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上港集团(600018)自贸区立足长远 低增速时代稳前行 本文来源于中国网 2013年11月29日 09:30
自贸区影响应着眼中长期。个人理解自贸区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监管理念的重大创新,从事前的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的审查,看似放松,企业自身的责任增大。你即使有文件,如果自身经营不规范的话,依然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从另一方面来说,它必定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原来审批流程长,现在最快四天可以拿到。审批流程时间的改变对企业日常经营效率会有积极影响。现在自贸区出现仅有2 个月,主要体会是在制度创新上有比较大的改变,之前大众预期可能会有税收优惠,从现在包括中央政府的理念来说强调的是可复制,可推广。不仅仅是制度优惠,是对上海有一个先行先试的机会。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政府还是审慎地推进。从政策内来看,不仅是对于物流的改革,更大的层面是金融改革,但金融改革的具体政策还没有发行,现在看到的只是国务院发的方案,还是比较粗的,具体有怎样的措施目前只能看到一个轮廓。
★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中转集拼业务的影响如何评估?近几年公司国际中转货物占比约为5%,今年提升到6%(大概30 万TEU 的增量)。国际中转占比最高是新加坡,而上海港是腹地港,功能定位不同,背靠万亿年贸易额的长三角,因此上港的中转比例是不可能达到那样的水平,但我们相信随着政策上的逐步改进,国际中转比例将会有一定上升空间。自贸区的政策可能短期内没有那么快显现,但是中长期还是会反映到公司的业务量上。我们也将重点发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现有的很多中国北方货物,主要由于出口退税,优先选择釜山,但是从航线排布看,到欧洲,往南走更加便捷。自贸区运营后能否分流这部分业务,涉及海关监管政策。上海自贸区实施以前已经对出口退税进行小范围试点,只要船目的地是洋山就可以去申请退税。相信随着试点的推进,未来量会进一步提升。
但是上海港已经是第一大港,去年吞吐量是3200 万TEU,港口极限大约是3500万,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也不会做到极限,因此再有高速的增长也不太现实。
★上港集团在自贸区有哪些土地资源?我们在自贸区内全部是港口和工业用地,没有商业成分。主要分两块。
外高桥物流园区有约(1km2 多)与外高桥集团合资外高桥物流公司,我们是第一大股东(45%),另外55%的股权由外高桥集团各子公司持有。这家企业负责外高桥保税物流区的开发建设。
(来源:中国财经)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