全球海外市场的网络布局和营销保障网点布局,我们在前面讲到的基本已经完成。从1982年在英国并购,我们的海外并购之路一直没有停止,中联重科在并购上应该说走得比较顺利,目前我们海外并购的步伐还没有停止,并还在继续寻找探索、商谈一些合适的对象或者合作伙伴,但是海外投资建厂我们起动的比较晚,在去年刚完成了印度工厂的建设,现在正在起动巴西工厂建设和商谈俄罗斯工厂的建设,另外我们还在探索一些其他热点地区投资建厂的可行方案。

  总体来讲我们在市场国际化的步伐过程中,市场方面的工作已经做得比较多,并具备了初步的整体的一个布局。或者说是一个初步战略布局。但是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不仅仅在于此。市场国际化只是一个前兆,是我们走出去的第一步,我们认为中联重科的国际化,将走人才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管理国际化、品牌国际化等等一系列的更深层次的国际化,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化。而且按照中联董事长所说的中国企业最终真正国际化是深根本地化和本土化,如果仅仅是一个市场化的走出去,最终还是要走回来,不能真正的根深蒂固,只有本土化或本地化才是真正的国际化。我们经常对国外投资说的一句话,对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同样是使用的,我们认为中联的国际化是一连串国际化的组合,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当然我们对中联重科的国际化有一个简单描述,当有一天中联重科在举行高层和大层会议的时候,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肤色和不同语言,但是在共同讨论中联重科,这样我们国际化已经比较成熟的阶段的表现。内涵是各个方面的,包括市场人力资源、资本管理、技术品牌等等各个方面都实现国际话,才真正的构造了中联重科的国际化,也才能真正的构造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所以这是我跟大家沟通的第一个方面。即中联重科目前国际化走到什么程度和我们理解的国际化是怎样。

  第二个方面:和施工企业在中联重科走出去的过程中,或者说是国际化的步伐中,我们要怎么合作、我们希望怎样、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探索很久了。实际上随着国家走出去的战略的推进,加快了中国各类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但是应该讲的是真正许多走出去的先驱者,正是我们的工程师、施工企业。我们有的工程施工企业,在差不多20年前,就已经大量走向了国际市场。对于工程机械制造商来讲,实际上我们很明确的看到这一点,实际上最近几年我们很欣喜的看到有一些变化。可能十多年前,作为国内一些大型的施工企业,在海外承担工程的时候,使用国内品牌产品是比较少的。一个原因,是当时国内产品总体技术水平相对来说差一点,再一个由于当时走出去的状态比较差,在海外的服务保障比较差,造成我们施工企业,在国外承担工程的时候只能大量采购的是欧盟的产品。然而过去10年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工程机械设备的需求急剧增加和中国施工多样性、复杂性,市场对我们的装备要求越来越高。例如我们要更的高楼等,也促使工程装备制造商不断的根据市场要求去研发满足市场的新产品。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已经研发生产了例如101米的混泥土机等高端产品,和众多世界之最的产品,打破多项基尼斯记录的新产品,这都是为了满足中国市场需要而研发的,这些市场需要也牵引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商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和完善,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到目前为止,应该讲国内顶尖的工程设备制造商已经跻身于全球一流的工程设备制造商的范畴之内。包括中联重科、徐工、三一重工等十强的企业。如果当年我们觉得跟着人家后面追,但是今天我们已经不一样了。正是这种变化目前中资企业在国外承担工程的时候,已经开始大量采用国内的制造装备。得力于这种变化像徐工、柳工等这些企业,在海外已经基本成熟,所以我们国内这些施工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可以放心的采用国内产品做国外的工程。相对来讲我们的性价比要高,然而我们绝对不会吧所谓的性价比作为唯一优势,我们认为更大的优势今后的发展方向,例如我们中国人所特有的优势,会让我们在海外的服务中可以做得相对来讲比国外的企业更好,因为我们有先天的勤奋、刻苦等品质,所以我们在硬件的条件逐步完善后,我们超越了国外的竞争对手,我们必须把这一块形成竞争优势。

  去年在第三届分会上面,联合承包商会提出了一个打造中国工程机械海外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我们跟施工企业有一些沟通,解决海外施工企业遇到的一些难题。比如我们有一个项目在国外已经做完了,但是由于没有更多的项目,这个设备一定程度的融资平台可能就是一个问题,包括以后再制造再可能都是一些问题,所以基于这些我们打造了海外生态系统的理念,并希望借此在我们整个大的平台上面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我们认为现在首要做的就是要解决海外的融资问题减轻企业的施工负担。目的是让我们商会这个大平台真正组成一个产业链,对此我认为是跨界,我们就是肩并肩的合作伙伴和兄弟,所以我希望国内的施工企业走出去,有更多的机会给我们国内的装备企业提供一个机会,我们也会全力以赴的给大家做好保障,提供一些必须的支持。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