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新联通之机遇与挑战
2008-08-18 11:42:4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600900
发帖数:384
回帖数:442
可用积分数:93553
注册日期:2008-04-19
最后登陆:2012-06-30
主题:新联通之机遇与挑战

[FACE]ico2.gif[/FACE]
作为北网通一员,忧心前途之余,为新联通构思一下战略,权作笑料

  网通目前无疑是最痛苦的。张老板挥挥手走了,留下一堆的云彩。为了争老三制定的指标仍然在被不折不扣的执行着。虽然不是很好但看上去还差强人意。天知道里面有多少猫腻,什么ICT光进铜退满天飞。苦的是吾等升斗小民,老板们只关注指标。
  因此网通人无疑是最盼望重组的。可以说网通会走到今天,就因为高层对重组的预期太早了。可是重组真的能让企业脱离苦海吗?不妨推演一二。
  一、北网通之尴尬
  是联通融合网通,还是网通融合联通?这是北网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明明是联通购买网通,联通的收入和财务状况也要好一些。按道理,网通员工应该乖乖地到联通报道了。可在北方十省,这个情况比较特殊。第一,网通的人员比联通多得多。古代有句成语叫蛇吞象,能不能吞下?第二、联通卖C网可不是买设备了事,资产、房屋、仪表、还有人员,一应俱全。怎么看也像分拆联通的样子。联通完全C属性的人员毕竟不多,北方按40%划转后,无疑各个工作流程都会出现巨大的漏洞。找网通人员填补?还是直接融入网通?第三、联通的网络非常之单薄。和北网通根本无法比拟。网通收入少但网络容量、覆盖、承载能力都是联通无法比拟的。第四、那个先天不足的G网多年未曾发展,信号之差堪比小灵通。第五,网通与当地政府部门及大客户的关系非常深厚。
  于是问题出来了,谁当领导?
  必须指出的是,网通和联通在企业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弥合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也就是说人的问题不理顺,新联通只能坐看别人发展。现而今仅仅是重组前的接触阶段,便已经擦出了火花。网通人觉得联通这几年简直就是在睡觉,看着个黄金业务竟然能做成这个样子。联通人觉得网通牛X的什么,明明是我融合你,收入好才是王道。而且联通人员分拆方案尚未明朗,未来前景的不确定让大家心里都打着小算盘。另外电信动作十分迅速,分拆方案寸土不让的同时,在人的方面也作了许多工作。这些问题都给网通和联通现阶段的合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人员融合的问题无疑是新联通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解决的如何就看常老板的智慧了。首先是具体人员位子的问题。两个公司合并,无论怎样都会使原来同一公司的人抱成一团。关键是把这种团体间的对抗减小到什么样的程度。这是需要大智慧的。其次是体制的问题。联通的风格是省集中和集团集中。而网通的强点在于地市。当然网通也在逐渐走向省集中,但程度要比联通差很多。新联通采用什么方式,颇费思量。个人以为,以新联通合并后的业务种类和业务量,实行省集中完全是掩耳盗铃。第三是管理风格的问题,网通一直延续了老国企的风格。联通则是另外的风格。至于说什么老国企管理方式落后之类的就不要再提了。田鼠宁倒是个大海龟,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式。结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网通虽是老国企,但却是经过近几年困难局面下淬炼的。我这里想说的是网通的管理并非一无是处,但也肯定是有问题的。南北分拆几年来,和电信的差距越来越大就是明证。这和薄弱的集团总部有着巨大的关系,当然小网通留下的巨大债务也是一个原因。联通的管理如何不甚了了,但只怕也难以用一个“好”字形容。不然在移动高歌猛进的同时,联通为何举步维艰?
  这些问题想想都头大,只能由常老板动脑筋解决了。
  这些问题也太沉重了,并有挑拨双方关系之嫌。下面只谈技术,只谈技术……

  二、频点频点
  新联通合并后的主打业务无疑是移动业务。可是联通的G网却是先天不足的。
  先科普一下,说错了还清联通的同志们指出来。
  GSM业务的无线信号目前工作在两个频段上,一个是900M一个是1800M。联通在900M频段上有6M的带宽,909~91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954~960MHz(移动台收、基站发)。联通1800MHzGSM可用频率为:1745~175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1840~1850MHz(基站发、移动台收)。
  对无线信号影响最大的是频率而非功率,900M的信号穿透能力要比1800M好许多。反映到具体的应用上就是覆盖范围大、信号好。但是联通在900M上只有6M的带宽。每200K一个频点,除去一个隔离频点,总共只有29个频点。反映到具体的基站建设上就是900M基站最大只能做到S322,最常用的大概是S222了。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个基站分成的三个小区,每个小区只能使用两个频点(这个理解对不对?)简单计算一下。每频点8路信道。按覆盖半径200米计算,在以该基站为中心的200米范围内,同时最多提供48路话路,还有那个GPRS也是占话路的。可以想见,这样的话务吸收能力在繁华街区是远远不足的。另外,好像就终端而言,900M的最大功率好像也比1800M大的多,熟悉终端设计的朋友请介绍一下。
  移动有多少频点?在900M上是96个。那个原先在邮电局时候可劲挤兑联通的家伙!别笑了!这事就是你干的!
  我在无线方面是个初学者,没有认真地计算过。不知道以联通的频点最大能支撑多大的用户量。但无疑的是,联通在基站建设和网络优化上要付出比移动更大的代价。这也是联通新基站建设中大力建设1800M基站的原因之一。
建设1800M基站的另一个原因是其与WCDMA频段相近,基站选址可以统一。是否直接转向WCDMA我想应当是常老板还在反复掂量的一个选择吧。但是建设WCDMA,面临的不仅仅是资金问题。
  对新联通而言,有一块重要的市场是农村市场。这个市场中有大量的网通固网用户。但是这些固网用户正在迅速地向移动通信转移。由于原来的联通缺乏农村营销渠道,这部分市场大部分被移动所吞噬。新联通合并后自然不能坐看这种情况继续。但是就这部分用户而言,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分散、话务量小、基本无数据业务需求。这些特点无疑正好契合900M的信号特点。因此新联通还必须继续发展GSM。那么怎么办?和原联通一样,同时发展两张网?放弃农村用户?用WCDMA覆盖农村?总不能让我们的农民兄弟都用双模手机吧。

  够头大了吧。但是新联通面临的也并非全是问题,也有机遇。

  三、山寨山寨
  中央电视台的一篇报道让山寨机浮出水面。我自己也尝试着购买了一款,其价格让我嗔目结舌。拿着山寨机四处炫耀之余,不禁琢磨一下:这山寨机对移动业务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呢?
实际上是我孤陋寡闻,山寨机已经存在好几年了。从联发科推出那个MTK6226开始,手机产业就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是什么促使山寨机这么迅猛地发展呢?
  首先,联发科的芯片便宜,实际上是太便宜了。好像那个6226只卖9元,要知道这是带ARM7核心的基带芯片,最高主频107M。比我刚工作时用的电脑快多了。什么TI、非斯卡尔都是百元上下,更不要说英特尔了。
  其次,联发科的芯片融合的功能多,什么触摸屏、摄像头之类的接口都是现成的。实际上这是台湾芯片的主要特点:价格绝对便宜,性能不是最好,功能绝对丰富。熟悉单片机的朋友对比一下AVR和STC就能看到这些不同。从当年的REALTEK8019到如今的MTK6228,台湾的芯片每每从出人意表的地方杀出一条血路来。
  第三,联发科提供完整的套片解决方案。这是它的杀手锏。我们知道手机芯片是一个芯片组,包括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电源管理、外围接口等等。把这些芯片变成手机上使用的电路板,是需要一个痛苦的设计过程的。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不同,尤其在高频电路上,一个小小的问题都会造成整个设计的失败。甚至电路板上一条连线的走向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干扰。因此手机厂家必须走完定性能,选择芯片,设计电路,检测完善,投入生产的全过程。但联发科改变了这些,它设定了一个基本的功能范围,实际上涵盖了目前手机应用的大部分功能。在这个范围内,用联发科已经完善的设计就可以了。
  实际上这样做也是有得有失的。就像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牺牲了灵活性,但大大简化了设计。这就使得原来只能为大公司掌握的技术迅速扩散到如过江之鲫的山寨机企业中。细看那些山寨机,可以看出其功能大多类似。包括目前最热的访IPhone,它再怎么也达不到IPone的效果。它的芯片主频不够,不支持电容触摸屏,操作系统只能用windows MObile,不能用MAC。实际上它们是用MTK的方案仿造IPOne的功能。这可是完全知识产权的仿造。因为其设计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个角度来说,是联发科通过介入下游产业攫取利润。也就是说,山寨机的问题是联发科在与手机厂商争取利润,而不是山寨厂本身。可叹这些手机厂还在拼命地维护那个早已过时的手机入网制度。可以预见,几年后的手机市场必是山寨机的天下。
  说着说着又说偏了,回到正题上来。
  山寨机有什么特点:1)廉价,但基本价位并不低,基本在400--1000的价位上。2)功能丰富。不仅支持MP4、摄像头、电子书,更有些已经开始支持JAVA2.0,这为第三方开发手机应用软件提供了条件。
对运营商来说,山寨机意味着什么呢?
  山寨机解决的并不是最低端的用户手机。对运营商而言,山寨机意味着用户可以廉价地实现手机功能的升级换代。
手机的智能化是一个趋势,目前高端手机的主频已达677M,和几年前的电脑有一拼了。而山寨机又解决了它的价格问题。因此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用户手机会迅速地更新换代实现智能化。这意味着手机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而不仅仅是通话。
  长期以来,如何在手机上开发新的业务一直是运营商的难点。移动搞了这么多年,也不过彩铃彩信而已。运营商们只好成天拿忽悠人的套餐说话。新业务对运营商而言,并不在于它能挣多少钱,而在于它对用户造成的黏度。

  山寨机的迅速发展为新业务的开发提供了契机。


  四、光进铜退还是G进铜退
  五、g还是3G
  六、数据业务
  七、并不遥远的4G

  先写个纲吧,有时间再写


该贴内容于 [2008-08-18 11:43:57]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08-08-18 11:54:1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600900
发帖数:384
回帖数:442
可用积分数:93553
注册日期:2008-04-19
最后登陆:2012-06-30
刚刚传出重组的消息时,我们欢欣鼓舞。当听说买了1100个亿时,我们认为苦日子到头了,这下有本钱,可以和YD拼下了。但是,随着重组细节的出台、落实,让我们感觉很受伤:
1、资产问题:卖就卖了 ,还搭了个华盛、澳门。
2、网络问题: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就卖了。现在要建网、建站,付出的心力与财力不知要多多少倍,还不一定能建下去。
3、北方营业厅划走了,现在的房价,要买至少也是当年的五六倍吧。
4、人员问题,估计如果谈不拢,像基站一样那就完了,是很公平,但只要是公平,联通就肯定是吃亏了。辛辛苦苦几年形成的队伍,刹那间四分五裂。
5、时间问题,电信很大气,多花钱买时间。可联通的时间呢?全被费了!!人员不定、人心不稳,全力配合重组、业务停滞,元气大伤。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