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三一重工科技创新乏力 中联重科借势抢占市场第一
2013-09-02 17:04:5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42
回帖数:21876
可用积分数:9988716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8-04
主题:三一重工科技创新乏力 中联重科借势抢占市场第一

一直在舆论上风生水起的三一重工,正在面临不缺定的国内市场前景;饱受舆论苛责的中联,却低调赢得了“中国市场第一”的宝座——备受关注的重工机械行业,虽然低迷的态势持续但竞争和变革加剧。

  8月30日,三一公布2013年度中报,上半年三一实现营业收入220.85亿元,同比下降3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51亿元,同比下降48.6%;每股收益0.35元。之前中联公布的中报显示,中联实现营业收入201.65亿元,同比下降30.75%,净利润29.06亿元,同比下降48.31%,基本每股收益为0.38元。

  细观国内重工机械行业两巨头的中报不难发现,不管是中联谨慎的“有质量的增长”,还是三一乐观的“中速增长时代”,都不可否认重工机械行业低迷的现状。

  行业低谷时期,“强练内功”成为共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是决定企业未来市场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半年报中,三一科技创新的相关数字虽然在继续增长,但中联科技创新能力更为迅猛。

  三一2013年半年报显示,累计申请专利 4886 项、授权专利 3115 项,居行业第一。三一在2012年报中数字显示,三一重工已累计申请专利 4528 项,授权 2428 项——这表示2013年上半年申请下来358件。而2013 年上半年,中联获国家专利授权量 753 件,同比增长 76%;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量 136 件,同比增长 800%。二者对比之下不难发现,中联2013年上半年专利授权数量大幅超越三一重工。

  这其中,由中联承建的国内唯一一个 “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标志着国内建设机械行业的共性技术研究已经拥有成熟的产业平。中联不仅专利多,更重要的是其科技创新含金量高,中联成为了重工机械行业技术变革的领跑者。

  借势技术创新的先发优势,2013年上半年中联继续深耕国内市场,表现不俗。2013半年报显示,三一国内收入仅161亿,而中联达到了186亿。这意味着国内市场上,中联重工悄然挺进持续走强,已经紧握“市场第一”份额。

  而在国外市场上,三一多起官司前途未卜,虽然三一国外市场战略被上升至“第三次创业”的高度,但官司一堆已经深陷泥潭——即使赢得舆论也难挽回国内市场颓败之势。显然,三一一贯的“舆论激进战”在市场上却影响甚微,中联一直饱受舆论苛责却在市场上成绩斐然,在资金极度短缺的机械工程制造行业,中联流动性资金高达206亿一枝独秀。

  虽然起诉奥巴马让三一再次成为了媒体关注焦点,但三一国际化道路上,纷争不可避免的还在继续,国内战场又痛失市场份额,在整个重工机械行业在低谷徘徊的背景下,三一面临着更加不确定的市场未来。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