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中联重科国际化之路 学如何赢得国际地位
在装备制造领域,正如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所说:中国工程机械只有走出去,才能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因而,中国军团在国际化这条道路上从未停止过脚步。 中联重科多年来由内到外、由本土到跨洋,如今成为中国内陆企业走出国门的标杆。 “全球为我所用 我为全球制造。”在今年8月并购世界著名升降机企业——荷兰Raxtar公司的签约仪式上,中联重科副总裁、起重机公司总经理黄群借用詹总的这一句话,揭示出了这家全球排名第六的装备制造企业领舞全球之要诀。 【路径选择】 参加国际展会、制定国际标准立权威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Bauma China,简称上海宝马展)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当产能过剩、同质化、去库存化等词汇频频出现在工程机械行业,新一轮的变革势在必行的当下,行业大佬的亮相无疑令人期待,而在往届宝马展中,常被冠之以“完美”、“惊艳”、“奇迹”的中联重科,更倍受关注。 “产品线齐全,数量多,多项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打破多项世界纪录……”这是中联产品在宝马展中给人的印象。据悉此次宝马展上,中联重科将携旗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环境产业、金融服务等众多板块的20余项以“绿色、智能”为特点的产品,其中包括令人瞩目的机制砂干混砂浆联合生产线、全球最大平头塔机T3000和无泄漏垃圾车等新兴产品,直指行业技术最高端。 在这个国际上最为专业、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展览“秀出自己”,有业内人士将其解读为“中联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而这背后,做支撑的是中联重科明晰的国际化市场战略。 打造海外市场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抓住机遇的能力,中联重科依靠科技创新敲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并以精益的质量管理赢得品牌声誉,为同行做出了表率。 当然,对中联重科而言,在企业品牌输出上关键的一步,是成为国际标准制定者。据不完全统计,中联重科已经作为国内行业技术权威代表,参与了90多项国际标准的投票,提出了30余条意见并获采纳,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就落户中联重科。 【“出海”轨迹】 重拳出击海外并购,赢得国际地位 中联重科的国际化战略最为人乐道的,不仅仅是其海外业务已覆盖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远销中东、南美、非洲,以及欧美、澳大利亚等高端市场,而是时常遭遇质疑甚至国际舆论压力的海外并购上,走出了自己的独立行情。 说起中联国际并购的开端,得追溯至2001年11月收购英国保路捷,彼时正值中联重科上市一周年,詹纯新说:“通过这次并购,建立起了中联重科在海外的桥头堡,中联将会源源不断地引进更多的顶尖技术。” 全球整合资源前奏之后,中联重科相继并购了浦沅工程机械厂、中标实业、陕西新黄工等;2008年9月28日,中联重科携手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基金,以26.71亿元的价格将全球第三大混凝土工程机械厂商——意大利CIFA公司收入囊中。 这次足以改变行业竞争格局的收购行为,也让中联重科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工程机械厂商。 2011年,中联重科又买断了 “世界塔机设计标准”的JOST全套技术,实现了塔机技术与国际标准的接轨;2013年12月,正式签约收购全球领先的干混砂浆设备供应商——德国Neuenburg的M-TEC公司。 2014年8月,中联重科“国际军”又多一名干将,公司通过并购全球升降机领先企业荷兰Raxtar,向打造全球施工升降机领域领导者的目标迈出实质性步伐。 毋庸置疑,在“全球资源整合”的时代,中联重科是个“弄潮儿”;也正是因为这一连串世界瞩目的并购案,中联重科的规模在扩大,产品结构在丰富,品牌价值也迅速提升。 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作用之下,中联重科完成了由中国领先到国际领先的跨越。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