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船舶演绎牛股速成法
2008-09-06 14:32:5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21
回帖数:21875
可用积分数:9988005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25
主题:中国船舶演绎牛股速成法

 我并不觉得自己聪明,但我确实非常、非常、非常勤奋地工作。如果你能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有成功的可能。
  --吉姆·罗杰斯
  资产注入之所以为投资者关注,因其有助于企业利用资本融资平台,改善公司经营治理,能为股东创造更多利益,与此同时,还会造成股价成倍上涨。
  读过巴菲特投资心得的人都清楚,在巴菲特的选股准则中没有一条关于资产注入。因为,资产注入是中国特色。
  伴随股改完成,之前关于资产注入的承诺就将陆续兑现。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层面的资产整合。事实上,这也是今年疲弱市道中唯一能带给投资人预期的投资主题。
  中国船舶的样本价值
  资产注入是大股东向上市公司出售优质资产,并从上市公司获取相应对价的一种资本运作形式。当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全部主业资产时,即实现了整体上市,因此,整体上市是资产注入的极端形式。
  资产注入之所以在弱市中受到投资者高度关注,是因为实现整体上市或者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企业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本融资平台,改善公司治理,为股东创造更多的收益。同时,也会造成股价成倍上涨,典型如前两年的驰宏锌锗(600497)、海通证券(600837)和中国船舶(600150)等。
  中国船舶在去年股市狂欢之时被冠之以"天股",因其通过收购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上海外高桥造船厂、澄西船舶制造厂、广州远航文冲造船厂和长兴岛造船厂,迅速"增肥"后股本扩大到6.62亿股,总资产高达305亿元(2007年末)。
  2007年9月,中国船舶通过定向增发,发行4亿股,收购中船集团优质资产,成为了中船集团核心主业上市平台,拥有造船、修船和船用柴油机制造完整产业链的造船企业。
  注入资产的盈利能力大增使得中国船舶受益匪浅。2007年,中国船舶的每股收益达到5.53元,而2006年这一指标仅有1.01元,每股净资产更是迅猛上升至14.13元。其净资产也因资产注入而暴涨至35.2亿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1997年至2005年九年之和。
  尽管中国船舶的股价已由去年最高峰时的296.98元跌至目前的50多元,但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中国船舶注入的资产优质,因此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中国船舶未来业绩可期,公司成长性尚好。东方证券机械行业资深分析师周凤武甚至认为中国船舶是"港湾里静待远航的旗舰"。
  他认为,公司注入外高桥造船、澄西船舶修造、远航文冲船舶和长兴岛造船等资产后,完善了造船产业链,巩固了中船集团民用造船资产整合平台的重要地位,手持订单稳定了公司未来三年的增长预期,拓展海洋工程领域奠定了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础。产能扩张与船舶修理行业的高度景气是公司高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预计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9.99%。
  同样在资产注入后业绩大增的成功样本还有驰宏锌锗。2006年,其在注入云南冶金集团昭通铅锌矿后,每股收益大幅增厚,从2005年的0.82元飙升至2006年6.25元。同时,净资产也由2005年的7.2亿元提高到2006年度23.3亿元,接近2002年至2005年四年总和的2倍,2007年更是达到30.5亿元。
  严把三关
  对于上述这些公司而言,资产注入犹如一场"资本盛宴",投资人和上市公司双双获益。不过,并不是所有上市公司在实现资产注入后,投资者都会因此获得额外的收益。
  同属有色金属,同样是资产注入,株冶集团(600961)似乎就没那么幸运了。2007年4月,株冶集团正式注入10万吨铅冶炼系统、稀有贵重金属综合回收系统和动力、供电、水处理等辅助生产系统的资产及相关股权后,因受冶炼行业成本上升影响,其每股收益从2006年的1元下降到2007年的0.16元,股价也走弱于整个行业和大盘。
  可见,公司增利并不是资产注入的必然结果。国泰君安分析师章秀奇认为,投资者不能盲目买进具有资产注入概念的上市公司股票,投资具有资产注入概念的股票要严把三关。
  首先,要看资产注入的动机。如果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性推动,那么这样的上市公司安全边际就比较高。因为政策性推动进行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通常集中于国民经济保持绝对控制力和影响力的行业。
  其次,要摸清资产注入的质量。如前段时间市场热议的江钻股份(000852),股改时承诺将注入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较好的四机厂等资产。但方案公布后,却变成了盈利能力较差的三机厂。这一方案尽管最后没有被通过,但造成了股价的暴跌。
  最后,要比较资产注入前后的股价,若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的预期,那么这类股票就不具备投资机会。
  5.36万亿地方国资
  严阵以待
  2006年12月,国资委下达《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到2010年,中央企业缩减到80家到100家是国资委的既定目标。而截至目前,央企共有150家,较2006年年末仅缩减9家。因此,未来的两年半时间,央企还需减少50-70家,这一数字相当于过去六年缩减数的总和。
  从注资规模来看,央企可注入资产的潜力十分巨大。2007年底,央企总资产达到14.79万亿元,净资产6.58万亿元,而央企旗下上市公司总资产仅为4.3万亿元,净资产1.3万亿元。
  兴发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忆东指出,军工、煤炭、电力、民航、航运、电信、石油石化被认为是资产注入可能性最大的七大行业。这些行业目前有40多家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中央企业的75%,利润总额占全部央企的79%。
  具体到个股上,军工行业主要有中核科技(000777)、火箭股份(600879)、中国卫星(600118);煤炭行业主要有中国神华(601088)、中煤能源(601898);电力行业有华能国际(600011)、长江电力(600900)、国投电力(600886)等。
  此外,除央企整合外,地方上市公司的资产整合也是未来两年的主旋律。
  根据上海市"十一五"规划,预计到2010年底至少将有700亿元国有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而这仅是全国准备注入A股的万亿地方国有资产的一个部分。根据推算,全国地方国有资产等待进入资本市场的高达5.36万亿元。即使未来两年只有10%资产实现证券化,注入资本市场的地方国资至少也有1.79万亿元。(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