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06 |
回帖数:21874 |
可用积分数:9986242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14 |
|
主题:对3G不要抱太多奢望
姜志明:中国联通原副总工,教授级高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作为中国联通从原邮电部门挖走的第一位技术专家,曾和中国联通现任副总裁李正茂一起组织编写中国联通第一份移动通信发展规划的中国联通原副总工程师姜志明,对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20年来在技术方面所走的道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姜志明首先表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这个观点在后续的采访中也不断地被强调,那就是:对技术问题的抉择并不单纯由技术因素决定,它涉及到很多技术以外的因素,特别是一些重大技术的选择,更多的要受到诸如市场环境、企业利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中国通信业技术发展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
姜志明表示,自己干了一辈子的技术工作,很清楚技术只是手段、工具,不是目的,只有把技术问题放到一个更大的环境系统中去分析,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判断。
电信体制改革推动1G到2G的发展
毋庸质疑,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包括GSM、CDMA)的出现和发展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由1G过渡到2G奠定了基础,并为以后的大发展提供了可能。正如姜志明所说,仅仅具备上述条件,当时也不足以促成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更新换代,即便具备需要走“后门”才能买到价钱高达两万多的“大哥大”这样的市场环境,也仍旧不能推进独家垄断的电信行业的决策进程。
姜志明介绍,当年电信主管部门也曾组织专家组对数字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论证分析,龚双瑾、李默芳以及他本人都是这个专家组的成员。但直到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前,究竟是上GSM技术还是上CDMA技术仍未得出结论。
1994年7月,作为打破电信业垄断体制标志性事件的中国联通成立后,基于市场环境和设备的成熟性,中国联通很快制定出规划,做出了选择GSM技术构建移动网络,以网号组网的决策,同时立即开始招标建设。
中国联通的进入使得在垄断体制下并不急于决定上哪种移动通信技术的原邮电部不得不尽快做出选择,在当时CDMA技术依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原邮电部随即做出了发展GSM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决定,由此引发了近20年来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大发展。
“显然,是电信体制的改革打破了垄断,促进了我国通信业从1G到2G的发展。”姜志明感慨地说。
对3G不要抱有太多的奢望
针对目前被炒得正热的3G技术,姜志明表示,虽然不可否认3G能提供更大的带宽、更高的速率,并为新业务的创新提供了可能,但移动通信不会有质的变化,3G绝不可能像2G那样对市场及技术的发展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3G只不过是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正常的技术演进,仅此而已。当然社会公众以及媒体能如此地关心移动通信政策,这是让通信业从业人员引以为豪的,但也要提防一些利益集团有目的的炒作和一些发热的跟风会影响主管部门的正确决策。”
因此,姜志明非常赞同政府目前对于3G牌照发放的态度及做法,认为是“避免了泡沫的产生和资源的浪费”。而且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并没有因为3G牌照的延迟发放而影响到广大用户享受更好的移动通信服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也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似乎可以作为反驳某些观点的例证”,姜志明说。
他假设:如果一年前3G牌照发放了,那么我国通信业就不会是今天的局面,对于运营商来说,投入很多,回报有限;从社会角度讲,如果2G网络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姜志明表示,对于技术的推动,长期有效的因素应该是社会的需求,如果没有社会的需求推动,只是外界因素迫使运营商不得不过早投入3G,由于应用和市场等层面的原因,运营商也不会做得太好。而且如果运营商赢利不多,所有的业务也不会持久,制造企业的繁荣也只是一时的。此外,后3G、4G技术也会不断地发展,技术总是会越来越好,“是不是有好的就要马上代替不好的,这里面还有时机选择的问题。”
固定通信也能变成移动通信
中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在2G时代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但在目前3G咄咄逼人的形势下,未来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该如何取舍,这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业界广泛议论的话题。对此,姜志明向记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有可能,可以把固定通信变成移动通信。
按照他的理论,移动通信与固定通信本质上并无区别,仅仅是通信网络到通信终端的有线与无线的差异,如果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一样增加了用户的鉴权与位置数据,也同样可以成为有线移动网。“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使用同一个终端,可以同时利用固定和移动两个网络进行通信。”
基于这种分析,姜志明认为,从纯技术的角度完全可以把目前的固定电话网改造成一个具有统一标准、拥有多种无线接口的新的移动通信网,用户只要拥有一部多模终端,就可以随意享用任何一种无线接入的技术。
“这样一个新系统的出现不仅能打破固定业务与移动业务的传统边界,还可以为层出不穷的先进无线接入技术提供一个不受移动运营商制约的发展平台。更重要的是,这个新系统更接近于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并能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提供一个无线接入技术优胜劣汰的环境。”
不过,姜志明也指出,虽然这种模式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理想境界”,但由于企业利益、政府监管等方面的原因,实施起来还有相当的难度,技术以外的东西依然在影响着技术本身的发展。
后记
采访过程中,当充满儒雅气息的姜志明对3G的价值进行评述以及在畅想如何把固定通信变成移动通信时,我在心里暗暗琢磨,对于这位老联通人,该如何分析他说话的立场。很显然,从他的观点中能够明显地体会到他已不单单地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移动运营商了,已完全抛弃了带有私人感情色彩的立场,更多的是出于一份责任和对通信行业的热爱,在提到一些好的技术因为各方利益而受到羁绊,一些并不算好的技术因为某些利益团体的操作而得到重视时,他所表现出来的那份忧心和愤懑都让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一个老通信技术专家的坦诚与责任。其实正如他所期盼的那样,当我们在努力回顾移动通信产业在中国20年来的发展历程、反思其中的成败得失时,这一切,又何尝不是为了一种期待,期待未来能够看到一个更加健康、繁荣、共赢的通信产业……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