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贵州茅台最后撤离者:306家机构背负的资本裂纹
2013-09-09 07:51:2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股票我为王
发帖数:74822
回帖数:5844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注册日期:2008-02-24
最后登陆:2020-11-06
主题:贵州茅台最后撤离者:306家机构背负的资本裂纹

2013年09月09日 07:23 来源: 理财周报
 久舍不下因为沉重的历史纠结

  如果放在大的历史角度,关于贵州茅台(行情,问诊)的争论并不是一个很大的事情。蓝筹茅台这一页必然要翻过去。茅台之外,还要好大一片优秀的蓝海公司。


  贵州茅台沉重地转身,给资本市场砸开一道深深的裂痕。

  2013年上半年,贵州茅台净利润增速仅3.6%,创上市12年来的最低纪录。9月2日,星期一,贵州茅台罕见盘中被砸跌停,股价创近三年最低,34亿资金夺门逃出,两个交易日市值蒸发178亿。

  事实上,在中报公布的周末里,茅台成为资本圈密谈最多的话题。很快,博弈,争论甚至阴谋论开始充斥市场各个角落。

  坚守还是离开?这,是一个大问题。

  此时,这一切关于贵州茅台的争论都只是口水仗。对贵州茅台1.96万个股东,尤其是306个基金股东而言,无论离开还是坚守,都需要勇气。

  “原本市场都预期百分之十几的增长,但中报出来只有3%,而且还是释放了大量的预收账款才勉强达到这个业绩。”某知名新财富分析师看到中报后第一时间紧急给客户发出撤退建议,“白酒行业已经处在下行通道,要恢复很难。”一些更早之前建议客户抛弃茅台的分析师,更是接到对方的感谢短信,庆幸跑得快。

  “白酒行业周期性调整是趋势,茅台作为第一白酒股首当其冲。这些机构都清楚,以前大家觉得买茅台是收益保障,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茅台变成了鸡肋。”上海某资深白酒分析师说。

  也有很多茅台的忠实支持者开始大声呼吁,茅台绝非鸡肋,只是交易者看不懂其内在价值。“我们在151.9元跌停价进行了大举的增持,成交量很大。有多少买多少,尽全力买。”盈信集团董事长林劲峰毫不讳言,“跟基金反着做,历史证明不会错的。”知名私募人士但斌也赌起了饭局。

  “那些大声叫好的人,不一定就真正看好茅台。”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表示。

  贵州茅台管理层则对此保持一贯的沉默。“管理层的压力非常大。他们的意思是,保持沉默,让市场自由解读。中报出来后,管理层没有和我们有任何接触,也没有开任何电话会议或者说明会。”一名接近贵州茅台高层的机构人士透露。

  一切没有定论。如果站在大的历史角度,争论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围绕着贵州茅台的资金博弈、人性博弈、离合、悲欢、聚散,争论才刚刚开始。

  争议

  2013年9月2日,对于茅台机构股东们而言,是值得被记住的日子。

  上午刚开盘不久,便被万手大单封死了跌停,当天换手率为2.17%,成交金额是34.4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放大了近7倍。仅一天时间,市值便蒸发了175亿元。

  这是茅台历史的天量成交。也是茅台2001年上市以来,盘中触及的第三次跌停。上两次跌停,已经要追溯到2007年2月27日和2007年10月24日。

  8月30日,周五晚上7点。深圳某中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丁玲(化名)刚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查看茅台半年报公告。

  她甚至一度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中报显示,茅台营收和净利增长水平仅为6.51%和3.61%,净利润增速创下近三年来的新低,而营收增速则是上市以来的第二低。

  坐在电脑前的她,内心暗暗地庆幸,“周一可以隔岸观火了。”自去年底塑化剂事件后,因不满茅台管理层的反应,她管理的基金已经逐步抛弃茅台。

  9月2日,周一上午9点半,在办公室电脑前,当目睹万手大单封死跌停后,她不禁有点后怕,因为从去年7月16日最高点266元到149元,茅台已经跌去了44%。

  她是幸运的,尽管坚定看空,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而更多机构对于茅台的态度是非常矛盾,“去年年报出来的时候曾经吓跑了很多机构,二季度有些人开始乐观起来,又有不少基金偷偷地吃进。”丁玲表示。

  “现在茅台有点像鸡肋,对于很多以蓝筹、大消费为主题的基金,不配它,又选不到更好的,配它嘛,又担心整个行业走下坡路,估值站不住。”上海一位基金业人士告诉记者,“其实,中报出来前,机构多少对它有点幻想,现在好了,实打实的数据摆在眼前了。”

  探讨跌停的原因,在理财周报记者广泛的采访里,不少公募和私募人士都表示,预收账款水位下降可能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作为机构人士颇为重视的一项指标,茅台预售账款延续了今年一季度下滑的颓势。中报显示,茅台预收账款为8.35亿元,较去年年报50.9亿元下滑了83.6%,较一季度28.7亿元下滑了70.9%。

  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当年茅台的预收账款一度高达70.3亿元,去年前三季度的预收款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分别为57.7亿元、40.5亿元和37.5亿元。

  “预收账款一般被理解为茅台盈利的蓄水池,也是它平滑利润的重要手段。其实预收账款并不计为当期收益,一般要等到产品出货后才会确认,业绩就是靠这口蓄水池造出来的。”丁玲告诉记者。

  而机构担心的正是,这口蓄水池是否会干涸的问题。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看来,茅台在市场上一直处于强势地位,经销商为了得到份额需要交纳预付款后等待茅台发货,去年酒类销售旺盛也使得经销商积压了很多库存。

  “销售火爆时,茅台供不应求,为了保证供应,预收账款基本上都是由经销商抢着事先预付的。如今预收账款大幅下滑,可能说明经销商与茅台的议价权发生了根本性扭转。”

  记者了解到,在不少销售渠道,53度飞天茅台价格已经位于千元附近,与去年春节超过2000元/瓶的天价对比,已经腰斩。

  深圳一家茅台经销商向记者表示,目前飞天茅台的出厂价为800多元/瓶,市场渠道价在990元/瓶左右,这样看来,经销商已经开始走薄利多销的路线了。

  对蓄水池水位骤降的理解,也让机构们意见产生了分歧。

  “如果政策继续打压白酒,大众消费这块又起不来的话,茅台的经销商恐怕很快坐不住了。”丁玲表示。

  不过,对于预收账款,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茅台一直有主动调节利润的传统,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主动调低业绩是非常明智的。”上述投资总监表示。

  “这是为了以后能够轻装上阵做准备,不然以后就没法讲故事了。基数太大,再讲故事也没人信了。”

  除了预收账款,对机构来说更为直接的打击是营收和净利的双双下降,“的确有点大大低于市场的预期。”

  撤离

  当潮水退去后,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而茅台水位骤降,使得不少裸泳者暴露在阳光之下。

  “不少都是在穿着裤衩,有的连裤衩都没有了。”深圳一位阳光私募投资总监向记者打趣道。

  如前所述,茅台的确是承载了不少基金,都从茅台身上赚得非常多,对茅台有着特殊的感情。

  割舍不掉,不忍别离。近期机构股东数量的变化也在印证着这一说法,数据显示,2012年年报共有351家机构股东,今年一季度,仅剩下97家,到了中报,又上升到306家。也就是说,在第二季度,至少有209家机构股东冒死挺进茅台,一大批被甩在200元股价山顶上。

  观察过往和半年报机构的持仓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博时、广发和富国对茅台情有独钟,尽管茅台如今已经并非基金公司的头号重仓股。

  数据显示,博时旗下基金共持有茅台1441.72万股,广发持有945万股,富国持有809万股。易方达和南方也紧随其后,持有603万股和567万股。

  以周一茅台跌停价格计算,五大基金公司当天持仓浮亏便达到了73.6亿元,博时首当其冲,浮亏高达24.3亿。

  具体到单个基金,茅台则是17只主动偏股型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在易方达消费、工银红利、富国天博创新、鹏华价值精选、富国天益、广发聚丰中,茅台占基金净资产净值比例均在9%以上,其中,易方达消费、工银红利和富国天博创新更是超过了9.7%,非常接近10%的监管红线。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