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46 |
回帖数:21877 |
可用积分数:9989214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8-07 |
|
主题:中联重科,期许未来一个黄金十年
冬日里的长沙雾霾重重,幻若仙境般的天空让人倍感呼吸急促,人们都热切地期盼着清新的春天般的味道。
长沙号称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大概源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两大巨头中联重科(000157,股吧)、三一重工(600031,股吧)同城竞技,同台斗法,难分伯仲。而长沙却因为中联三一这对同城德比龙头之争时时弥漫战火的硝烟。
在这个城市,发生在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之间的明争暗斗,则犹如一部悬念迭起的剧情大片,引得各界关注,随着戏码的不断上演,双方纷争仍在持续发酵中。
冤家路窄,从2008年以来,发生在这两家企业之间不断涌现的“短信门”、“行贿门”、“间谍门”。。。。。。层出不穷,硬是让一个冷门的工程机械行业,不断成了媒体关注热门对象。
与此同时,市场对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两大行业巨头的比较一直没有停止。在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处于寒冬的大背景下,这两大巨头也都无法独善其身,不过他们却也是精准观察工程机械行业的风向标。
谁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真正的龙头呢?一时间谁也不敢妄下定论。不过,业内人士早有预言: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呈现回暖态势,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谁率先将在复苏路上走得更快,今年三季报披露后方可寻端倪。
目前,中联三一三季度报已如期发布,是否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之争是否就此有定论呢?
工程机械龙头之争在继续
风起于青萍之末。对比两个公司如期发布三季度的报表,这让今年以来长期笼罩在工程机械行业的乌云透出一道曙光。
从前三季报表经营数据来看,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各有千秋。中联重科2013年三季报显示,在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32亿元,环比下降38.5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9亿元,环比减少61.58%。
值得注意的是,三一重工在今年三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78.16亿元,环比下滑27.9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6亿元,环比大降69.79%。
那个更优呢?
对比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前三季度的收入、利润,看得出中联重科的业绩含金量明显更高。收入方面,三一重工三季度主营收入达到299.02亿元,相比中联重科288.97亿元高出10亿元。而在净利润方面,三一重工29.77亿元的净利润对比中联重科37.95亿元则稍逊一筹。在两公司主营业务净利润率上,中联重科上半年达到16.23%,而三一重工则为10.72%,差距明显。
在衡量企业经营质量和资产质量的重要财务指标——“资产负债率”方面,中联重科52.77%资产负债率也是行业最低。这意味着中联重科资产质量不断提升,先于行业复苏的迹象已经趋于明朗。
从主营业务毛利率看,虽然行业在大环境影响下陷入低谷,但工程机械行业毛利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今年上半年,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综合毛利率纷纷超过三成,其中中联重科较三一重工高出近1个百分点。但从第三季度报表显示,中联重科销售毛利率达到31.39%,而三一重工则下降为28.55%,这种差距愈发在加大。总体来看,中联重科在业绩表现上优于三一重工,估值也相对较低。
在两家公司销售规模均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中联仍然保持了行业中较为出色的盈利能力,特别是中联重科净利润额在行业中居首,继续保持龙头地位稳定。这也让中联龙头之争领先的事实则更具有说服力。
不容置疑,在中国工程机械的品牌星空,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是两颗耀眼的明星。中联和三一均发迹于长沙,不但共处一城,而且同为重型机械制造巨头,产品重合度很高。相比三一重工的高调,中联似乎总是收敛自己的光辉。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里一出出折子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是热闹不绝,三一重工不断登高疾呼“品质改变世界”,而中联重科依然从容于“至诚无息,博厚悠远”儒雅行走。
而龙头之争,则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年来,两家公司几乎所有重要经济数据都非常接近,双方的竞争已近白热化阶段。前几年,三一重工一直以业绩超越中联重科而骄傲,不过,这个局面到2012年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2012年,三一重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68 亿元,同比下滑7.7%;归属于上市股东净利润56.86 亿元,同比下滑34.26%;而中联重科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481亿元,同比上升3.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3.3亿元,同比下降9%。实现了收入和销售双双超越三一重工。
“三一和中联在主营业务有着太多的重叠,同时从股东背景和公司文化方面又有着诸多天然的不同。而两者发展出现了旗鼓相当的产能规模、技术水平、销售能力,则是中国今年来少有的现象。”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有同样“瑜亮之叹”。
业内人士指出,在工程机械寒冬来临时,中联重科主动放缓追求规模发展的步伐,转向有质量的增长模式,再次以自身变革引领了行业发展。
在经历漫长寒冬后,中联重科为何能率先突围呢?工程机械龙头之争尘埃是否落定?龙头之争是否明朗?我们拭目以待!
中联或引领未来黄金十年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中联三一那家能把握未来工程机械行业的机遇呢?
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过去的十年,有人用“黄金十年”予以评价。的确,经过“黄金十年”的积累,行业内龙头企业已经开始了全球化布局,行业竞争能力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行业也被公认为中国机械装备工业中最具国际竞争能力的子行业。
但“黄金十年”毕竟过去了。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接受,中国工程机械十年时间规模增长十倍的传奇时代恐怕已经结束,而后将如何发展谁也无法预料。
未来还是一个黄金十年——这是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预言式给出的答案。
如果说,做一个成功的企业或许有一些运气的成分的话,那么,做一个成功的世界级企业,则每一个布局,甚至是每一个步骤的选择,无不透着战略思维。
詹纯新似乎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告诉未来,这一切都将成为现实。
纵观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格局,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到今天“三大集团”已初步形成稳定格局。
“第一集团”包括徐工、中联、三一这3家超大型的工程机械企业集团。他们是这个行业的代表和领袖,销售规模巨大,基本是第二集团企业的几倍到10倍;其产品门类齐全,且在一些细分市场均占据难以动摇的地位;品牌建设较为完善,销售网络及售后服务已自成体系;国内产业布局已经完成,拥有数个分布不一的制造研发基地;海外战略正在实施当中。
“第二集团”以柳工(000528,股吧)、龙工、山推、厦工、临工、福田雷沃、玉柴重工、山河智能(002097,股吧)等为代表(进入世界工程机械50强)的企业,目前销售规模大约在100亿元上下。这些企业正在走第一集团三家企业几年前走过的路,在一些细分行业产品在市场具有主导地位,并有实力对第一集团的某种产品构成挑战。
“第三集团”便是其余众多中小型工程机械整机及配套件企业。可以预见的是,其生存状况将日趋严酷,大者越大,小者越小的趋势难以阻挡。在未来的数年中,这些企业或者有实力跻身“第二集团”,或者被收购兼并,逐渐消失。
詹纯新前瞻性地判定,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将拥有2~3家年销售规模过千亿元的工程机械企业。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肯定能够产生世界级的“卡特彼勒”式的大企业,而世界级企业对于奋进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来说不是梦想。
谁将脱颖而出引领风骚呢?
中联重科的世界级企业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总量进入全球前5的位置,而且还要做到,50%以上的产品和销售均是非中国市场的,用詹纯新自己的话说,就是中联重科世界级企业的含金量一定是很高的。对此,詹纯新充满自信地认为,毫无悬念。
詹纯新的视角早聚焦世界工程机械大局,国内龙头之争,不过是局部战役而已。
中联重科要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制造5强,还有许多路要走;要想与世界巨头卡特彼勒们共享世界市场,包括中国市场,也包括美国市场,这个更大战役已经打响。
随着国内下半年“微刺激”政策的实施,国家中西部铁路建设、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建设以及节能环保设施建设的即将开展,下一个黄金十年已经在向中联重科招手。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