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2008年上半年移动增值业务市场平稳增长
|
2008-08-21 12:21:07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600900 |
发帖数:384 |
回帖数:442 |
可用积分数:93553 |
注册日期:2008-04-19 |
最后登陆:2012-06-30 |
|
主题:2008年上半年移动增值业务市场平稳增长
高科技行业研究机构驰昂咨询(Sinotes)发布的《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增值市场规模达340亿元,与第一季度310亿元相比,增长9.6%,移动增值业务在08年上半年保持了平稳增长。其中,传统短信业务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其收入规模为223亿元,环比增长8.6%,占移动增值市场总额的65.6%,市场份额与第一季度相比略有下降。驰昂咨询的电信分析师吴霞预测,随着电信重组的逐步完成和奥运会对移动网络业务的推动作用,2008年下半年中国移动增值市场能够快速增长,短信业务的市场份额会继续缓慢下降。
该贴内容于 [2008-08-21 12:33:44]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2008-08-21 12:21:29 |
|
|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600900 |
发帖数:384 |
回帖数:442 |
可用积分数:93553 |
注册日期:2008-04-19 |
最后登陆:2012-06-30 |
|
深度融合的挑战
不可否认,考虑到整合较复杂等因素,目前资本市场对联通与网通的组合持谨慎怀疑立场。中国联通董事长兼CEO常小兵承认,从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合并后的新公司看,企业的用户、收入、利润等规模相对较小,两家公司间的整合也需要一定时间,这都是无法回避的挑战。电信专家项立刚撰文指出,中国联通在电信重组后的前景最不可知。从表面上看,中国联通在重组后会有一些想象的空间,但这些空间并不大。首先,移动运营主体增加。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竞争主体只有两家,电信重组后中国电信将拿到移动牌照,这样移动通信市场就会有3家运营商,竞争者的增加无疑将使移动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其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弱弱联合,两家运营商的实力都不强,要将目前的固网业务和移动业务进行融合需要较长的时间。
长城证券分析师张新峰指出,电信重组的具体操作非常复杂。首先,电信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联通两网的后台支持系统的分离难度就非常大;其次,如何进行财务、人力资源、营业厅、基站和机房等的合理分割,都是现实问题。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联通和网通将激烈地争夺新联通总公司和北方十省各级分公司的主导权,甚至拼个鱼死网破,“完全融合至少需要四五年时间”。
难以限量的机会
毋庸置疑,企业兼并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融合成本,但需要指出的是,联通与网通合并也存在多方面的协同效应。常小兵认为,通过借鉴国际上电信公司整合的成功经验,借助于国家对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支持,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的融合有望得到顺利推进,主要的融合工作预计将在合并完成后一年内完成。
常小兵的乐观预期是有一定根据的。首先,双方存在优势互补。以移动业务为主的中国联通、以固网和宽带互联网业务为主的中国网通各具优势。合并后,双方的优势有望得以充分发挥,进而增强新联通的综合实力。其次,双方合并后将实行全业务经营,实现协同效应。新公司将通过移动业务与固网宽带业务的结合,促进相互发展。双方还能在销售、运营、投资、管理成本等方面实现协同效应。
平安证券通信行业分析师刘军非常看好常小兵处理事务的能力,他认为联通和网通在人员安排上的分歧不会影响新联通前途,因为大家都明白在历史给予的机遇面前,应该求发展,争权夺利最终只会覆灭。
事实上,除了多方面的协同效应之外,新联通还将受益于非对称监管。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表示,非对称监管措施是本轮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并明确提出要“加强电信行业监管,针对重组后新的市场架构,将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必要的非对称管制措施,促使行业格局均衡发展,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制”。
在当前电信业竞争格局失衡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新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意愿其实是一致的:期待政府早日出台具体的非对称监管措施,从而缓解企业发展差距逐步扩大、竞争架构严重失衡的压力,促进电信行业健康、协调发展。
总而言之,整合是把双刃剑,如果能充分发挥联通及网通的协同效应,那么新联通完全可能抢占先机,在新的电信竞争格局下取得一席之地。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