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21 |
回帖数:21875 |
可用积分数:9988005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25 |
|
主题:还楼市调控更多市场之手
两家上市房企再融资方案近日获批,折射了房地产融资回归市场化的信号。在宏观经济增长乏力、楼市下行周期初现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的进一步市场化不仅有利于未雨绸缪地防范房地产市场自身周期逆转风险及其向金融体系蔓延的风险,也有利于摆脱“有形之手”过多的管束,促进楼市健康、理性发展。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房地产再融资开闸容易被解读为政府救市。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随着三四线城市市场供应的饱和以及一二线城市观望情绪的加剧,一些房企难以通过销售回款来缓解资金压力,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债务违约。此时,再融资的开闸容易被视作楼市的“救命稻草”。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增长乏力,调结构任务艰巨。由于具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对上下游数十个行业的带动效应,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房地产仍是不折不扣的“支柱产业”。因此,楼市的利好消息往往会被解读为宏观经济层面的利好消息。不过,房地产再融资开闸的实际意义需全面评估,不能简单地概括为利好或利空。
首先,房地产再融资开闸的同时伴随着严格与规范。在审核程序中,上市公司再融资方案需获得住建部、国土部等部门出具的相关书面文件,证明企业在拿地和售房过程中没有违规行为。这意味着,企业要想完成再融资,必须“洁身自好”,存在问题的企业难以享受再融资开闸的利好。其次,市场化思路的强化意味着市场风险的自我承担。市场化思路的提出和实践,能避免“有形之手”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但“救市之手”也将淡出。在楼市的下行周期中,脆弱的市场更加习惯于向“救市之手”求助,而非坦然接受市场规律,这势必成为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阻力。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少区域市场供应过剩现象严重,市场消化缓慢;二是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一些信托计划将迎来兑付高峰。
要化解这些风险,需要继续落实结构性的市场化调控措施。一是严格落实城镇化相关政策,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通过需求的释放,缓解广大三四线城市的供应压力。对于热点城市来说,要在增加供应的同时,继续抑制不合理的需求,并通过住房供应体系的完善,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二是遏制再次兴起的房地产投资冲动。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财政、税收等压力,不少地方拟借新型城镇化的东风,再兴房地产投资热潮,回归靠房地产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这种端倪已在一些地方出现。对此,需要予以密切的监测并适时警示,防止非理性行为扩大化。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