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新手来了 |
发帖数:10307 |
回帖数:1341 |
可用积分数:180790 |
注册日期:2008-03-12 |
最后登陆:2010-11-14 |
|
主题:波导战线回收亏损缩小
一度让国产手机厂商笑傲洋品牌的“分公司制”由盛而衰,最后的坚守者———波导亦最终将其抛弃。 从2007年的巨亏5.93亿,到今年上半年的亏损2208万,尽管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但业界对波导战略层面的评价反而有所提升。波导披露,拟将全部子公司关停并转,销售业务相应转入该公司。 从2002年开始,以波导为代表的国产手机“第一军团”一路高歌猛进,当时分公司制和全程价保的模式曾一度遏制洋品牌。然而从夏新问题“引爆”到波导关闭分公司,这种不合时宜的模式已经成为了历史。 波导手机国内市场份额不足1% 波导股份日前发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虽未实现扭亏为盈,但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销售收入12.915亿元,同比下降39.32%. 言及销售规模下降的原因,波导方面表示,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国内销售规模下降,同时出售联营公司波导萨基姆电子公司股权导致出口收入也有所下降。同时,营业利润及净利润的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波导股份预计,今年三季度主营业务仍将继续亏损。不过波导方面并没有就此决定转型,内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主业依然会放在手机上。 记者获得的最新的GFK国内手机销售统计报告显示,波导手机的内销市场份额已经跌出了10名开外,市场份额不足1%. “储粮过冬对波导来说是最重要的,毕竟多年耕耘的品牌依然有优势。”电子消费行业观察人士李硕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手机行业,国内品牌做得较好的基本不涉及出口。波导则是少有的内销、外销平行发展的企业,此时销量收缩未必是坏事。
告别分公司模式 早年,国产手机依靠自身建立的完备渠道体系曾一度超越洋品牌,但最近几年的现实是这种自建分公司的方式已不合时宜。2005年开始,TCL、康佳等国产手机厂家就意识到分公司制的弊端,开始撤销各地公司,到2007年只有夏新和波导还保留着分公司制。 “分公司带来的最大隐患就是库存风险。”华捷咨询电子消费行业分析师李元凯告诉记者,由于分公司制的存在,资金和物流平台落到分公司,许多职权分公司就能完成,加上过去的全程价保政策,容易引发商家异常备货,从中谋求利益,给公司经营带来很大风险。 波导方面表示,上半年公司开始调整营销策略,拟将全部子公司关停并转,销售业务相应转入该公司。吉林波导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等15家子公司已完成工商注销登记手续,其他14家子公司尚在清理或清算之中。
记者则从渠道了解到,早在去年底波导已开始谋划取消分公司。一方面是将分公司的代理、销售职能落在经销商身上,财务与公司报表无关;另一方面还缩小了分公司规模,逐渐向办事处形式转化。 本报记者 方南
前车之鉴———夏新分公司已降为办事处 早在波导之前,分公司引发的问题已在夏新内部“引爆”。今年一季度,夏新电子发布公告显示,从去年8月23日至9月14日,中国证监会厦门监管局调查夏新电子时发现了“销售收入确认”、“年末销售异常”、“销售回购”和“大额商业承兑汇票归类不当”四大问题,并向夏新电子发出整改通知书。根源则在于分公司制度,如今夏新各地分公司已逐渐降为办事处。 “夏新原老总李晓忠常表示亏损源于黑手机侵蚀市场,如今的新帅卢振宇则强调要加强内部管理,清理库存。”深圳一家知名手机企业负责人表示,分公司制早已不合时宜。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